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硬碰硬”治疗足跟骨刺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岁时,我足跟底由于骨质老化长出了骨刺。我忍痛坚持早晚锻炼,很快就获得了痊愈,10年来没有复发。
  
   我的锻炼方法,是选择一双合适尺码的硬底硬帮牛皮鞋,使双脚穿上不易松动,鞋内铺一层硬牛皮鞋垫。在硬地面上双脚叉开,稍小于肩宽,手扶着椅子的靠背,缓慢抬起双足跟。最初可小幅度抬高2~5公分,将身体重心放在足掌上;然后让足跟缓慢落地,将身体的重心转移到足跟上。随着动作的反复进行,足跟抬起和落地的力度及频率慢慢增加。
  
   这种方法比较疼痛,尤其最初那几天难以忍受。但随着动作的不断进行,骨刺的锋端就会逐渐压秃,疼痛随之减轻。我想,这就像用铁锤砸铁钉的尖端一样,砸到一定时间,铁钉的尖端也就砸秃了。由于每天不断地锻炼,所以砸秃的骨刺不易复发。
  
  专家点评
   先有无菌性炎症,后有骨刺
   跟骨刺的形成,是由于人长期站立行走、剧烈活动,使足跟部的脂肪垫、滑囊、腱膜、韧带受到牵拉损伤,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长期积累导致软组织瘢痕形成和挛缩,引起肌腱和腱膜在跟骨附着点处不断钙化。最终刺激跟骨骨膜,造成骨质增生,产生鸟嘴样的新骨(见附图)。
   因此,足跟是先有无菌性炎症后有骨刺,骨刺是炎症的继发性产物。这也是许多人足跟疼痛非常严重,拍X片却没有发现跟骨刺的原因。但跟骨刺形成后会进一步损伤跟骨的骨膜及附近的滑囊、腱膜等局部软组织,产生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症状。
   读者采用“硬碰硬”的方法治疗足跟骨刺,是不值得提倡的。正确的方法是采用物理、药物综合治疗,增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退局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同时要坚持适当的患足功能锻炼,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使肌腱、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
   足跟骨刺的物理疗法
   1.急性疼痛肿胀期(24小时内),进行足跟部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所引起的红、肿、热、痛,具有局部止痛的效果。
   2.抬高患肢是消肿的一项重要措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静脉回流同样受重力的影响。平时应把双下肢放在凳子上或是睡觉时垫高,促进患足肿胀消除。
   3.坚持泡脚后外用涂剂(如扶他林乳胶剂)。泡脚是最常用的温热疗法,能起到镇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伸长胶原纤维、解除痉挛等效果。坚持每天中午、晚上用中温度水泡脚30分钟左右,然后做简单的足部按摩,能明显促进足跟部的血液循环。外用涂剂范围应大于疼痛范围。
   4.电磁、中频、微波及超声治疗或者结合局部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有效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刺激组织细胞的功能,松解组织粘连,软化瘢痕,临床比较常用。
   5.体外冲击波治疗,即用高能量的冲击波通过传导介质,聚焦到病灶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其作用机理有机械应力效应:通过机械应力的作用引起病灶组织细胞的物理变化,加速微循环,增加细胞吸氧功能;压电效应:机械力引起骨表面电位变化,激活骨细胞,促进骨膜修复;空化效应:冲击波可使介质中的微小气泡极度膨胀,借此可打通生理性关闭的微血管,使粘连的软组织得到松解。
   6.坚持跟腱和跖腱膜锻炼。①踝关节运动:仰卧位,主动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后放松,每天120次左右。②提踵训练:扶墙站立,脚跟抬起,脚尖站立,坚持20~30秒,放下休息,每次10~15分钟,每天3~5次。③压腿:类似武术的压腿,一侧膝关节屈曲,患肢后位伸直,挺直上身躯干压向屈曲膝关节,保持患膝绷直和足跟触地。这时会感到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10秒后放松,重复20下,每天3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进行练习。
   综上所述,读者“治愈了自己的骨刺”的原因并不是“砸秃了”骨刺,而是坚持足跟缓慢抬起锻炼所产生的效应。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臧洪敏
其他文献
原本就有些胖的张珏,妊娠后多灾多难。先是在妊娠中期出现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下肢水肿,检查血压160/95毫米汞柱,尿中微量蛋白,多次到医院救治。好不容易熬到临产,由于担心出现意外,做了剖腹产,术后卧床几天。待到拆线准备出院时,又感染发烧,下肢肿胀疼痛,医生说是发生了血栓性静脉炎。  妇女在怀孕期间的凝血功能往往增强,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过多。这种血液高凝状态
减肥增加心血管病危险  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在饮食中长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同时,蛋白质的摄取量会呈增加趋势,结果造成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升高。研究中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倾向最严重的一组女性,其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与其他女性相比最高可达1.6倍。  研究小组在1991年至1992年间调查了约4.34万名30岁至49岁的瑞典女性的饮食习惯,并
