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很多电视节目都是按季播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视系列剧、真人秀类型的节目,如我们熟悉的《老友记》、《绝望的主妇》、《幸存者》、《学徒》等,播放的进度都是以“季”来计算的。《幸存者》第10季在2005年5月份播出尾声部分,平均收视观众达到2080万人,在家庭中的收视份额达到67%,在18—49岁的人群中收视份额达到43%,收视率排名也仅次于《美国偶像》、《犯罪现场》和《绝望的主妇》。目前,《美国偶像》也完成了第4季,《学徒》第三季也已播出,而在全美创下周日收视率最高的情景喜剧《绝望的主妇》第一季也已收场,平均收视观众达到2070万人,在排行榜上排到第三位,扭转了ABC电视台连续三年收视率下滑的局面。迫于《绝望的主妇》在周日黄金档超高的收视人气,电影金球奖的主办方好莱坞海外记者协会2005年8月4日宣布,为避免与《绝望的主妇》的播出时间“撞车”,被该剧抢走收视率,第63届金球奖颁奖典礼时间将推迟一天,从原定的星期天改为星期一举行,时间为2006年1月16日。
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都有所谓“映季”之说,电视系列剧“映季”的时间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上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而真人秀节目的播出季节则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每年9月,各大电视网纷纷推出新的电视节目,主要包括剧集,都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周内亮相,往年成功的热门电视剧,也会在这一周内首播今年新推出的续集。在这个时间段收看新一轮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每年三、四月份,各种内容的真人秀节目也纷纷在电视上亮相。那么,在美国,这种电视节目为什么会采取按季播出这种格式?这种播出方式有哪些优势呢?
一、 这种播出方式符合美国这类节目的创作模式,能出更多精品节目
美国的很多电视机构在长达几十年的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创作电视节目的经验。一般在美国,这类节目的制作已经变成了一个系统创作工程,创作周期都拉得很长,形成了一种产业化的操作模式。就拿情景喜剧来说,生产采用的是标准流水线的方式,一条经典的流水线一般包括这些“工序”:主笔设计情节——提纲作者编写提纲——对话作者撰写对白——总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播出。首先从前期的准备来看,每年夏季,各大商业电视网会收到成千上万的节目创意,它们有关的专业部门会对这些进行初步筛选,在筛选了大部分之后,剩下的决定投拍。然后就会组织人马,进行剧本创作,法律咨询,创作样片,观众研究学会组织部分观众观看,然后预测效果,达到预期效果的才真正决定拍摄。一般一个电视网一年会选择十来部新戏,但真正上的只有四、五部。准备上马了,就开始选演员班子。9月份开播第一集。
拍摄和制作过程也是精雕细刻,制作周期比中国的戏要长得多。在美国,一集戏的实拍,包括排练走台,最后带着观众从头到尾实拍,一般要七、八天的时间,所以成本也相对比较高。美国目前很多这种类型的节目,走的都是精品路线。要真正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精品,这种精益求精、长周期的创作模式必不可少,而受这种创作方法的限制,所以节目只能采用这种季播的方式,一周一集,每季共25集左右,而如果日播的话,拍摄制作进度肯定赶不上播出进度,也不容易出精品。

二、 这种播出方式符合美国电视的播出规律,能够形成品牌效应
首先,美国目前的许多电视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都是采用打成包的形式来统一制作、包装和销售的,所以节目时间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长度,播出时间也要拉长到一定的周期,这样才可能收回成本,否则如果每天高密度播放,几天就播完,可能广告时段就会缩短,广告收益也会减少很多。而且,从电视观众的角度来讲,采用季播方式,一周一集,保证一个播出长度,这样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保证节目形成连续的影响力,最终形成品牌效应。而节目本身成为一个品牌后,节目播放者要做的,就是不断追加投资,尽量维持其生命,延长它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大多胜出的美国电视剧都很“长寿”的秘诀所在。
而且,从美国目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来看,与我们国家目前电视资源短缺的现状不同,美国电视业目前的节目资源特别充足,一般每个电视网每年除了会制作5部左右的新剧外,还有各种各样类型的节目播出。而电视时间又是固定和有限的,所以一般的情景剧、真人秀节目一周只能排上一集,当然一些收视率特别好的节目,也会适当考虑加大播出频率,《犯罪现场》一周就播放三集。为了保持一定的收视率,针对特定观众制作的每档节目不可能占据太多的节目时间,所以就采取一周一集的播出频率,这样就播到了第二年的三四月份。相对来讲,国内电视资源短缺带来的后果就是,为了填补电视播出空间,电视台购买或制作了一部电视剧,一般会盲目地追求短期效应,一天几集,播完再说。国外的则更追求长期的品牌效应,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就可以保证第二季、第三季……都保持高收视率。
三、这种播出方式可以实现节目的边拍边播,有利于创作人员随时调整拍摄内容,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收益
由于大多数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极其昂贵,事先若拍得太多经济上是非常不划算的。所以边拍边播成为美国电视剧生产的一大特点。而按季播出、一周一集的播出频率也正好为这种减少前期拍摄数量、边拍边播的生产方式提供了便利。

