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病理特点、病理评分分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肾内科2004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确诊为HSPN的77例患儿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7例HSPN患儿中,腹型2l例(27.3%)、关节型15例(19.5%),同时有关节及胃肠道症状28例(36.4%),无关节及胃肠道症状13例(16.9%)。单纯性血尿或单纯性蛋白尿21例(27.3%),血尿和蛋白尿37例(48.1%),肾病综合征型18例(23.4%),慢性肾炎型1例(1.3%)。肾脏病理分级中,Ⅰ级5例(6.5%)、Ⅱ级36例(46.8%)、Ⅲ级35例(45.5%)、Ⅳ级1例(1.3%)。HSPN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s=0.472,P=0.000);蛋白尿症状明显者,病理级别较高。根据肾小球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不同可分为6型,以IgA + IgM沉积最多[48例(62.3%)],其次为IgA + IgG + IgM沉积型[15例(19.5%)];单纯IgA沉积11例(14.3%),IgA + IgG沉积1例(1.3%),单纯IgM沉积者1例(1.3%),无Ig沉积者1例。其中伴补体C3沉积59例(76.6%)。病理分级表现为Ⅲ级及以上者多见,有32例(54.2%),Ⅱ级25例(42.4%),Ⅰ级2例(3.4%)。不同免疫复合物沉积类型之间在病理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补体C3沉积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61,P=0.001)。肾小球评分分级中,1级者62例(80.5%)、2级者15例(19.5%);不同临床分组的肾小球评分分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P=0.004)。77例(100%)患儿肾小管间质评分分级均为1级。
结论HSPN患儿尿蛋白的严重程度、肾组织补体C3沉积与病理分级相关,肾小球评分分级能较为准确地反映HSPN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