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等6则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x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部门联合出台规定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同时规定,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日前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学校日常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办法》规定,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学校门卫应由专职保安或者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
  《办法》还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办法》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应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应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中国青年报》2006.7.8)
  
  研究发现:音乐是全脑运动
  最新研究显示,音乐其实是一项全脑运动。
  “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像音乐那样激活人脑的那么多部位。”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音乐研究所主任、音乐教育杰出教授唐纳德·霍杰斯最近在迈阿密大学作报告时说。霍杰斯在屏幕上出示了人脑在音乐活动中的扫描图像。图像显示,人脑的两半球都被激活,“就像弹球机一样”。
  霍杰斯的主要贡献包括:1.反驳了早期的一个假说,即认为音乐活动发生在脑的右半球,证明音乐活动以同样的强度发生在负责推理的左半球。音乐是激发整个脑部的情感和智力活动。2.在演奏音乐的时候,额叶(大脑每一半球最大最前面的部分)几乎没有活动,那是有意识思维发生的地方。3.音乐总是一种身体活动。霍杰斯说,“音乐家是小型肌肉运动员”,而不仅仅是演奏者。静静地坐在音乐厅聆听古典音乐,人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就会被刺激。
  根据霍杰斯的研究,研究者尝试用音乐进行治疗。治疗可用在因中风而大脑受损的人和帕金森病人身上,研究者还利用音乐帮助那些身心过度损耗的人。
  霍杰斯教授告诉我们,音乐让你更聪明,因为它帮助你提高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理解,以及对你和世界的关系的理解。音乐能够帮助我们清除探索自我内心世界的障碍。
  霍杰斯的研究还让人相信,音乐对于人有极强的渗透力,它无所不在,而且每个人都是音乐天才,无论他是否接受过培训,也无论他智商有多高。
  (《中国教师报》2006.7.12 卧 松/译)
  
  论教育学的智慧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生命状态,关注的是师生在教育生活中显现的教育智慧,即如何促使他人和自我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智慧。教育学智慧不同于教育智慧,教育学智慧既是教育智慧的理论形态,又是教育智慧的引路人和催产婆。教育学的智慧就是关于“教育的智慧”的智慧,它的本质是对生命·实践的“教育智慧”的反思和系统化。教育学的智慧产生了特有的力量,具体表现为理解力、反思力、想象力、转化力、创造力等。教育学的智慧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来自“置身式的爱”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来自对教育生活经验与细节的敏感与体悟。从根本上说,教育学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故乡。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李政涛/文)
  
  不成功的公开课也是教学资源
  其一:不妨反思“闪光点”,学会“借鉴吸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是最蹩脚的公开课,也总会有其“闪光”的地方,有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做法。教师在听课时不要感情用事,只凭第一印象,觉得这位教师没有名气,或者开头上得不理想就觉得没有听下去的必要,给予全盘否定。事实上,教师只要用心去听,总会发现和捕捉到可取之处。对于这些“闪光点”,教师要细细揣摩,慢慢品味,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大胆地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其二:不妨反思“失误之处”,学会“引以为戒”。
  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不足,教师自己往往很难发现,以至于永远冲不出教学“高原”。而在公开课上,其缺点就会十分显眼。对于开课教师的失误和不足,听课教师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如教师在上课时习惯性地把手插在口袋里,几乎每一句话的后面都习惯性地带上“对不对”的口头禅。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平时由于疏忽而没有在意,经过听课才恍然大悟,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远比听一堂甚至数堂精彩的公开课有效得多。
  其三:不妨反思“平常之举”,学会“超越突破”。
  不可否认,有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章法独特、高潮迭起,让听课教师为之振奋,然而大量的公开课毕竟比较普通。对于那些平平常常的公开课,教师听课时也可以作一番反思,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教又会怎样处理?进一步思考如何科学处理才能使课堂教学由平淡无奇变为曲径通幽,促进课堂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和突破。如果教师能有这样求真务实的态度,经过经常性的反思,就会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见解更加深刻,灵感时有闪现。
  (《中国教师报》2006.7.5 严卫林/文)
  
  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
  反思型教师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超越。它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力图改变在科技理性下理论对实践的控制,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不再不可逾越。“反思型教师”对“经验型教师”的超越首先表现在反思性教学中。“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更加关注认知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对经验型教师依赖经验和技术以及占主导地位的课堂讲授法的超越。其次,反思型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而经验型教师顺从权威并且依赖既有的经验;在教学决策方面,反思型教师只要拥有可利用的新的依据或信息,就会重新思考既定教学决策与判断,而经验型教师可能固守结论,机械地按决策行事,对教学计划缺少一种前瞻性的态度;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关注探究与发现法,而经验型教师则依赖讲授与指导法。如何才能培养反思型教师呢?美国学者瓦利分析和介绍了五种模式: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以及批判性反思模式。把握这些模式的特点,对于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教材·教法》2006.6 胡一宁/文)
  
