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歌中的植物词和动物词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1072298534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本文以杜牧诗歌中表示植物和动物的词为研究对象,从聚合和组合的双重角度研究杜牧诗歌动植物词的使用情况,从而了解杜牧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杜牧 诗歌 植物词 动物词
  一、植物词及其组合研究
  以植物言情,托物寓意,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表达手法。杜牧的诗歌也不例外,杜诗的植物词出现频率高、种类多样化。?譹?訛具体而言,杜诗的植物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总括性的植物词,包括花、树、草、叶、林、枝、木七大类。二是具体类的植物词,又可分为木类、花类、草类三大类共计32个小类。木类有柳、竹、松、梅、桂、桃、桑、棠、梨、芭蕉、荔枝、樱桃、薜荔、梧桐、柏共15类。花类有苔、兰、荷、菊、杜鹃、蓼、蔷薇、荻花、紫薇、豆蔻、芍药、杜若共12类。草类包括蕙、蒿、蒹葭、、白共五类。
  (一)总括性植物词
  1.总括性植物词的组合情况
  总括性的植物词包括花、树、草、叶、林、枝、木,既可单用,也可与其他词形成一定的组合。表示总括性的植物词共出现355次,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花”共出现105次。单用15次,合用90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②:
  落花7 桃花5 梨花3 残花3 秋花2 菊花2 野花2 梅花2 桂花2 杏花2 晓花2 簪花2晚花 红花 檀花 宫花 柳花 紫花 橘花 芦花 桂花 荷花 榴花 莺花 兰花 蓼花 花 江花 鸾花 山花 叹花 插花 蔷薇花2 杜鹃花2 一朵花 芦荻花 后庭花 二年花 二月花 杏交花 缥蒂花 紫薇花
  花前3 花枝2 花开2 花落2 花草 花月 花坞 花萼 花声 花径 花钿 花帚 花骈 花红 花多 花簪 花暖 花愁 花发
  “树”共出现68次,单用11次,合用57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高树6 绿树5 烟树3 深树2 碧树2 一树2 万树2 双树 三树 百树 千树 红树 楼树 草树远树 桂树 秦树 杉树 玉树 雪树 鸡树 坟树 好树 嘉树 芳树 庭树 珠树 霜树 数树 陇山树 秋色树 千万树 千年树 树叶 树阴 树影 树苍 树烟 树老 树暗
  “草”共出现63次,包括“草创”、“戚草”各1次,单用7次,合用54次③。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芳草13 蕙草2 绿草2 边草2 春草2 斗草2 花草 瑞草 荒草 坟草 蔓草 秋草 衰草 草萋萋3草萧萧2 草菲菲2 草芊芊2
  草堂3 草色3 草木2 草树 草径 草虫 草市 草芳 草满 草荒
  “叶”共出现43次,包括“七叶贵”1次,单用3次,合用39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红叶4 殷叶2 绿叶2 落叶2 一叶2 两叶 叶叶 霜叶 丹叶 树叶 枝叶 云叶 秋叶 零叶 梧叶 棠叶 柿叶 黄叶 桐叶 柳叶 藻叶 柯叶 题叶 一片叶 一径叶 叶落4 叶鸟 叶飞 叶坠
  “林”共出现34次,包括“羽林”8次、“士林”、“上林”、“邓林”、“翰林”、“仙林”、“林泉寺”、“东林寺”各1次。单用5次,合用14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霜林2 枫林 山林 乌林 寒林 园林 云林 乔林 林塘 林下 林繁 林黑 林密
  “枝”共出现31次,包括“荔枝”“柘枝”各2次,单用1次,合用26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一枝7 花枝3 满枝3 柘枝2 菊枝 长枝 繁枝 柽枝 竹枝 芳枝 杨枝 琼枝 高枝 空枝 两枝 数枝 枝叶
  “木”共出现11次,包括“木兰”2次,单用1次,合用8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草木2 古木 高木 云木 楚木 寒木 木索
