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分型与AC/A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dent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真性分开过强型、类似分开过强型、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四种类型间歇性外斜视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4年2~9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80例,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对患儿进行戴镜注视6 m和33 cm调节性视标的第一眼位的斜视度测量,采用看远梯度法进行AC/A的测定。采用1 h单眼诊断性遮盖试验、按照Burian等的分型标准将间歇性外斜视分为基本型、真性分开过强型、类似分开过强型、集合不足型四组。分别计算四组患儿AC/A的均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四组患儿AC/A值的组间差异;采用Nemenyi检验对四组患儿的AC/A值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80例中,真性分开过强型8例,类似分开过强型12例,基本型36例,集合不足型24例。真性分开过强型、类似分开过强型、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四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AC/A值分别为(4.37±5.58)、(2.03±1.02)、(1.91±2.07)、(0.71±0.74)△/D。四组患儿之间AC/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真性分开过强型、类似分开过强型、基本型三组与集合不足型比较,AC/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各组之间AC/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看远梯度法测量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AC/A值总体偏小、且个体差异较大。四组患儿之间的AC/A值有一定差异。与真性分开过强型、类似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相比,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AC/A值偏低。

其他文献
胰腺癌是具有高度恶性的肿瘤,多数来源于胰腺导管.它具有发现晚、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近年来虽然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生存时间并没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其他抗癫痫药物完全不同,为吡喃果糖氨基磺酸酯.1980年首次在实验室合成.1986年首次用于第一位癫痫患者.1995年在英国首次上市.1998
期刊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的内科临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过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9例,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1例,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方法的分析,P>005,差异不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严重手部创伤患者不断增多,鉴于手部的解剖特点,手部创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往往合并肌腱、神经、骨骼的外露,这给修复重建带来了困难.本院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伴疼痛的情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52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伴疼痛组149例和不伴疼痛组(对照组)103例.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性别、年龄、是否应用
乳腺癌的预后除与原发肿瘤的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况、月经状况、病人的年龄有关外 ,某些肿瘤标志物可提示其预后。尤其近年来在癌基因及其各种异种蛋白、肿
目的观察低剂量光动力疗法(PDT)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伴有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分析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FFA与OCT确诊伴有浆液性PED的慢性CSC患者29例(35只眼)。男24例,女5例,双眼患者6例,平均年龄(41±7.
【摘 要】目的:探究普林格尔仪器治疗联合手法按摩、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对治疗临床上产后乳房胀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在产后患有乳房胀痛的患者24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手法按摩联合疏通乳腺管按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应用普林格尔仪器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乳腺管的疏通情况等。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