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社会行动者理论与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为基础,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行动者的多重逻辑出发,在央地互动视阈下对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政策演化与制度逻辑进行了解析。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建设用地双轨化配置的绩效、机理与对策研究”(17YJC790145),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建设用地配置市场化改革探究”(2017M61184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2018SJA0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社会行动者理论与多重制度逻辑框架为基础,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行动者的多重逻辑出发,在央地互动视阈下对中国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政策演化与制度逻辑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在建设用地一级配置管理的制度变迁中,央地双方在多重逻辑的相互作用下,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类型,实质设立了差别化的行动准则:在中央权威有效性逻辑与地方代理自利性和局部自主性多重考量的相互回应下,对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央地采取了掌控与突破的相斥性准则;在中央强公共性和有效性逻辑重叠与地方局部自主性逻辑的相互交织下,对于非新增建设用
其他文献
引言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进一步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为了对其具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燃烧方式。其中,生物质与煤混烧是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生物质具有燃烧效率高,其热解产物能与NO_X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排放量等优点,但其热值较低,且燃烧过程中容易结焦。因此,本文针对生物质和煤混燃过程,详细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首先,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存在思路不清、逻辑不顺的问题。由于“算法”给出的是清晰、规范、系统的思维和解题过程。因此,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将“算法”思维应用于建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各个国家极力探索研究的方向.现今,林业生态资源不断减少,生态资源保护等问题备受关注,最近新的报告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