  2.总括性植物词的表达效果
  通过上述统计可知,“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总计105次,其次为树,再次为草。“花”多用作中心语,少用作修饰语。在杜诗中,“花”多数以凋零败落的形象出现,“落花”7次,“残花”3次,“花落”2次。即使在单用时,也多与“狼藉”“惆怅”“怨”等词语连用,这与晚唐江河日下的国势是分不开的。杜牧作为心忧社稷的诗人,无力回天,因而只能寄托于歌吟。在“草”这一意象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芳草”共出现13次。芳草即香草,用来比喻美德,源出《离骚》。诗人对芳草的分外关注也流露出其对美德的期许与追索。第二,叠音词运用较多,如“草萧萧”、“草菲菲”、“草芊芊”、“草萋萋”,音节连用,不仅加强了音律美,而且描画出了草色茂盛,荒草繁多之景,抒发了感伤时事之情。
  另外,杜牧长于以数字入诗。如“树”这一意象中有“一树”、“双树”、“三树”、“百树”、“千树”、“万树”。叶这一意象中有“一叶”、“一片叶”、“一径叶”、“两叶”。“枝”这一意象中有“一枝”、“两枝”等。唐代很多诗人都喜欢在诗句中运用数字,杜牧也不例外,而且将其运用得游刃有余。“数词+量词+名词”是一种固定的搭配,但杜诗中却常常省略量词,使数词与名词直接搭配,这就使得音律整齐、韵味绵长。“一树”、“双树”、“三树”等给人精确之感;“千树”、“万树”则是夸张之语;“一片叶”、“一徑叶”则从视觉的整体加以刻画,给读者以直观之感。由此可见,虽然都是运用数字,却又各有不同。
  (二)具体类植物词
  具体类的植物词包括木类、花类、草类。表示具体类的植物词共出现313次。
  1.木类植物词组合情况及表达效果
  木类植物词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柳、竹、松、梅、桂、桃、桑、棠、梨、芭蕉、荔枝、樱桃、薜荔、梧桐、柏。共15类,200次。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柳”共出现47次,单用9次,包括一次“韩柳”,合用37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垂柳3 堤柳3 杨柳2 衰柳 新柳 高柳 独柳 细柳 弱柳 折柳 千步柳 一株柳 朱门柳 千树柳 柳村2 柳影2 柳暗2 柳花 柳坞 柳幄 柳陌 柳岸 柳带 柳叶 柳桥 柳烟 柳深 柳远 柳动   “竹”共出现43次,单用7次,合用36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深竹2 栽竹2 高竹 斑竹 修竹 野竹 新竹 种竹 斫竹 通竹 穿竹 百顷竹
  竹马2 竹坞2 竹帛2 竹村2 竹冈 竹阵 竹扉 竹洲 竹门 竹枝 竹祖 竹色 竹轩 竹窗 竹径 竹帘 竹萧萧 竹棚头
  “松”共出现26次,单用3次,合用23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碧松 松桂2 松窗2 松院2 松筠 松篁 松柏 松坞 松公 松涧 松韵 松牌 松江 松阴 松薪 松根 松醪 松影 松寺 松风
  “梅”共出现21次,单用6次,合用15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青梅2 潭梅 雪梅 腊梅 山梅 晴梅 落梅 一树梅 梅花2 梅仙 梅径 梅衰
  “桂”共出现20次,合用20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仙桂3 松桂2 丹桂 紫桂 诜桂 青桂 桂花2 桂影 桂岩 桂席 桂楫 桂酒 桂烛 桂色 桂树 桂水
  “桃”共出现19次,单用2次,合用17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露桃3 碧桃3 紫蒂桃 桃花5 桃李3 桃坞 桃畔
  “桑”共出现7次,单用0次,合用7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农桑2 青桑 柔桑 稚桑 百树桑 百株桑
  其余出现的木类植物包括,“棠”4次,甘棠2次,棠叶、棠阴各1次。“梨”4次,梨园1次,梨花3次。芭蕉、荔枝、樱桃各2次。薜荔、梧桐、柏各1次。