性早熟诊疗有了确切依据等    去年8月的奶粉“早熟门”事件,使性早熟成为许多家长的育儿忧患。而各家医院诊断定义的不确切,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前,卫生部发布《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明确指出: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其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中枢性性早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即真性性早熟,包括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程序
娜娜和丈夫都是上班族,每天早出晚归,4岁半的儿子彤彤平时都是奶奶带着。最近娜娜发现,本就不是很开朗的彤彤,个性变得越来越古怪、内向。他特别怕见生人,家里来了客人,不但不敢抬头,而且很抗拒,听到陌生的脚步声也会很不安。他似乎很不合群,在幼儿园里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周末也不喜欢出门。小区门口的投币摇摇马,其他孩子都哭着闹着要坐,彤彤却从来就不感兴趣。  彤彤唯一的爱好是看电视,尤其是各种卡通片,在
关于养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中有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谬误,不可一概实行“拿来”主义。  曾经谈过我国古人服石养生的谬误(参见本刊2期《曾经的谬误——服石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劝人见了这个方子就把它烧掉。清代以后医家的养生方剂中多为动、植物药,已很少见到“石”药。  但是,最近网上有文章说:“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一些石
我以前常患口疮,不堪其扰,中医朋友向我推荐了雪梨鸡蛋羹,嘱咐我经常食用,同时生活中多注意口腔卫生,多吃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我常年坚持,效果不错。   雪梨鸡蛋羹做法:取雪梨、鸡蛋各2个,鲜橙1个,木瓜半个,葱花、生粉少许,冰糖3茶匙。将雪梨去皮、核,切片;鲜橙去皮、切片;鸡蛋打入碗中,取蛋清备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沸,先入雪梨片、木瓜片煲15分钟,再加入冰糖调味,勾薄芡,最后加入蛋清、鲜橙片,撒入
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手术室里,22岁的陈某被实施全麻后,主刀医生开始给他做胸部手术。切口处血液汩汩外流,麻醉科医生用吸引器将这些血送入一个大透明罐子——自体血储存罐。旋即又被送入一个如传真机般大小的自体血回输机,内置的无菌海绵对血液进行初步过滤,去掉杂质和有害菌体的鲜血在回输机内快速离心、过滤、清洗……层层处理后的健康血液通过静脉重新输入陈某体内。在手术过程中,输血指征动态监测仪始终在监测着患者的
电磁辐射充斥空间,看不见也摸不着,最容易被忽视,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电子烟雾”。它易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已被科学界所证实。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可能正在悄悄地掳走你的健康:电磁波能干扰人体生理节律,破坏免疫机能,引起失眠、头痛、健忘等症状。长期生活在强电磁感应环境下,例如高压线下的人,尤其是儿童,易患癌症、白血病等多种疾病。然而,伤害还不止于此——  激起有害物质千层浪  英国《大气污染》发表文章称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证,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脑部病变,以黑质变性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等为特征。诊断以典型临床症状为依据,但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相鉴别。  本病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上发病率为0.5%,60岁以上则明显增加为1%。帕金森病属中医“颤证”范畴,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指气血阴阳亏虚,实则风、火、痰、瘀为
“维生素”也会变“毒品”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服用后,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毒性较小,但大量服用可损伤人体器官。例如服用超过正常剂量很多倍的维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出血并形成尿路结石。  如果脂溶性的维生素补充过量,容易引起体内的中毒反应。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A,易在体内大量蓄积,可能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D,可导致眼睛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