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华法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向患者介绍术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的特点,由患者术前自行选择术后用药方案。术后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华法林组(17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设为阿司匹林组(15例)。手术方式采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华法林组的用药方案:术后第3天起,每日口服华法林2. 5 mg,并调整华法林的用量,尽可能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为2. 0~3. 0,服用1年;术后第3天起,每日口服双嘧达莫50 mg 3次,服用3个月;术后第3天起,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共5 d。阿司匹林组用药方案:术后第3天起,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服用1年;其他治疗同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凝血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2月。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血栓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INR。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INR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和围术期死亡。(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患者术后第1周门静脉系统血栓总发生率为9/ 17,阿司匹林组为6/ 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华法林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3个月门静脉系统血栓总发生率分别为7/17和3/17,均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2/15和1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2)华法林组患者术后第1周和术后第1个月门静脉主干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 17和6/ 17,阿司匹林组为4/15和5/ 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华法林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门静脉主干血栓发生率为3/ 17,低于阿司匹林组的9/ 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3)华法林组患者INR由术前1. 30±0.17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1. 55±0. 38,阿司匹林组患者INR由术前1. 33±0. 14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1. 21±0.11,两组患者IN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3. 908, P<0. 05)。(4) 3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3~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第3个月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明显好转或消失。

结论

华法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流断术后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分析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1例利福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及国内万方医学数据库内近5年报道的21例类似患者的临床特点。本例患者既往有利福平用药史,再次服药后出现ARF,伴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治疗好转后出院。文献报道中19例既往有口服利福平用药史,停药治疗后1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1例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提示利福平导致ARF常见于再次用药者,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及时
目的研究中西医快速康复技术(fast–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LC的150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方法处理,西医组行西医FTS方法处理,中西医组行中西医FTS方法处理。分别评价3组
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分级诊疗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推行、实施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文章从全科医生工作性质、特点等方面探讨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全科医生应以分级诊疗为契机,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营养不良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0例营养不良肝胆管结石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ERAS组采用ERAS围术期处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均采用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建议根据分期的不同来选择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早期胃癌的治疗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精确评估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目前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方法主要有:根据临床病理学因素评估、根据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评估以及前哨淋巴结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对于适合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建议使用二步法来管理;对于EMR或E
目的探讨肝胆胰外科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实施的临床价值和影响ERAS实施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433例行中大型手术(肝脏或胰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16例采用ERAS围术期处理方案患者设为ERAS组,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17例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CO2气腹压力升高对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10 mmHg (1 mmHg= 0.133 kPa)组、12 mmHg组和15 mmHg组。3组患者术中CO2气腹压力分别设定为10 mmHg、12
目的探讨单独保留肝尾状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肝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肝,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肝尾状叶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 65 m2,标准肝脏体积为1 167. 63 mL。根据CT检查预计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肝尾状叶)体积为706.12 mL,剩余
目的总结肝脏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的超声、CT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 (Gd-EOB-DTPA 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S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患者门诊行彩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