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联通在规模上,是三大运营商中最弱的一家。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联通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电信市场2009年初进行的“行业重组、3G发牌”中,中国联通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从3G竞争来看,中国联通即将经营的WCDMA业务成熟度较好,产业链也较为完善,同时,从打造均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联通可能是受政策扶持最大的一家,尤其是在非对称管制和号码携带上,这将对其提高市场份额、改善用户结构,最终带动收入利润增速上升带来巨大利好。
业内人士指出,3G时代和政策给了中国联通“后发制人”的机会,但目前对中国联通最重要的是加快整合力度,尽快完成向全业务经营的转变。
3G品牌大战
中国电信行业的大重组始自2008年5月,最终,中国电信分别以662亿元和438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资产和业务,中国联通的GSM业务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形成了中国电信“三国鼎立”局面。而在行业重组之后,三大电信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并纷纷押宝未来的3G市场。
从三大运营商的广告大战中,可以感受到其中硝烟四起的白热化程度。中国电信在娱乐明星邓超版“天翼”广告之后,又推出企业家李开复、丁磊版天翼3G广告,力图通过名人效应占据消费者眼球。而运营TD-SCDMA的中国移动,则在广告中突出“中国元素”,独具中国水墨画韵味的广告画面,似乎要突出的告诉用户,这是中国的3G标准。姗姗来迟的中国联通则将富有争议的“沃”作为全业务品牌。
今年4月28日,联通发布的“沃”品牌,宣称覆盖了联通旗下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业务以及所有的服务,并凸显了在新兴的3G个人移动通信市场的优势。而在“沃”品牌正式推出之前,中国联通在CCTV等强势媒体推出了新的企业形象广告片。广告画面中,从上个世纪的滑翔机到最新的空客380,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如今的无线互联网。
与感叹词“WOW”谐音的联通全业务品牌“沃”的推出,曾引来业内的嘲讽。有观点认为,就算“沃”代表了丰美之意,但这种表达太过于隐晦曲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资源宣传。因此,中国联通应该直截了当宣传WCDMA的优势,而不是把时间成本消耗在一个看不懂的概念之上。
不过电信运营商的3G广告大战,体现的是各自营销策略的不同。
中国移动的“中国元素”的品牌视觉设计,则更突出了TD-SCDMA作为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的特性;中国电信的广告始终突出无线上网概念,并以相对低廉的资费吸引用户,希望建立更广泛的用户群;而中国联通则一改2G时代追随者形象,一口气推出视频电话、手机音乐、手机搜索、手机拍照、无线上网、手机上网以及手机电视六大业务,力图奠定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联通在全业务品牌框架内,推出3G应用、家庭业务等细分市场的子品牌。”据介绍,中国联通推出了定位时尚群体的“沃·精彩”,定位商务人群的“沃·商务”以及定位家庭用户的“沃·生活”等分类。
以家庭用户市场为例,在获得固网宽带资源之后,联通可以以固定宽带为核心,通过“沃”品牌的延展和“数字家庭类”业务的推出,为家庭用户提供时尚、有趣的服务。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欧洲足球赛事高清直播等业务,都将在“沃”品牌延展下,迅速被用户认知、接受。
而针对商务用户市场,中国联通借助固定宽带与3G移动宽带的融合,为企业用户带来了许多差异化的业务体验。在联通营业厅,“神眼”、“销售管家”等差异化业务已经在“沃”品牌的旗下推出,并将为集团用户提供实时监控、远程安全控制、实时数据上报等服务。
中国联通人士称,作为国内唯一打出全业务品牌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的新品牌将更有利于营造统一的品牌体验,并在3G营销大战中“后来居上”,凸显中国联通WCDMA的全面优势。
“苹果”诱惑
其实在3G时代,最需要转变角色的是电信运营商。因为原本最赚钱的语音业务的战略地位将被增值业务所替代,而增值业务的下游产业链就是3G终端。