  从上述统计可知,木类植物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柳”和“竹”,分别为47次和43次。杜牧有多首以柳和竹为题的诗歌,如《柳长句》《隋堤柳》《柳绝句》《独柳》《新柳》《斑竹筒簟》《题刘秀才新竹》《黄州竹径斗》《栽竹》《斫竹》等,足见诗人对柳和竹的喜爱与重视之情。“柳”因与“留”谐音,因而在唐代送别诗中多次出现,形成特定的柳文化。但杜牧诗歌中的“柳”和“竹”大多出现在咏物诗中。诗人其他的咏物诗,如《梅》《鹦鹉》《鹤》《鸦》《鹭鸶》《山石榴》《云》《折菊》《村舍燕》《归燕》《芭蕉》《子规》多是绝句,笔法细腻,诗风清丽,韵致悠长。“松”只有“碧松”作中心语,其余都作修饰语。“桑”只作中心语,其余“梅”、“桂”、“桃”则作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次数相当。杜牧诗歌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妇女题材、写景抒怀、酬答寄赠等五类。④少有田园题材的诗歌,所以“桃”、“桑”、“梨”、“芭蕉”、“梧桐”、“柏”等常见的物象出现的次数并不多。
  2.花类植物词的组合情况及表达效果
  花类植物词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苔、兰、荷、菊、杜鹃、蓼、蔷薇、荻花、紫薇、豆蔻、芍药、杜若。共12类,96次。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苔”共计出现23次,单用1次,合用22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青苔3 紫苔2 莓苔2 翠苔 苍苔 杂苔 绿苔 古苔
  苔磴 苔槎 苔徑 苔芜 苔圆 苔基 苔巷 苔矶 苔痕 苔漠漠
  “兰”共计出现22次,包括“木兰”2次,“兰若僧”1次,单用3次,合用16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芝兰2 楚兰 幽兰 紫兰 兰畹2 兰芷2 兰花 兰径 兰蕙 兰溪 兰舟 兰棹 兰动
  其余出现的花类植物词包括荷、菊、杜鹃、蓼、蔷薇、紫薇、豆蔻、荻花、芍药、杜若。“荷”又名莲、芙蓉、芙蕖、红蕖、菡萏,共计出现21次,其中“荷”7次,都为合用,分别为绿荷、高荷、荷藕、荷花、荷塘、荷衣、荷沼。“莲”11次,单用2次,合用9次。合用具体包括,莲塘2次,小莲、玉莲、采莲、摘莲、莲衣各1次。“芙蓉”2次,芙蕖、红蕖、菡萏各1次。“菊”共计出现9次,单用1次,合用8次。合用包括,菊花2次,陶菊、数枝菊、东篱菊、折菊、菊枝、菊径各1次。杜鹃又名山石榴、映山,共计出现6次,其中杜鹃4次,山石榴和映山各1次。蓼4次,单用1次,合用分别为红蓼、秋蓼、蓼洲。蔷薇3次。荻花(即芦荻花)2次。紫薇、豆蔻各2次。芍药、杜若各1次。
  “豆蔻”这一意象在杜诗中仅出现了两次,但仍然值得分析。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引申可指少女美丽、青涩、可人。后来用“豆蔻年华”指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就是出自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苔”共出现23次,如《润州二首》里的“青苔寺里无马迹”,《题宣州开元寺》里的“青苔照朱阁”,《题扬州禅智寺》里的“青苔满阶砌”,《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里的“经雨绿苔侵古画”,以及《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中的“积润苔基释”等等。通过这几处的列举,不难发现,“苔”多出现于描写佛寺僧院的诗歌之中。这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苔”作为隐花植物的一类,常生长于阴湿之地,而佛寺僧院也多在深山之中,所以描写佛寺的诗歌出现“苔”的意象便不难理解。第二,唐代诗人喜欢与名僧交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杜牧也是其中之一。第三,晚唐政局动荡,呈现儒、释、道多家思想观念并存的格局。社会上早已盛行的崇佛事慕僧尼之风,更使晚唐这座大厦“山雨欲来风满楼”。杜牧对这一现象深感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回天,只能以僧寺禅院入诗,抒写对人事的感慨。
  3.草类植物词的组合情况及表达效果
