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交流的逐步发达,英语作为一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依赖于语言的沟通也使英语教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当然在人们关注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各个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贯担当着“独裁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坐在讲台下洗耳恭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机械呆板,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无聊厌倦,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从而大大降低英语教学质量。古语云“授人以渔而非鱼”,教师不能再单方面地输出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帮助,發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发现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自觉、愉快地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做到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合作学习的概念也就在此前提下应运而生。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认知和交往的过程,其间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交流与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还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Slavin ,1995)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和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其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中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要求,教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加以推行。广大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和方法,也收到了一些成效。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合作学习也开始流于形式,没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准备不充分,分组不合理,任务不明确,评价不科学,以及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为合作学习谋得一条出路,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得了解教学班中学生的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态势。并且应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代之以会议讨论式,借此让每组学生都能站在平等态势上交流合作。
其次,各小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而且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到学生对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后,再组织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在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以后,还应运用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激励合作学习的发生与发展。即:合作学习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热情,以调动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带动起个别有消极倾向的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重视合作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其过程,借此准确评价好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倾向。
尤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评价过程应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注意对后进生的积极正面评价,即以纵向比较代替横向比较,让学生更关注自己的进步而非与他人的区别。以发展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增强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而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调控能力,即教师的角色要由指导者(guide ,conductor ,helper ,supervisor) 变为合作者(cooperator ,partner)。教师的角色定位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组织和协调。2,参与和行动。3,评价与反馈。
在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巡视,并给予及时的引导、评价、鼓励和点拨,化解矛盾与问题,并且要规范其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其排除合作障碍,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示自己,并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认知和交往的过程,其间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交流与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还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Slavin ,1995)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和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其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今中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要求,教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加以推行。广大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和方法,也收到了一些成效。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合作学习也开始流于形式,没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准备不充分,分组不合理,任务不明确,评价不科学,以及学生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为合作学习谋得一条出路,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得了解教学班中学生的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态势。并且应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代之以会议讨论式,借此让每组学生都能站在平等态势上交流合作。
其次,各小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而且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应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到学生对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后,再组织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在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以后,还应运用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激励合作学习的发生与发展。即:合作学习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热情,以调动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带动起个别有消极倾向的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重视合作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其过程,借此准确评价好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倾向。
尤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评价过程应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注意对后进生的积极正面评价,即以纵向比较代替横向比较,让学生更关注自己的进步而非与他人的区别。以发展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增强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而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调控能力,即教师的角色要由指导者(guide ,conductor ,helper ,supervisor) 变为合作者(cooperator ,partner)。教师的角色定位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组织和协调。2,参与和行动。3,评价与反馈。
在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巡视,并给予及时的引导、评价、鼓励和点拨,化解矛盾与问题,并且要规范其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其排除合作障碍,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示自己,并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