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春天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婆也不算老,才60多岁,老伴多年前就去世了,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送他读了大学,本想等着儿子工作结婚之后,就可以享天伦之乐。不料,儿子大学时谈了个女朋友,人家也是独生女一个,儿子到那边工作落户,一年到头难得回来。
   儿子和媳妇也曾动员阿婆去住,她到他们家小住了没几天,却收拾东西又回来了,她和我们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窝,我这把老骨头再也不想折腾了,在儿子家住,他们小两口一大早出门,天黑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出去听不懂当地人的方言,吃不惯那里的饭菜,还不能跟老邻居们聊天,再也不想去了!”
   于是,阿婆每天继续在自己家的小院里养花种菜,喂鸡喂鸭,倒也逍遥自在。只是,再健壮的人,也难免有生病的时候。有一次,阿婆好几天不出门,胡同里听不到她大噪门的说话声,母亲去探望,发现她蜷缩在沙发上,头发蓬乱,神情憔悴,看到有人来,立刻说:“老天爷啊,你快帮我烧壶热水吧,胃疼了好几天,不想吃东西,想喝一杯热水,全身酸疼得起不来……”
   “你可真行啊,都病成这样了,还不赶快给儿子打电话?要不,我来替你打!”母亲心疼这位老邻居,阿婆却急忙说:“不行,我儿子最近接了个什么工程,一直在外面出差呢,不能耽误他!”说来也巧,阿婆语音未落,儿子的电话来了,她竟然像没事人一样,在电话里跟儿子谈笑风生,说自己每天都出去跑步,中午炖的红烧肉,晚上还要喝八宝粥,哄得儿子一百个放心地挂断了电话,她却忍不住气喘吁吁地呻吟起来:“连说话都没力气了!”
   第二天,母亲再去探望阿婆,院门却上了锁,听别的邻居说,老李开车带她去医院了。老李也是我们的邻居,只不过住在相隔几十米远的另一条胡同里。说起来,老李也是个苦命人,老伴几年前去世,女儿又远嫁他乡,他和阿婆早年是同学,又有些同病相怜,他经常帮阿婆做些扛煤气罐之类的力气活儿,阿婆做了好吃的,有时也会给他送一碗,也曾有人热心地想要把他们撮合在一起。阿婆对当时在上大学的儿子,委婉地透露了一点儿意思,他却极力表示反对,对自己的老妈说:“谁都不能取代老爸在我心中的位置!”阿婆只好讪讪地闭口,从此不再提这件事。
   两人虽然没能走到一起,老李对阿婆的关心却没有减少。这次,他去女儿家帮忙看了几天孩子,回来听说阿婆生病了,當即就把她送进了医院。阿婆在医院住了一星期,都是老李跑前跑后照顾,本来阿婆对儿子一直隐瞒着生病的事情,没想到他出差正好路过,看到母亲不在家,屋子里的家具上都落了一层灰尘,着实把他吓了一跳!
   儿子赶到医院时,正逢老李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阿婆去做检查,看到母亲消瘦了那么多,他忍不住鼻子发酸:“妈,你生病了怎么也不告诉我……”儿子在医院守了阿婆几天,单位一天多个电话催促,老李说:“你赶快回去上班吧,这里有我呢。”儿子对着老李深深弯腰道谢,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医院。
   几个月之后,阿婆过生日,儿子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来了,他在酒店定下包桌,隆重地把老李也请来,等两位老人坐好,他和老婆每人递上去一个大红包,笑着说:“恭喜老妈双喜临门!”阿婆却摆摆手说:“傻儿子,过个生日罢了,什么双喜啊。”儿媳妇却抢先说:“他那天看您生病自己不能伺候,回去后自责得睡不着觉,又后悔自己年轻时不懂事,不该阻拦你和李叔在一起……”儿子也对老李说:“我记得您年轻时在杭州工作过,我妈一辈子都想去西湖看看,我已经在旅行社给你们报了名。”
   老李接过孩子们敬的酒,畅快地一饮而尽,连声说:“好啊,好!”阿婆悄悄擦了一下眼泪,脸却红得像苹果。窗外,有燕子轻轻飞过,春天真的来了。
   责任编辑/文媛
其他文献
摘 要: 西施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美人之一,有关她的传奇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然而,据史考西施只是先秦历史中一个抽象的美人符号,所谓的西施传奇实际上是历代文学家有意附会、层层建构的结果。伴随着这位越国美人形象的丰满,吴越文化实现了向江南文化的转型。在历史的流变中,这位清秀佳人最终和隽雅江南一起,成为这片水乡润土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 西施 传说 吴越 江南文化  一、先秦伊始:模糊美人与尚
摘 要: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當前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学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当前红色文化教育以理论性教学为主,缺乏专门教材和专业师资,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通过补充妇女劳模群体在抗日根据地的表现,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抗战“全民”性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补充具体生动的红色史料,建立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