采用边拍边播的制作方式,编剧可以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圣诞节到了,观众们熟悉的电视剧主人公们同样会在电视上“过节”;发生了大事,白宫里的总统着手处理危机,很快,《白宫群英》里的“总统”也开始解决同样的难题——这种故意模糊戏里戏外的策略,目的就是让观众把剧中人当成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来关心,由此把观众固定在屏幕前不愿离开。有很多戏就因为播出之后观众有特别的反应,制作人员调整剧情的,比如有部戏在第一集里面有一个警察就被打死了,显然这个警察是作为配角出现的,是一个临时演员,结果观众对这个角色印象特别好,都提意见,说为什么把这个人打死了,所以导演又妙手回春让这个人复活了,这个人就成为了主角。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内比较封闭型的电视剧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且,这种弹性、结构开放的系列剧,随着观众的需要做适时的调整,就会提高自身的收视率。随着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这个时段的广告价位也会水涨船高。而目前火遍全球的真人秀节目,也是按季播出,根据节目反馈情况调整游戏规则,使节目更适应观众的口味。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制作人员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随时调整节目的某些环节。根据上一季观众的反应和收视率,总结本季节目创作的得失,及时调整下一季续集的构思,发扬节目以前成功的方面,同时大胆改进不足的地方。从2002年起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平民选秀活动《美国偶像》,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季。节目不断调整自己的形式,在最新的第四季中,就将复赛名额增加到24个,比前几季多了一倍,并按性别将选手分成二组,男女各12个人。从第一季开始,其广告收入和观众总数便不断攀升,第一季是1亿1000万,第二季是1亿6000万,到第三季就达到近4亿。而这种收益一方面得益于节目的边拍边播模式,另一方面也同节目按季播出的播出方式息息相关。
四、这种播出方式符合美国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收视习惯
秋天天气转凉,黑夜转长,人们减少了室外活动,增加了看电视的时间,而且学生们返校上课,恢复有规律的生活。据AC尼尔森调查显示,秋季的电视观众比夏天增加10%以上,所以这时是美国电视网不可错过的黄金季节。而作为一种注意力工业,每当有重大的事件发生,电视业就会从中获益,这时候也需要人为制造一些重大事件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由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一般就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隆重拉开序幕。美国的各大商业网同样也选择在这种黄金时期推出自己的新节目,如热闹的新“映季”,时间一般延长到第二年的夏季,即电视的收视淡季,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按季播放的播出模式。而真人秀节目一般虽然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播出,但是其中的尾声也就是它最高潮和最精彩的部分还是放在9月份左右,也就是观众的高收视时间。这种摸清消费规律、运用心理学提高收视率的策略,是美国各大商业网运作多年的经典手法之一。

而且,按季播出,系列剧采取的是“以人带事”的叙事模式,主人公不变,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故事,真人秀虽然参加节目的人每次都不一样,但节目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整个赛程的模式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样处理的优势是:老观众对节目会有新鲜感,而新观众又可以在没有观看上一季节目的基础上观看本季的节目。而且由于是一周一集的播出频率,许多新的观众可以在节目刚开始播出不久,随时加入观众队伍,而且拉长周期可以形成长期影响力。反观我们国内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一般是连续剧,很少有系列剧,采取的也是日播的形式,一部长剧没有多长时间就播完了。由于周期太短,节目的影响力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再者,周播的节目如果常年播出,中间没有给制作人员和观众缓冲的阶段,长此下去,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也会受到影响。美国按季播出的节目,每年会留出4个月左右的时间,即节目的空白期。这段期间,制作人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策划和准备新一季的节目,对旧的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进行新的规划,以期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节目的观众也可以得到一个节目收视的空白期,避免对节目产生收视疲劳,对节目形成冷淡和厌倦的情绪。我们国内的一些节目,就是因为存在周播的压力,而且节目常年不断播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不好的后果:一方面节目的质量迫于播出压力而下降,另一方面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而不断流失。而诸如《梦想中国》、《超级女声》等节目就是吸取了国外举办这类节目的成功经验,采取季播模式,才取得了如此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五、这种播出方式有助于在节目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约会意识
美国电视剧的播出基本以“映季”为单位,这样,每年9月,美国人便急急期待着好戏上场。对于上一季播过的经典剧目,观众更是会盼望整整一个夏天,急切希望看到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将会如何发展。这样无形中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电视剧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约会意识。等到节目真正开播的时候,自然会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狂潮。经营者摸准了人们的生活习性,并把它们纳入到自己的播出模式中,于是定时播出形成约会意识,而有了约会意识,收看电视剧由此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真人秀节目观众同样会期待下一季会有什么新的故事、新的人物,节目会有哪些新的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