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扩招后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面对严峻形势,文章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双师型等多元化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讨论了建设外语师资队伍以适应扩招后外语教学发展需要的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冯超(1978-),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浙江绍兴312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3-0069-02
一、引言
扩招后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讨论扩招后地方外语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途径。我校是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外国语学院(目前是本科和高职并存),开设有英语、日语、韩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九个外语语种共三十余个外语及相关涉外专业,是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外语类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一万人。但我校在师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扩招后的外语院校师资现状分析
1 师资结构不合理。扩招后的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和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以我校在校生近一万人的学院规模来看,与之相配套的师资队伍远远不足。目前,我院专任教师473人,副高以上职称不足1/3,博士生寥寥无几,外籍教师也仅50余名。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严重匮乏,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建设的知名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中坚高层次人才缺乏。
2 外语学科专业人才缺乏。我校所在城市是世界著名的纺织基地,纺织业是绍兴市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每年为我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是我校毕业生主要的毕业去向之一。但是我院只开设了一门纺织英语的选修课,学校的重点课程还是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语法等传统通用英语课程,根本原因是找不到能够与该课程匹配的既精通纺织又精通英语又精通外贸的专业外语教师。除该课程外,像银行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会展英语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英语老师都是自己边学边教,没有受过相关的除英语外的专业培训,所以很多时候上课只能照本宣读,教法也不灵活,学生兴趣当然也随之骤减。这个问题在国内同等外语院校普遍存在,急需各种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教师。
3 教师外语教育教学能力总体水平下降,科研能力薄弱。由于扩招的原因,高学历高职称外语教师严重缺乏,于是大批本科学历的教师也被招聘进来进行教学,本科教师教本科学生的现象让人不免忧心忡忡。另外,女教师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现象也是一个因素,女教师因为本身女性角色的因素,投入教学和科研的精力相对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新教师刚进学校,锻炼了几年,刚刚可以承担重任的时候却迎来生育的阶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新教师虽然个性活泼,年轻有活力,但是教学经验不足,也是教育教学能力总体水平下降的一大因素。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根本没有精力投入科研。我校教师的基本课时为每周12节,但实际上大部分老师都有18节左右,多的甚至二十几节,而且是三门课或四门课,同时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外教联系人等其他一些职务,根本没有精力投入科研。
三、解决途径
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针对高学历高职称师资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与培养并举,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年度引进与培养计划。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政策,引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学科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留住人才,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抓好师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担任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青年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岗前培训,相关学校部门要把好上岗关。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中老年教师做其导师,引导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培训、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要对教学和科研潜质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中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专业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部取得硕士学位;进行博士委托培养(自费与公费相结合);鼓励并帮助他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大力支持他们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广泛接触同行专家,提高学术水平。
2 深入建设“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提倡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为产学研培合作教育,通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贴近企业,更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对我校高职这一块的发展是大大有益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企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绍兴本来就是工厂企业众多的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与本地的工厂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外贸业务经理人员甚至企业老总的交流和协作的关系,相互学习理论、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甚至可以定向合作培养毕业生,既可以提高专职、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同时要与政府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考评员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职业技能考评站点,提高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扩大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育。
3 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首先,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丁作的核心环节,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应该落实到每一个课程组身上,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开展上课、听课、评课、观摩、讲座等教研活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要做到科研技能基础化。许多青年教师有着科研的热情,但是缺乏科研的基本方法,面对课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让课题研究成功的教师现身说法,同时也解剖不成功的课题,双管齐下,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基础技能,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本校课题群众化。为了保证课题的成功率,学校每年的课题审批成功最后都只集中在少数领导身上,普通教师参与的少之又少。每次至少应该拿出一个本校课题由普通教师申报,教科室可以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参与实践,最终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学术活动多样化。学校应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拓宽青年教师的信息渠道。举办各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最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科研合作融合化。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之间、系科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不同的学派和学术观点,可以自由讨论和争论。切不可文人相轻、学科相轻、学派相轻。”因此学校应本着这一宗旨,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项金枝扩招后地方院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王旭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作者简介]冯超(1978-),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浙江绍兴312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3-0069-02