有人走过来,我们看清楚那是两个孩子,他们浑身沾满了泥巴。在水边,他们蹲下身子,把两双小手濯洗得白白的。他们在笑,在聊刚才的泥仗,高个男孩说,我打得多准啊,一扔就扔到季林颈项里,装了他一脖子的泥。矮个男孩说,我扔的才准哩,胡斌喊“手榴弹”的时候,我照准了,一下子扔在他下巴上,他嘴里都呛了不少泥。  这时高个男孩想站起来,他用手压住膝盖,但压了两下没起来。矮个男孩说,周勇,你怎么了?周勇说,我蹲久了头
摘 要: 壮剧作为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朴实的教育资源和朴素的教育功能。继承和弘扬壮剧蕴含的育人价值内容和精神内涵,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形成传承发展壮剧文化的合力,促使壮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育人工作文化内涵。  关键词: 壮剧 育人功能 价值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
作者简介:   魏鹏,在《雨花》《延河》《草原》《鸭绿江》《青海湖》《文学界》《新故事》《民间文学》《上海文学》《天津文学》《黄河文学》《安徽文学》《短篇小说》《中国铁路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有作品获奖并收入多种选集。现为江苏作协会员。  一   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四肢酸痛无力,竟下不了床了。   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竟病成这样?这是什么病?我左思右想,就像小学生做试题
本来我应该觉察到一些端倪的,却完全被忽略,因为事情一开始太过真实——同学聚会。谁还会往别处想呢?这真是一个老套的故事的开始,不过,却有一个别样的结尾。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没几年,许多大学开始面向成人招生,我就这样在工作了近10年后,有幸走进了大学校门。说起来我们那个班还是多少有点不同,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新闻系,面向全国企业报招收的新闻班,全班29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当然都是企业报从业人
教书匠姓黄,半截沟黄家台子人,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祖父、父亲都是文盲,他是三代人里唯一一个念过书的,念完了小学,还念了初中。他念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叫秦名扬。他是秦名扬最得意的弟子。  这秦名扬可不是等闲之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毕业后已经留校了,却因为写了一部什么小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了新疆。起初在生产队劳动改造,后来公社设立了中学,师资短缺,就把他弄去教学了。于是这个本应该在北
王正道有一手好捏骨法,他治好了天德的牛腿就是一个证明。   他治好的是天德的那头公牛的腿。那头公牛正处于发情期,见了二水的母牛,就撒了欢地往上冲。二水的母牛正在坡上吃草,一慌,往旁边一闪,天德的牛扑了个空。当时,刚下过小雨,草尖子上满是水珠珠儿,溜滑,天德的牛滚下了草坡,就把前腿弄折了,一瘸一瘸地走。   瘸了腿的牛再有力气也使不上,就成了“菜牛”———就得被送進牛肉锅了。猪知道惊不知道死,牛
摘 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明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下部分高职学生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中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培养目标仍有距离,原因之一是高职学生“创新”“敬业”“合作”等企业家精神有所欠缺。高职校应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方式有机融入企业家精神培育,使高职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成
周末,我与梅花、方块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电话响了。是黑桃打来的。黑桃说,红桃,约一下梅花、方块,晚上聚聚。还说,谢谢你们照顾生意,表表心意。放下电话,我跟梅花、方块商量。梅花说,黑桃在学校里开食堂,水电都是学校的,是赚了不少,去就去。方块也说,他们班学生大多都在黑桃那吃,去。既然这样,我就不好说什么了。   我们去了黑桃家。   酒足饭饱后,我们准备离开。黑桃不让。黑桃找出一副扑克牌,往桌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