  草类植物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蕙、蒿、蒹葭、、白。共五类,计17次。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蕙”6次,单用1次,合用5次,分别是蕙草2 次,香蕙、兰蕙、密蕙各1次。“蒿”4次,其中蓬蒿3次,蒿藿1次。“蒹葭”3次。“”2次,分别为裙、袖。“”2次,都为白。
  草类植物词出现的种类较少,次数也较低。“”,草名,草可做红色染料,裙为红色衣裙,袖为红色衣袖。杜牧诗歌喜用红色意象,这一点前人已有研究。⑤根据前文统计,“红叶”出现4次,“殷叶”出现2次,“红花”、“花红”、“红树”各出现1次。杜牧选取这些色彩明丽的意象,创造出“清新俊朗”的诗风。   二、动物词及其组合研究
  动物词可分为禽鸟类、畜兽类、昆虫类、水族类。这四类共50小类的动物词共计出现483次。
  (一)禽鸟类动物词
  表示禽鸟类的动物词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雁(包括鸿)、鸟、燕、凤、鸿、鸡(包括雉)、鹤、雕、鸾、鸳鸯、鹭、鸦、凫、鸥、雀、鹘、鹦鹉、鹊、鹰、枭等24类,248次。表示禽鸟类的动物词都存在不等数量的单用情况,同时与其他词形成一定的组合。
  禽鸟类动物词的组合情况及表达效果如下。
  “雁”和“鸿”共计出现52次。其中“雁”33次,包括“雁门僧”1次,单用8次,合用24次。“鸿”19次,单用2次,合用17次。它们的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早雁3 燕雁2 凫雁 惊雁 去雁 寒雁 落雁 沙雁 断雁 一雁 闻雁 新到雁 南去雁 南来雁 一行雁 雁群 雁行 雁音 雁去 雁飞 雁栖
  孤鸿2 冥鸿2 燕鸿 鸳鸿 暖鸿 惊鸿 归鸿 飞鸿 楚鸿 边鸿 烟鸿 塞鸿 鸿毛 鸿路 鸿去
  “鸟”共计出现35次,单用2次,合用33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白鸟4 飞鸟3 好鸟2 幽鸟2 山鸟2 鸥鸟 高鸟 孤鸟 啼鸟 浴鸟 叶鸟一鸟 独鸟 树鸟 鹏鸟 子规鸟 鸟来2 鸟影 鸟翼 鸟巢 鸟雀 鸟去 鸟往 鸟啄
  “燕”出现共计28次,包括“燕赵”4次,“燕台”2次,“燕支山”1次,单用6次,合用15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归燕3 寒燕2 燕燕 新燕 春燕 村舍燕 燕雁2燕雏2 燕鸿 燕戟 燕期 燕 燕归
  “凤”出现共计21次,单用3次,合用18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鸾凤 雏凤 威凤 紫凤 双凤 凤城3 凤池3 凤凰2 凤管 凤阙 凤楼 凤髻 凤毛 凤羽凤酣 凤节 凤生尾
  “鸡”共出现13次,其中单用2次,合用11次;“雉”共出现5次,包括“班雉”1次,合用4次。它们的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水鸡 锦鸡 斗鸡 舞鸡 鸡犬2 鸡鸣2 鸡黍鸡声 鸡埘
  千雉 锦雉 雉尾 雉飞
  “鹤”共出现15次,单用2次,合用13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鸾鹤 霜鹤 孤鹤 别鹤 轩鹤 独鹤 云鹤 黄鹤 鹤声 鹤鸣 鹤唳 鹤栖 鹤归
  “雕”共出现12次,其中单用2次,合用10次。合用情况如下:
  落雕2 新雕 双雕 擎雕 射雕 雕弓 雕笼雕槛 雕飞
  “莺”共出现9次,单用0次,合用9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流莺2 夏莺2 莺莺 莺谷 莺花 莺啼 莺迁
  “鸾”共出现9次,单用3次,合用6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骖鸾 鸾鹤 鸾凤 鸾环 鸾发 鸾花
  其余出现的鸟禽类动物包括“鸳鸯”8次;“鹭”6次,都为合用,它们分别是白鷺2次、鸳鹭、鹭鸶、鹭渚各1次;“鸦”6次,除去拟声词轧鸦1次,单用1次,合用4次,合用包括田鸦、娇鸦、鸦飞、鸦噪各1次;“凫”5次,单用1次,组合4次,合用包括饥凫、凫鹄、凫鸥、凫雁各1次;“鸥”4次,都为合用,它们分别是沙鸥、白鸥、鸥鸟、凫鸥各1次;“雀”4次,其中铜雀3次,鸟雀1次;鹘(即隼)3次,都为合用,它们分别是青鹘、鹰隼、鹘掠各1次;“鹦鹉”3次;“鹊”2次,分别为丹鹊和飞鹊;“鹰”2次,包括1次季鹰,另一次为鹰隼。