  “无字书”影响学生成绩
  老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等将决定学生40%的学习成绩。日前,国家课改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呼吁,教师在课堂上要教好一本“无字书”。
  郭教授曾做过一项研究,教师的仪表、声音、语言等外在因素将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即便是保守估计,这种影响力也不会低于40%。
  郭教授认为,课堂上有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课本”,另一本“无字书”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吸引力。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常常微笑、声音动听、眼神生动,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否使学生愉悦并对课堂充满兴趣,这些都是“无字书”的内容。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无字书”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习惯及某些终身能力的形成产生影响。
  (《武汉晚报》2006.7.9)
  
其他文献
水灾、地震、海啸、雪灾、滑坡、泥石流、坍塌、交通事故和战争,这些灾害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危害性后果。灾害所造成的身体伤害可以在灾后得到有效救助,但心理创伤却极有可能对蒙受灾难的人产生永久性伤害。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他们通常没有能力了解和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在遭受灾难创伤后,他们在幼儿园或家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绪或行为问题。近年来,人们愈来愈关心幼儿对于灾难(包括类
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    在探讨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科学教育时,很多学者都提出: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谢尔曼甚至说:“孩子个个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1.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著名的动物行为专家尼可·丁伯根曾说:“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显得很孩子气。”换句话说,科学家们都常葆童心,有着孩子般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知道,人类经过上千万年的进化获得了直立行走能力和语言能力,如今这
摘 要  以教材提示的生活事件为“定点”,以多种学习活动填补经验盲区,唤醒沉睡经验,整理生命体悟等“勾画半径”,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叠加”情感,实现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利用、加工、丰富、提升,以生动立体的圆柱式体验场域实现经验的自主建构,引领道德生活。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生活经验;经验建构;圆柱式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
在教学活动“数一数”中,我让幼儿通过点数卡片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游戏将数字与数量进行匹配,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如。我带幼儿反复做游戏“我说你摆”。让幼儿根据我出示的数字摆出相应数量的玩具卡片。绝大多数幼儿操作得较好。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我在第二环节的游戏中加大了难度——让幼儿脱离实物进行操作。我带幼儿进行“我说你拍”的游戏,让幼儿根据我出示的数字拍出相应数
2005秋,华东师范大学几位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与上海市长宁实验幼儿园教师合作,开始了一个为期三年的跟踪小、中、大班幼儿的“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目前这一课题已进入三年研究计划的最后阶段。课题组对中班一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究了综合课程中的集体数学教育活动,在“计划—实施—反思—再计划(再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适合中班幼儿的一组数学集体教育活动,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实施《纲要》——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我们改变了什么”是谈我们所有幼教同仁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施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贯彻《纲要》行动计划”中很多实验区、实验园做的事情。  跨入新世纪之后,在实施新《纲要》的过程中,全国幼教界在极其严峻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今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
目标:  1.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发现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准备:  1.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的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钉),托盘。  2.每组安全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单人手一份。  4.数玉米统计大表,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摘 要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聚焦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巧抓“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机会,分年段设计家务劳动实践内容与要求;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主题任务设计引领,指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探究实践;利用“微信”“钉钉”等平台,开展多元评价展示,引领学生会劳动、能劳动、爱劳动,实现劳动意识启蒙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关 键 词 家庭劳动教育;家务劳动实践;道德与法治;劳动
摘 要“两难”问题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但是,柔性伦理与刚性规则、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冲突,使得教学存在诸多困惑。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着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强化道德自律,增强规则意识;进一步加剧“两难”冲突,让学生在辨析中深化道德理解;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允许求同存异,帮助学生形成道德理性。  道德与法治;两难问题;规则意识;道德理性  
孙瑞玉在《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榜样追随”及其教育意蕴》一文指出,对榜样教育的理论反思缺乏从“教育者应当如何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习者(去好地)生活”这个伦理学基本问题维度的系统探究。舍勒价值伦理学尝试将“人应该如何生活”转换为“我 (作为人格)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我”对应本己人格,榜样不是一个实在的人,而是一个“非我”的是陌己人格。“榜样追随”是人格生成的重要时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