3G终端的战役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运营商3G竞争的成败。运营商既需要保持自己在产业链盟主地位,又需要聚集合作伙伴,这对运营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悬挂在中国联通面前的是最诱人的“苹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3G终端产品iPhone。在iPhone与中国移动谈判破局之后,中国联通就接过了与iPhone谈判的接力棒。
7月底,有消息称中国联通与苹果公司已经签署了3年独家销售智能手机iPhone协议,预计将在9月底以捆绑销售的方式销售3G版iPhone。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最起码在3年内无法与苹果公司合作。
据称中国联通为了实现与苹果的合作,作出了很大让步,包括给予一定补贴、包销一定数量的iPhone、内置苹果在线软件商店等。而此前也有传闻说,联通斥资100亿元人民币,以2000元/部的单价,从美国苹果公司一次性采购了500万部WCDMA制式iPhone手机。而此前,苹果公司在跟各国运营商合作时,要求每个iPhone用户为运营商贡献的收入,苹果获得20%~30%的分成。为此,业内认为,此举让联通“捡了个大便宜”,可望借助苹果iPhone的影响力,以500万部iPhone手机拓展500万高端用户。不过此传闻还未被联通方面证实。
但专家认为,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作为中国重要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联通“放下身段”,押宝苹果iPhone,以此作为与中国移动竞争、拓展高端3G用户的武器,即使短期内也许会带来一些市场收益,但大大增长了未来受制于苹果的风险。
与联通相比,中国移动OPhone定制手机 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的模式,显然更富远见。不管是Ophone定制手机,还是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中国移动都采用了开放竞争的方式,此举将吸引更多力量投入到终端和应用程序研发中,营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避免了对某一终端厂商或SP的过度依赖,实现了对移动通信和无线增值服务产业链主导权的牢牢掌控,确保未来可持续的营收和利润增长。
作为中国WCDMA牌照的拥有者,相比其它两家运营商而言,中国联通在3G方面拥有最成熟的技术、最丰富的终端、最完善的产业链支持。但这一场3G之争需要更持续的坚持和资源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3G大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中国电信市场2009年初进行的“行业重组、3G发牌”中,中国联通无疑是最大受益者。
从3G竞争来看,中国联通即将经营的WCDMA业务成熟度较好,产业链也较为完善,同时,从打造均衡的电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联通可能是受政策扶持最大的一家,尤其是在非对称管制和号码携带上,这将对其提高市场份额、改善用户结构,最终带动收入利润增速上升带来巨大利好。
业内人士指出,3G时代和政策给了中国联通“后发制人”的机会,但目前对中国联通最重要的是加快整合力度,尽快完成向全业务经营的转变。
3G品牌大战
中国电信行业的大重组始自2008年5月,最终,中国电信分别以662亿元和438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络资产和业务,中国联通的GSM业务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形成了中国电信“三国鼎立”局面。而在行业重组之后,三大电信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并纷纷押宝未来的3G市场。
从三大运营商的广告大战中,可以感受到其中硝烟四起的白热化程度。中国电信在娱乐明星邓超版“天翼”广告之后,又推出企业家李开复、丁磊版天翼3G广告,力图通过名人效应占据消费者眼球。而运营TD-SCDMA的中国移动,则在广告中突出“中国元素”,独具中国水墨画韵味的广告画面,似乎要突出的告诉用户,这是中国的3G标准。姗姗来迟的中国联通则将富有争议的“沃”作为全业务品牌。
今年4月28日,联通发布的“沃”品牌,宣称覆盖了联通旗下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业务以及所有的服务,并凸显了在新兴的3G个人移动通信市场的优势。而在“沃”品牌正式推出之前,中国联通在CCTV等强势媒体推出了新的企业形象广告片。广告画面中,从上个世纪的滑翔机到最新的空客380,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如今的无线互联网。
