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距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会。大部分的教师也认为数学是很难教授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小学生由于思维和心理不很成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力还比较弱,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就成为一个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生活化;知识运用
  小学生的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是相当大的,这是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这一时期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思维模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单单凭借兴趣学习。据一项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好,完全是出于自己喜欢。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课堂上的教与学其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教师愿意倾其所有,学生也愿意全盘接受。但是为何大多数课堂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呢?大多数问题就出在师生双方。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对教材生搬硬套,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对教师的课没有兴趣,从而出现了不愿意听、不愿意学的抵触情绪,或者学不会的畏难情绪。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后果是很严重的。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认为师生的顺畅互动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而要走进学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我们只有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备出更适合学生的课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我按照教材的编排给学生讲授,当我在上面大讲特讲各单位之间的换算时,却发现学生在议论纷纷。我只当作是一次简单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事件进行了处理,继续讲课。但是课后,与学习委员的交流中,我才知道,很多学生认为我在这节课讲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这种“不能花的钱”只是他小时候的玩具而已。
  听了之后,我开始反思。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忽视了学生的情况。如今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很少用到分这样的钱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不是钱。课堂讲授忽视现实,这对学生正确认识的形成只有不良影响。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注重学生生活实际的意识,缺乏对学生疑问的及时解答。
  二、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体验,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立马被调动起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科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
  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其实就是课堂生活化,这是新课标明确提出来的。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材料,设置生活化的场景等,都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归根到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讲到“20以内的加法”时,我为学生设置了去小卖部买文具的场景。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尤其到每学期开学的时候,父母都要带学生去购买新文具,买20元的文具都是可以理解的。学生有了这些经历,在课堂中再现就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这节课就会学得饶有兴趣。尤其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计算共花多少钱,下次购买东西的时候能够用得到。对于这种离自己生活很近的知识,学生不会排斥,所以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与数学知识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用得到。大到发射火箭,小到睡觉吃饭,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既然二者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又何愁不能拉近二者的距离呢?
  三、拉近学习与运用的距离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运用。所以在学习中,学得好,还用得好,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得好而不会运用,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对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缩短知识学习和知识运用之间的距离。其实,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受小学生思维特点的影响,很多问题只有明确地提出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消化。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在每节课知识学习完成之后,都要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班级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所熟悉的老师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才能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则学生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尤其是能够解决老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二则学生形成了很好的习惯,学习完课堂知识后,总会思考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现在,每节课下课前几分钟,我都选择让学生来说,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在能想出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熟练运用知识。
  其实,学生对于接受各门学科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如何引导学生学。只要方法得当,总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喜欢,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方海燕.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J].教育,2010(16).
  [2]李秀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
  [3]郭建平.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2).
  编辑 段丽君
其他文献
【案例陈述】  我班的小涛(化名)个子比较高,坐在教室靠后一点,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的,每次看到他都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使我特别注意他。而且课堂上随堂做些练习什么的,总要我站到他身边,他才开始到书包里去找纸和笔,如果我一离开,他未做完的这些作业也就跟着停止,更不用说写了,还有撒谎之类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和小涛的父母多次交流。他们和爷爷奶奶协商,请他们先回去一阶段,现在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学习中老师的巧妙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表扬;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标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
摘 要:换个角度看学生,相信中职生也一样可爱,一样可以成才,在班主任工作中严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用爱心伴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发现学生;引导;习惯养成教育;爱心  我们这些教师,大多数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应试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是否在骨子里还残留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观念呢?是不是由于这些惯性,使我们对学生的活泼好动,不爱读书,热衷娱乐等行为难以认同
摘 要:有些教师常常说道:“那些学困生再抓也没用,不如抓一些优生来提高成绩……”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许多学困生对数学学科避而远之,然而自从我校在承接了“促进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合作学习策略”课题研究工作后,教学中经常实施合作学习,发现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好的教学方法真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困生;自信;交锋  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我现在带的班,小学
数学教育始终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好奇心,激发自信心,提出新颖的见解、发现新的问题,不在数学问题中盲从,树立好的教学观点、新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水平成为当代教师要克服的难题。从以往的教学中吸取经验,让今后的教学之路变得更加宽阔,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个人观点,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薄力。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总结前人教育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在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这些外来民工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致使他们的孩子,这些原本应该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生活的幼鸟,早早加入了迁徙的行列,在不同的学校打游击战。他们犹如远航的小船,在风浪中颠簸,接受着生活的考验。  如何
摘 要:厚实并坚守常规的品德课,不仅对公开课的返璞归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在一种自然、原生态的状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该课程在小学,尤其是市区薄弱学校、农村及山区部分学校,是不被重视的边缘课程,多由兼职教师任教,因此小学品德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问题,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创设问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等逐渐显现出来。随着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不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成功的起点。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描述是:“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
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在我们小学阶段,要学习到三个统计量,它们分别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其中又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  以前,听过很多教师执教这一内容,总觉得课上完后,学生还是有些迷茫。于是,静下心来,总想琢磨个为什么。“难道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好?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到位?……”再次回想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就算是很好的教学设计,就算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这
前两年,总有家长跟我交流:“老师啊,我家孩子在家写作业心不定,写完也不肯读课外书,请您多教育他,他听老师的。看,课堂上的数学题目和语文、英语阅读做得多认真、多仔细!如果家庭作业也能这么认真就好了。”我当时还不太相信,明明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基本上每次数学作业都得五角星,在家里的学习情境竟然这么差?  这两年,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也见识到了:看孩子的家庭作业,估计是个学困生。于是坐在他身边,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