一、引言
扩招后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讨论扩招后地方外语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途径。我校是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外国语学院(目前是本科和高职并存),开设有英语、日语、韩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九个外语语种共三十余个外语及相关涉外专业,是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外语类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一万人。但我校在师资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扩招后的外语院校师资现状分析
1 师资结构不合理。扩招后的外语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资不足和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以我校在校生近一万人的学院规模来看,与之相配套的师资队伍远远不足。目前,我院专任教师473人,副高以上职称不足1/3,博士生寥寥无几,外籍教师也仅50余名。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严重匮乏,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建设的知名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中坚高层次人才缺乏。
2 外语学科专业人才缺乏。我校所在城市是世界著名的纺织基地,纺织业是绍兴市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每年为我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是我校毕业生主要的毕业去向之一。但是我院只开设了一门纺织英语的选修课,学校的重点课程还是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语法等传统通用英语课程,根本原因是找不到能够与该课程匹配的既精通纺织又精通英语又精通外贸的专业外语教师。除该课程外,像银行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会展英语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英语老师都是自己边学边教,没有受过相关的除英语外的专业培训,所以很多时候上课只能照本宣读,教法也不灵活,学生兴趣当然也随之骤减。这个问题在国内同等外语院校普遍存在,急需各种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教师。
3 教师外语教育教学能力总体水平下降,科研能力薄弱。由于扩招的原因,高学历高职称外语教师严重缺乏,于是大批本科学历的教师也被招聘进来进行教学,本科教师教本科学生的现象让人不免忧心忡忡。另外,女教师占据大半壁江山的现象也是一个因素,女教师因为本身女性角色的因素,投入教学和科研的精力相对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新教师刚进学校,锻炼了几年,刚刚可以承担重任的时候却迎来生育的阶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新教师虽然个性活泼,年轻有活力,但是教学经验不足,也是教育教学能力总体水平下降的一大因素。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根本没有精力投入科研。我校教师的基本课时为每周12节,但实际上大部分老师都有18节左右,多的甚至二十几节,而且是三门课或四门课,同时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外教联系人等其他一些职务,根本没有精力投入科研。
三、解决途径
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针对高学历高职称师资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与培养并举,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订年度引进与培养计划。
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政策,引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学科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留住人才,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抓好师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担任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青年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岗前培训,相关学校部门要把好上岗关。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中老年教师做其导师,引导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培训、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要对教学和科研潜质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中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专业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部取得硕士学位;进行博士委托培养(自费与公费相结合);鼓励并帮助他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大力支持他们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广泛接触同行专家,提高学术水平。
2 深入建设“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提倡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为产学研培合作教育,通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贴近企业,更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对我校高职这一块的发展是大大有益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企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绍兴本来就是工厂企业众多的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与本地的工厂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外贸业务经理人员甚至企业老总的交流和协作的关系,相互学习理论、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甚至可以定向合作培养毕业生,既可以提高专职、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校的就业率,还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同时要与政府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考评员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职业技能考评站点,提高教师职业培训能力,扩大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育。
3 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首先,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丁作的核心环节,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应该落实到每一个课程组身上,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开展上课、听课、评课、观摩、讲座等教研活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要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要做到科研技能基础化。许多青年教师有着科研的热情,但是缺乏科研的基本方法,面对课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方法技术”“科研领域与对象”“科研成果与评价”,让课题研究成功的教师现身说法,同时也解剖不成功的课题,双管齐下,使全校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基础技能,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本校课题群众化。为了保证课题的成功率,学校每年的课题审批成功最后都只集中在少数领导身上,普通教师参与的少之又少。每次至少应该拿出一个本校课题由普通教师申报,教科室可以向教师介绍课题的选项、立项过程、研究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形成过程,组织教师学习本校课题的理论原理和操作方案,促使教师观念转变,参与实践,最终提高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学术活动多样化。学校应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之间的学术交流,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拓宽青年教师的信息渠道。举办各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把青年教师放到高层次的学术环境中学习、竞争、锻炼、提高,最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科研合作融合化。加强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之间、系科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不同的学派和学术观点,可以自由讨论和争论。切不可文人相轻、学科相轻、学派相轻。”因此学校应本着这一宗旨,积极促成科研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学科的、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校内外企事业的合作,从而促使科研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项金枝扩招后地方院校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王旭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