与感叹词“WOW”谐音的联通全业务品牌“沃”的推出,曾引来业内的嘲讽。有观点认为,就算“沃”代表了丰美之意,但这种表达太过于隐晦曲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资源宣传。因此,中国联通应该直截了当宣传WCDMA的优势,而不是把时间成本消耗在一个看不懂的概念之上。
不过电信运营商的3G广告大战,体现的是各自营销策略的不同。
中国移动的“中国元素”的品牌视觉设计,则更突出了TD-SCDMA作为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的特性;中国电信的广告始终突出无线上网概念,并以相对低廉的资费吸引用户,希望建立更广泛的用户群;而中国联通则一改2G时代追随者形象,一口气推出视频电话、手机音乐、手机搜索、手机拍照、无线上网、手机上网以及手机电视六大业务,力图奠定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联通在全业务品牌框架内,推出3G应用、家庭业务等细分市场的子品牌。”据介绍,中国联通推出了定位时尚群体的“沃·精彩”,定位商务人群的“沃·商务”以及定位家庭用户的“沃·生活”等分类。
以家庭用户市场为例,在获得固网宽带资源之后,联通可以以固定宽带为核心,通过“沃”品牌的延展和“数字家庭类”业务的推出,为家庭用户提供时尚、有趣的服务。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欧洲足球赛事高清直播等业务,都将在“沃”品牌延展下,迅速被用户认知、接受。
而针对商务用户市场,中国联通借助固定宽带与3G移动宽带的融合,为企业用户带来了许多差异化的业务体验。在联通营业厅,“神眼”、“销售管家”等差异化业务已经在“沃”品牌的旗下推出,并将为集团用户提供实时监控、远程安全控制、实时数据上报等服务。
中国联通人士称,作为国内唯一打出全业务品牌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的新品牌将更有利于营造统一的品牌体验,并在3G营销大战中“后来居上”,凸显中国联通WCDMA的全面优势。
“苹果”诱惑
其实在3G时代,最需要转变角色的是电信运营商。因为原本最赚钱的语音业务的战略地位将被增值业务所替代,而增值业务的下游产业链就是3G终端。
3G终端的战役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运营商3G竞争的成败。运营商既需要保持自己在产业链盟主地位,又需要聚集合作伙伴,这对运营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悬挂在中国联通面前的是最诱人的“苹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3G终端产品iPhone。在iPhone与中国移动谈判破局之后,中国联通就接过了与iPhone谈判的接力棒。
7月底,有消息称中国联通与苹果公司已经签署了3年独家销售智能手机iPhone协议,预计将在9月底以捆绑销售的方式销售3G版iPhone。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最起码在3年内无法与苹果公司合作。
据称中国联通为了实现与苹果的合作,作出了很大让步,包括给予一定补贴、包销一定数量的iPhone、内置苹果在线软件商店等。而此前也有传闻说,联通斥资100亿元人民币,以2000元/部的单价,从美国苹果公司一次性采购了500万部WCDMA制式iPhone手机。而此前,苹果公司在跟各国运营商合作时,要求每个iPhone用户为运营商贡献的收入,苹果获得20%~30%的分成。为此,业内认为,此举让联通“捡了个大便宜”,可望借助苹果iPhone的影响力,以500万部iPhone手机拓展500万高端用户。不过此传闻还未被联通方面证实。
但专家认为,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作为中国重要的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联通“放下身段”,押宝苹果iPhone,以此作为与中国移动竞争、拓展高端3G用户的武器,即使短期内也许会带来一些市场收益,但大大增长了未来受制于苹果的风险。
与联通相比,中国移动OPhone定制手机 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的模式,显然更富远见。不管是Ophone定制手机,还是Mobile Market应用程序商店,中国移动都采用了开放竞争的方式,此举将吸引更多力量投入到终端和应用程序研发中,营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避免了对某一终端厂商或SP的过度依赖,实现了对移动通信和无线增值服务产业链主导权的牢牢掌控,确保未来可持续的营收和利润增长。
作为中国WCDMA牌照的拥有者,相比其它两家运营商而言,中国联通在3G方面拥有最成熟的技术、最丰富的终端、最完善的产业链支持。但这一场3G之争需要更持续的坚持和资源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3G大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