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良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多种作用: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主要内容和主要方面;能使学生学会构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增进学生的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改进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基本要求
  
  美国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成功,而提问正是构成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活动有无学生向教师大胆质疑,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向性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志。教师精心创设宽松和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质疑,是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慎思明辨的态度的必然要求。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比较简答,教师不难当堂予以解决。例如,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完“昆虫”的有关知识后,突然提出“雌性蜘蛛为什么在交配后要吃掉雄性蜘蛛”的问题。教师虽然没有准备,但立即予以回答并不困难。有时则可能是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可能难置可否。这时教师应作判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而又没有多大讨论价值时,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迅速回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而又比较重要时,教师可以不急于作出直接的回答,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能力,促进问题的圆满解决。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时,教师可作“弹性”处理。例如,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家不妨课后探讨一下。“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这样既能鼓励学生及时大胆地质疑,又可避免回答不准确的尴尬。
  总之,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提问艺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已为各科教师所广泛认可和采用,它已不是单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方法,一种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一种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更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提升课堂凝聚力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使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一、猜想法  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猜想这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
目的:跟骨骨折(calcaneal fracture)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常见于年轻的工作人群,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冲击所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形式。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反思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对探究式教学有如下几个小招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1.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同时,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往往会超越与实验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实验课效果,而实验课的效果将决定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作者就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化学
摘 要: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把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苦学变为愿学、乐学;让学生视学习为一种愉快的生活。因此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快乐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化学学科特点、赏识教育几个方面谈如何建立和谐快乐的课堂。  关键词:化学学科 快乐学习 和谐课堂 教学理念 赏识激励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将单一被动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