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改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组合作 合理分组 注重策略
教育改革发展至今,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和改进。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所有年级所有科目,更适用英语学习,因为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背诵和听写,默写任务合作,从而获得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实现这种合作互动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要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呢?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精心准备、科学合理分组
精心准备的是课堂教学程序和设计,牛津英语题材广泛,内容非常贴切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材体系更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小组的产生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组建学习小组,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 就是每个小组成员,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智力水平,各项能力的发展高低不同,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每个合作小组,它们之间在人员数目、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小组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按照这个原则合理分配的合作小组,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参与意识。
二、小组讨论,注重策略
小组讨论不是休闲聊天,无拘无束,散乱活动,不是由少数几个人主宰的“新闻发布会”,不是问答形式的简单交流,也不是例行公事的“客套的讨论”。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围绕学习课题的集思广益,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各种思想,观点的相互印证补充,相互碰撞启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有这样五个要素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社交技能、小组自加工。小组合作的策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交流技能的学习。交流技能既是教学手段,又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要认真培养。在交流过程中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的话;先想好后表达,做有准备的发言,不信口开河,不重复他人的观点;清楚表达,控制音量,组内成员能听清;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与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修正错误,对不同观点作归纳、补充与小结。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內容,注重独立思考。英语课堂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英语是一门相互交流的过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英语学习中需要讨论的内容也很多,对话需要合作,单词朗读需要合作,编写对话需要合作,语言点的透视需要不同的学生来展示。共同协作来完成的“集体性作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主要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个人不足以完成,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合作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只要静等,程度好的组长把答案说给小组听。而是在问题呈现之后,小组成员先要自学,独立思考,在不能完成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向其他成员询问,等待解释。
三、科学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遵循“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的原则,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评价;对集体评价与对组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更侧重对集体的评价。“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任何人都希望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学生更希望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表扬。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英语小组进行评价,在正确的时候采取激勵性和竞争性评价。只要组员能充分利用时间讨论,组织好纪律发言基本无误,而且发言次数多,这个组就能得“优”等。对于那些不经常发言而且又没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学和小组进行批评。经常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看哪个小组总成绩上升的快,总结后能得到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促使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促使组员间的团结合作,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使学生认识到个别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不断的将小组合作的动力一步步推向新起点,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小组合作学习要想真正发展到炉火纯清的地步,还有待与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2001.
[2]乔治
【关键词】小组合作 合理分组 注重策略
教育改革发展至今,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和改进。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所有年级所有科目,更适用英语学习,因为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背诵和听写,默写任务合作,从而获得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实现这种合作互动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要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呢?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精心准备、科学合理分组
精心准备的是课堂教学程序和设计,牛津英语题材广泛,内容非常贴切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材体系更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小组的产生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组建学习小组,可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 就是每个小组成员,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智力水平,各项能力的发展高低不同,他们都有自身独特的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各不相同的;“组间同质”则是指每个合作小组,它们之间在人员数目、小组综合实力等方面是相等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小组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按照这个原则合理分配的合作小组,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参与意识。
二、小组讨论,注重策略
小组讨论不是休闲聊天,无拘无束,散乱活动,不是由少数几个人主宰的“新闻发布会”,不是问答形式的简单交流,也不是例行公事的“客套的讨论”。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围绕学习课题的集思广益,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各种思想,观点的相互印证补充,相互碰撞启发。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有这样五个要素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社交技能、小组自加工。小组合作的策略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交流技能的学习。交流技能既是教学手段,又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要认真培养。在交流过程中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的话;先想好后表达,做有准备的发言,不信口开河,不重复他人的观点;清楚表达,控制音量,组内成员能听清;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与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修正错误,对不同观点作归纳、补充与小结。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內容,注重独立思考。英语课堂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英语是一门相互交流的过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英语学习中需要讨论的内容也很多,对话需要合作,单词朗读需要合作,编写对话需要合作,语言点的透视需要不同的学生来展示。共同协作来完成的“集体性作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主要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个人不足以完成,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合作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只要静等,程度好的组长把答案说给小组听。而是在问题呈现之后,小组成员先要自学,独立思考,在不能完成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向其他成员询问,等待解释。
三、科学合理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遵循“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的原则,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评价;对集体评价与对组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更侧重对集体的评价。“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任何人都希望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学生更希望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表扬。我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英语小组进行评价,在正确的时候采取激勵性和竞争性评价。只要组员能充分利用时间讨论,组织好纪律发言基本无误,而且发言次数多,这个组就能得“优”等。对于那些不经常发言而且又没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学和小组进行批评。经常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看哪个小组总成绩上升的快,总结后能得到一点小小的物质奖励。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促使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促使组员间的团结合作,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想法,使学生认识到个别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不断的将小组合作的动力一步步推向新起点,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小组合作学习要想真正发展到炉火纯清的地步,还有待与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2001.
[2]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