  从上述统计可知,禽鸟类动物词的种类丰富,出现次数频繁。这些禽鸟类动物词包括体型较大者如:雁(即鸿)、鹤、雕、鹰、鹭;体型较小者如:鸥、雀、鹊等。不难看出,杜牧对大型鸟类更为倾心,描写更多。“雁”在杜牧诗歌中出现的次数远高于其他鸟类。表示具体鸟类的鸿(即雁)多用作中心语,如惊雁、孤鸿,惊雁是指受了惊吓的大雁,孤鸿则是指孤单的大雁。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古人托雁或言爱情忠贞,或抒发离情别绪,或作忧国伤时之叹。雁作为忠贞之鸟,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和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可见一斑。在杜诗中,雁多用作忧国伤时之叹,如《早雁》一诗。“早雁”在杜诗中出现了3次,用词简练,却饱含深意。“雁”本应在深秋时节南飞,但却因为虏骑犯边,导致北方动乱,只得早早飞离。雁尚如此,何况黎庶?
  在杜诗中“凤”共出现21次,且多是雕刻在器物或建筑物上的,如凤城、凤管、凤阙、凤楼。另外,从鸾凤、雏凤、凤髻、凤毛、凤羽等组合可以看出,杜牧不仅对凤有整体的描写,还有对各个部分的描写。“凤凰”在杜诗中出现2次,一次是在《读杜韩集》中,诗人用“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此诗表达对杜甫和韩愈诗文的赞赏之情,同时显露了自己继武前贤、振兴诗坛之意。⑥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对杜牧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杜牧本人对他们极为推崇。他曾在诗中多次表达自己对李、杜、韩、柳的景仰之情,如“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
  (二)畜兽类动物词
  畜兽类动物词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马、牛、虎、猿、犬、狼、貂、鹿、麟、豹、熊、貔貅。共12类,137次。表示畜兽类的动物词都存在不等数量的单用情况,同时与其他词形成一定的组合。
  “马”(“驽骀”、“骅骝”各1次)共出现63次,包括“班马”、“马嵬”、“贾马”“马武”、“马将军”、“司马”各1次,单用4次,合用51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走马4 车马3 金马3 回马3 竹马2 匹马2 骏马2 驱马2 骢马 天马 驷马 林马 羸马 塞马 宛马 戎马 厩马 阵马 马 驰马 系马 迎马 下马 立马
  马蹄2 马迹2 马头 马首 马声 马 马群 马鞭 马前 马上 马行 马生角
  “牛”共出现16次,包括“牛山”、“牛相”、“牛相公”、“牛渚矶”、“牛矶”各1次,单用3次,合用8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牛羊2 九牛 解牛 牧牛 斗牛 牛巷 牛歌
  “虎”共出现15次,包括“韩擒虎”1次,单用0次,合用14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虎2 金虎 貔虎 虎士2 虎兕 虎骑 虎臣 虎睛 虎皮 虎牙 虎穴 虎迹
  “猿”共出现11次,单用3次,合用8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孤猿 定猿 槛猿 岭猿 白猿 伤猿 猿啼 猿吟
  “犬”(包括1次“”)共出现7次,包括“犬台宫”1次,单用0次,合用5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鸡犬2 犬豕 犬牙 犬吠
  “狼”共出现6次,单用1次,合用5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射狼 狼藉2 狼烟 狼鬣
  其余出现的畜兽类动物词包括“貂”5次,分别为丰貂、汉貂、珥貂、貂簪、貂冠。“鹿”4次,分别为白鹿、麋鹿、鹿裘、鹿过各1次。“麟”4次,麒麟2次,麟德和麟阁各1次。“豹”3次,包括魏豹1次,其余隐豹、豹胎各1次。“熊”2次,熊罴、熊轩各1次。“貔貅”1次。
