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新生儿乙型肝炎基因疫苗免疫效果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结果

在新生儿系列血清中均未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学感染标志;对照组和感染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3% (28/30)和83% (39/47)(χ2 = 1.74,P>0.05),两组汉族和少数民族间免疫保护率亦无统计学差异(概率法,P = 0.98;χ2 = 0.11,P>0.05)。

结论

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各组两民族抗HBs阳转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娩时孕妇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医护专业;实习管理;调查对象;  方法;结果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21—01  实习,对于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而言,既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又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平台。做好中职学校医护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不仅是学校实习、教学管理部门的义务,而且是所在实习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的研究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84例ITP患儿存档骨髓涂片标本中HPV B19-DNA,并以2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儿为对照。结果84例ITP骨髓中HPV B19-DNA阳性36例,阳性率为43%,24例MA患儿骨髓中HPV B19-DNA阳性3例,阳性率为12%,(χ2 = 6.199,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