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性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73-02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和学法,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引导、指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构建主义角度来说,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研究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职能角色,大胆放手,争取做到“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对于简单的部分要做到少讲或不讲,对于重点、难点要做到多讲和精讲,切实贯彻抓大放小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时,对于“三个基础”和“三个特征”要重点讲解,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类知识让学生自主阅读即可。当然,作为政治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并注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激趣导入法引入新课,把抽象的政治理论故事化、形象化、简单化,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孔夫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中的“就业与自主创业”时,教师可以首先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以及他们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APEC峰会”领导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国家领导人的职位和称谓不尽相同呢?”由此引出国家政体的相关知识。然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政体?”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打开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再如,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你们怎么认为?”让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充满好奇,满怀期待。教师也可以借助寓言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运用“揠苗助长”的小故事引入“人与规律的关系”的教学;利用“按图索骥”、“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引入“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歌曲引入新课。
二、主体是主人,主导是引路人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实现主体地位的关键。首先,要做到“精讲多议”,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少一点,内容精一点,而将留出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课之余,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会,如在学习“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时,有些学生认为非公有制的成分越多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我国应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此时,就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拓展知识面。其次,要做到“精讲多练”,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除了做到“多议”以外,还要注重“多练”,引领学生“多思”。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时,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要在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典型习题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要领。学以致用,政治教学联系实际,关心时事十分重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其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职能”时,就可以结合“两会”、“党代会”、“政府调控房价”、“文化体制改革”等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对政府职能的理解与体悟进一步深化。其四,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时,就可以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上网问题”、“过生日现象”、“日潮韩流”等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放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发展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开阔自由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1.教学资料的开放性——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情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更要启发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和所处地区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收集更恰当、更多的学习资料,充分体现教学资料的开放性。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舞台。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全封闭的教学系统,更不能拘泥于任何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不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紧箍咒”,而应该是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性的理论支柱。课前设计好的教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融入合理的生活经验和灵活运用的成分,教学目标也需要接受虽未曾触及却必然潜在的生活体验,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超越预定的学习目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引导、指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构建主义角度来说,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研究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吴秋云.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73-02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和学法,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引导、指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构建主义角度来说,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研究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职能角色,大胆放手,争取做到“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对于简单的部分要做到少讲或不讲,对于重点、难点要做到多讲和精讲,切实贯彻抓大放小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时,对于“三个基础”和“三个特征”要重点讲解,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类知识让学生自主阅读即可。当然,作为政治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并注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激趣导入法引入新课,把抽象的政治理论故事化、形象化、简单化,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孔夫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中的“就业与自主创业”时,教师可以首先采取互相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以及他们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APEC峰会”领导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国家领导人的职位和称谓不尽相同呢?”由此引出国家政体的相关知识。然后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政体?”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打开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再如,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你们怎么认为?”让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充满好奇,满怀期待。教师也可以借助寓言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运用“揠苗助长”的小故事引入“人与规律的关系”的教学;利用“按图索骥”、“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引入“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歌曲引入新课。
二、主体是主人,主导是引路人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实现主体地位的关键。首先,要做到“精讲多议”,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少一点,内容精一点,而将留出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课之余,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会,如在学习“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时,有些学生认为非公有制的成分越多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我国应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此时,就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拓展知识面。其次,要做到“精讲多练”,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除了做到“多议”以外,还要注重“多练”,引领学生“多思”。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时,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要在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典型习题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要领。学以致用,政治教学联系实际,关心时事十分重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其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职能”时,就可以结合“两会”、“党代会”、“政府调控房价”、“文化体制改革”等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对政府职能的理解与体悟进一步深化。其四,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时,就可以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上网问题”、“过生日现象”、“日潮韩流”等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放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发展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开阔自由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最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注重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1.教学资料的开放性——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或情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更要启发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和所处地区的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收集更恰当、更多的学习资料,充分体现教学资料的开放性。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舞台。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全封闭的教学系统,更不能拘泥于任何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不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紧箍咒”,而应该是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性的理论支柱。课前设计好的教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融入合理的生活经验和灵活运用的成分,教学目标也需要接受虽未曾触及却必然潜在的生活体验,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超越预定的学习目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引导、指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构建主义角度来说,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自主研究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吴秋云.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