  畜兽类动物词中使用最多的组合是马类,为63次。马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因而在诗歌中出现频率也较高。杜牧的诗歌对马的描写比较全面。定中结构关于马的意象就包括,表示数量的匹马、驷马,表示颜色的骢马、金马,表示地域的塞马、宛马、厩马,表示性状的马、竹马、羸马。动宾结构的包括驰马、系马、迎马、下马、立马。“虎”在杜诗中共出现15次且多用作定语,如虎士、虎骑、虎臣等,这些地方的“虎”都可译为“像老虎一样的”。自古至今,虎都是勇猛威武的形象,自然也就成为英勇作战的将士们的象征,故有“虎将、虎士、将门虎子”之称。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在刑法上表示威严,因此古代用虎头牢代指死牢。
  (三)昆虫类动物词
  昆虫类动物词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蝉、蛾、萤、蝶、蚕、蛩、虿、蜂。共8类,34次。表示昆虫类的动物词都存在不等数量的单用情况,同时与其他词形成一定的组合。
  昆虫类动物词的组合情况及表达效果
  “蝉”(包括“蟪蛄”1次)12次,单用3次,合用8次。具体合用为一蝉、闻蝉各2次,新蝉、风蝉、蝉吟、蝉燥各1次。“蛾”7次,都为合用,分别是蛾眉3次,翠蛾、青蛾各2次。“萤”4次,单用1次,合用3次,合用分别为流萤、残萤、放萤各1次。“蝶”4次,单用2次,合用分别为蛱蝶、蝴蝶。“蚕”3次,分别为茧蚕、晚蚕、蚕乡。“蛩”(即舴艋)2次。“虿”、“蜂”各1次。
  通过统计可知,“蝉”在杜诗中共出现12次,包括“蟪蛄”1次。定中结构的有一蝉、新蝉、风蝉,动宾结构的有闻蝉,主谓结构的有蝉吟、蝉燥。“蝉”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多用来表达伤感、哀怨之情,在杜诗中也不例外。“蛾”这一意象共出现7次,且都出自女性题材的诗歌。如“蛾眉一坠穷泉路”表达对昭君英勇和亲的赞许之情;“老却蛾眉几许人”表达对老死宫中的女性的同情之情;“蛾眉对晓晴”则是替陈皇后阿娇抒发被困长门的怨念。“青蛾”一般用来指代青年女子,“翠蛾”本意指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引申为美女,这两个组合中的“蛾”均使用的是比拟义,把女子的眉毛比拟为“蛾”。
  (四)水族类动物词
  水族类动物词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依次为鱼、龙、螭、虬、蟹、龟。共6类,64次。表示水族类的动物词都存在不等数量的单用情况,同时与其他词形成一定的组合。
  “鱼”共出现30次,单用4次,合用26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钓鱼7 鲈鱼3 鲤鱼 惊鱼 铜鱼 左鱼 葬鱼 羡鱼 季鹰鱼 鱼书 鱼笛 鱼艇 鱼罾 鱼尾 鱼鳞 鱼儿 鱼符 鱼跃
  “龙”共出现26次,包括“龙骧”、“龙沙”各2次,“龙门”、“龙伯翁”、“龙泉”、“双龙”各1次。单用3次,合用15次。具体合用情况如下:
  六龙 蛟龙 潜龙 登龙 凿龙 龙舟2 龙潭 龙声 龙涎 龙颔 龙旆 龙文 龙韬 龙卧
  其余水族类动物包括,“螭”3次,单用1次,蛟螭、螭蟠各1次。“虬”3次,单用1次,潜虬、虬蟠各1次。“蟹”、“龟”各1次。
  水族类动物词出现的次数和种类相对较少。“鱼”作中心语和修饰语的次数相当。动宾结构“钓鱼”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为定中结构的“鲈鱼”。“鲈鱼”在古代文化中象征著出世和入仕的艰难抉择。杜牧出生于“去天五尺”的京兆杜氏,其政治理想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唐中晚期,藩镇割据,党争激烈、南北司冲突严重,杜牧虽有用世之心,但又处于欲进欲出、全身远祸的矛盾心理之中。其诗句:“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寄桐江隐者》)提到东汉著名隐者严子陵,诗题中又有“隐者”二字,诗人归隐之心可见。“龙”在杜诗中共出现26次,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极为特殊的地位,古人对“龙”的分类也较为细致,“螭”和“虬”就分别指无角之龙和有角之龙。
  上文通过对杜牧诗歌中出现的植物词和动物词的穷尽性分析,了解了杜牧诗歌在意象选取和语言方面的特色,从而进一步了解杜牧诗歌的特点。
  ① 文章统计分析的诗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的《杜牧全集》为依据,共438首。其中包括裴延翰手编《樊川文集》二十卷中所有的诗歌,以及历代学者补辑的外集和别集的诗歌。
