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人”与“女子”观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使得女性承受了莫名其妙的贬斥,可是孔子当初的意思不可能是针对所有的女性的。先秦的“女子”除了指未成年的女性,还指女性中的“小人”;相关资料显示孔子交往的女人中只有卫灵公的宠姬南子是这样的“小人”,孔子骂的应该就是她。
  关键词: 孔子女子小人南子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若干年来,这句圣人之言的前半句使得许多女性承受了莫名其妙的贬斥。“小人难养”,这好理解;可孔子凭什么说天下众“女子”都与“小人”一样呢?
  
  一、孔子对大多数女性很尊重
  
  孔子自幼丧父,年轻的母亲带着他和异母的哥哥离开家,生活艰难,可以想象他母亲养育他的不易,并且孔子有妻子有嫂子有女儿侄女儿有儿媳,他怎么会如此看待女性呢?在男性作为绝对统治者的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孔子是看不惯女性参与朝政的,比如周武王有十个能臣,孔子却要把专管内务的邑姜排除在外,只算九个(《论语·泰伯》)。卫灵公的宠姬南子干预朝政,孔子对此很反感。可作为家庭成员,孔子对女性是尊重的,认为孝敬父母、敬妻爱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并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孔子家语·大婚解》)孔子从来都没有把天下的母亲排除在孝敬的对象之外,我们从“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等许多论述,都可见一斑。在《孔子家语》中,孔子讨论男女伦理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时对女性还算平和公正,他特别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秩序对社会的安宁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孔子主张男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主导地位,赞同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对女性有“三从”、“七出”、“五不取(通娶)”的要求,但孔子视天下所有的女性如同道德低下品行不良的“小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孔子对人和生命极其尊重,他对养马人、盲人、穿丧服的人都能表示关心和尊重,而且从不称他们为“小人”,何至于要将天下千千万万“女子”与“小人”并列呢?
  孔子口中的这极为偶然的一次“女子”与“小人”并列,不可能是指所有的女性,只能是那种“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的女人,就像“小人”是男性中品格卑下的那部分一样。而“唯”字则表明该“女子”应该特指某一个人,或者特指某一小类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应解释为:“只有这种你与她亲近她就放肆、与她疏远她就心生怨恨的女人,就跟小人一样,是最难以相处的(或者说是最难以伺候的)。”这才恰当、合理。孔子批评的是这个“女子”而非“小人”,“小人”只是“女子”的参照对象,因为孔子关于“小人”的论述另有许多,与“女子”毫无关联,大都是泛指而且是与“君子”对举的。
  
  二、孔子在何种情况下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子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样的话呢?又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这么说的呢?什么样的女人使孔子觉得“近”也不好、“远”也不能,孔子要如此这般评价她呢?据《史记》等有关记录,孔子所交往的人中令他讨厌的女人只有一个——卫灵公的宠姬南子。南子本是宋国美女,卫灵公年老昏庸,南子实际上操纵着卫国的政权,她淫乱,名声不好。孔子在卫国曾呆了十个月,因为有人向卫灵公进谗,孔子害怕获罪而离开。不久,他又回到卫国。这时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四方的君子都以与她结为兄弟而感到光荣,孔子来卫国一定会来见她。她想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但因依礼当见,而孔子又是个最讲礼数的人,只好硬着头皮去见了一面。为此,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那么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瞧,孔子的样子多么可怜,被一个学生逼得赌咒发誓,可见南子是怎样一个名声狼藉、令君子讨厌避之唯恐不及的女人。又过了个把月,卫灵公和南子招摇过市,邀请孔子相陪,却把孔子安排在后面的第二部车上,这让受人尊敬的孔子大丢颜面。为此,孔子针对卫灵公的昏庸而慨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再次离开卫国。以后孔子又来卫国两三次,终究又离开。如果孔子因为这个“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南子而发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慨,那倒是再恰当不过了。况且,除了南子,还会有什么女人能让孔子这么深恶痛绝呢?
  
  三、先秦什么样的女性才会被称作“女子”
  
  先秦什么样的女性才会被称作“女子”呢?《论语》中涉及女性的内容非常少,孔子的女儿侄女儿被称作“子”,孔子称有才德的邑姜为“妇人”而不是“女子”。在《孔子家语》中,孔子常将“男子”与“女子”并称,专指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时期的男女,如:“男子八月生齿,……女子七月生齿,……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許嫁。”而在“女有五不取”、“妇有七出三不出”(出处同前)中,“女”指未婚的成年女性,“妇”指已婚女性。《周易·屯六二》里有“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一句中的“女子”也是未成年的女性,十年之后才能结婚生育,因而大约六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句中的“女子”是美丽的少女,齐国是把她们作为礼物送到鲁国去的。这些未成年的女性是不能独立行事的,思想道德人格尚不健全,在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教导。
  综上所述,成年女性被称作“女子”,主要是指她们在思想、道德、品质、精神、行为等方面有严重问题和不足,是女性当中的“小人”。南子正是这样的“女子”。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是女性中的“君子”呢?——淑女。淑女即善良美好的女性,是已经培养好的成熟的品行端正的女性,是女性中最优秀的分子,如同男性中的“君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就是最好的例证。现如今的“女子”可泛指所有女性,也可指单个女性,其含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小人”的意思基本没变。“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用现今的词义来解释,自然谬之千里了。
  
  参考文献:
  [1]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第一版.
  [2]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第一版.
  [3][汉]司马迁.史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3,第一版.
  [4]孔子家语.周易.孝经.中国孔子网,中国基金会主办.
  [5]杨伯峻,徐提等译.春秋左传.原文来自国学网;译文《白话左传》来自互联网.
其他文献
介绍将CAD/CAM用于客车研制的优点, 以及用这一手段研制YM6850型客车外形的技术要点。
摘要: 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是艺术化的,是音乐审美的情感,并非道德情感。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对恰当地表现音乐情绪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为了解决双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而将其完全摒弃。  关键词: 情感音乐教育课堂灵魂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今年成功开发的XMQ6890M豪华旅游客车,配备了完善的制冷、采暖及通风设备,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该文就该车空调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情况作一介绍。
摘要: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其在教育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的实现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用期望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 期望教育班主任工作应用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学生就不会出现灵感,遑论思维的创造性。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最终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都在苦苦探寻的一个问题。初
客车空调噪声在整车噪声中占有较大比重,降低空调噪声已成为客车空调技术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影响空调噪声的因素很多,使得空调噪声的控制变得十分复杂。该文从声源
摘要: 班主任往往青睐学习成绩很棒的“优等生”,比较关注“学困生”,而“中间生”这个群体往往受到冷落,其中一些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故意犯错。因此,班主任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促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班主任中间生个性特点做法    一    一次,一个成绩平平的女生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做起了数学作业。我本想阻止,可是考虑到这个学生平时数学不好,作为班主任应该有一点牺牲精神,让
客车扩编后,采用380V系统为空调客车供电,由于导线粗、连接器大、安装使用不便,得不到满意的方案。若将供电电压提高到660V,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电机、电器、电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