  ② 对多次出现的同一意象的排列,首先按照其出现在词语的前部或后部,分成两大类。如在统计“花”这一意象时,则“*花”排列在前,“花*”排列在后。在每一大类中又将双音节词置于前,三音节词置于后。同属双音节的词语按照出现次数的高低排列。出现次数相同者按照联合、偏正、中补、动宾、主谓的顺序排列。对只出现一次的意象,则不标注其出现的次数“1”,对出现两次及以上的意象,则具体标明其出现次数。
  ③ “草创”和“戚草”(指仓促、急迫)虽有“草”字,但实际意义并不指“草”。同样在统计“莲”时,也将其别称“荷,水芙蓉,菡萏,芙蕖”等纳入。上述两种情况,文章在统计时将其纳入总次数,但是在行文中都一一将其指出。
  ④ 李愚镛:《杜牧诗歌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4月,第35页。
  ⑤ 王洪涌、陶陶、胡珊等都对杜牧诗歌中的红色意象有过专门论述。
  ⑥ 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作 者:贾文霞,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检测鼻咽癌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方法:以正丁酸和巴豆油诱导Raji细胞表达的EB病毒早期蛋白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EB病毒相关早期蛋白的IgG抗体水平(吸光度A490)。其中鼻咽癌454例,肝癌40例
敞蓬轿车从汽车初兴,经“二战”至60年代中期,曾在美国经历过三起三落的变迁。70年以后,装有空调、音响设备的封顶车逐步取代了敞篷车,几家大的汽车生产厂家先后停产。1976年4月
一,固定资产重估价的必要性我国固定资产核算,长期以来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历史价值)的原则基础上的。固定资产按当时购置(或建造)价格作为其原始价值记入帐面后,便“一价定终
企业能否负债经营?怎样进行负债经营?这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论述。一、负债经营的社会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后
最近,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作为首钢第一批子公司与总公司签订了资产经营协议,这标志着首钢集团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标志着中首公司作为首钢全资子公司开始正式运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市建委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我院与天津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天津市建筑材料设计研究所、天津大学等有关单位,参加了我市第一栋框架轻板住宅建筑的设计、试验和试制工作,取
前不久,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丁华。访谈中,张丁华高度评价了“上钢一厂职工当家作主80条”的经验,并推荐本刊记者到上钢一厂采访。现将本刊记
HD-MTX-CFR合并阿霉素及长春新碱方案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张丽珍1程炳权2海平1自1967年Djerassi[1]开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并醛四氢叶酸(CF)解救疗法(简称HD-MTX-CFR)治疗骨肉瘤及恶性淋巴瘤取得一定疗效后,国外... The e
镇江市现有企业集团80家,其中省级企业集团32家,市级企业集团41家,县级企业集团7家。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多数企业集团在镇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骨干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