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以师为本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亟待加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大师级”的创新型人才,最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师资地位、待遇、招生等方面阐述加强教育师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途径。
  关键词: 教育师资 队伍建设 培养方法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钱学森之问”一语惊人,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谈教育。其实,早在1989年邓小平就说过:我们最失败的是教育。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界许多学者都在分析其中的原因,其实部分原因就在于师资队伍的薄弱,缺乏高水平的师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与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我认为,我国教育事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科教兴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强大的后盾。
  二、提高教师地位,吸引社会精英参与教育事业
  教师社会地位的优劣,可谓是人类社会兴与衰或是将兴或将衰的“晴雨表”。正如荀子所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历经社会变革的反复验证: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对教师群体来说,则是一个事关为人师表的积极性能否发挥,专业性素养能否提高,乃至师资队伍能否稳定,以及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1]
  在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时,李先念在致全国教师的信中明确了教师的政治地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上千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2]至此,我国教师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肯定。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不断给予教师许多赞美,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等等。但是,近年来由于学校乱收费、教育质量下降等现象的不断发生,教师的形象和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贬低,出现了教师是“眼镜蛇”等许多污蔑性的说法。这势必会挫伤广大有为青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因此,一方面,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和出台维护教师的相关法律文件,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样才能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大大增加,使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比较尊重和向往,有利于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三、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努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支持,我国教育的投入还没有达到GDP的4%,在教师待遇方面的投入也是捉襟见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教师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如韩国教师待遇高于其他行业,欧洲国家的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处于较低水平。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方面,教师职业不能满足教师自身需要,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另谋高就,造成师资大量流失,其他高水平人才和毕业生也不愿意加入到教师行业中来,使师资不断地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一些教师忙于生计,无暇于教书育人。这使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使专业发展受到阻碍,导致专业水平不断下降,严重威胁教育质量的提高。
  待遇问题是整个师资建设的关键因素,只要解决了物质待遇上的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政府必须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水平,使教师产生职业优越感,达到乐教、爱教的敬业水平。这样有利于教师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形势,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进到教师行业中来,有利于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而且能打破我国师资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提高师资水平,达到科教强国的目的。
  四、开放培养体系,吸纳优秀生源,培养高水平教师
  2002年9月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做出新的贡献。”[3]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造就培养人才的基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共同培养教师的多元开放的新格局,并在2007年实施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积极性,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范专业生源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良好缜密的师资培养机制,教育事业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师资培养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升师范院校或开设师范专业院校的层次,使其达到国家重点层次。其次,选择优秀的生源报考师范院校,并且在录取前进行复试,确保生源质量。最后,加大对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使其具备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这不仅能从源头上优化师资,而且能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优秀的、拔尖的学生不进入师范院校的怪现象。
  五、严格把关,择优录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选聘环节是师范生入职的最后一关,也是师资建设的基础阶段,所以要严格把握选聘制度,使高水平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高等院校教师聘用尤为重要,因为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高级人才和高水平师资的重任,所以高校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在高校教师的选聘中,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提高新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要杜绝“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要录用高水平、高学历、高水平的毕业生,在某些专业教师的聘用上,可以进行国际公开招聘,尽量吸纳一些在国外一流大学取得高学位高学历的毕业生,甚至是外籍教师加入高校教师队伍中来。
  中小学教师的聘用至关重要,基础教育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在中小学教师选聘中,要依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推行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聘任制度,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5]要尤其注重教师的师德和基本教学技能的考核,坚决杜绝不合格和低能的教师进入教育系统。
  六、加强教师职后培训,使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岗位要求,教师要通过职后培训的途径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教育教学技巧和有效管理学生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教师职后教育是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教师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师继续教育这一环节的工作,我国在长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中,虽然形成了不同的继续教育模式,如“学校本位模式”、“高校本位模式”、“培训机构本位模式”、“协同式模式”、“反思性教学模式”、“课题中心模式”、“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等,[6]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使教师继续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国家化取向、高学历取向、激励性政策、多元化机构、多样化形式、信息化培训、新任职培训、科学化决策。[7]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使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发展教师专业,提高自身素养,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和保持。
  七、结语
  总之,当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加大教师专业化和教师职后教育是必须的。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质量低劣的现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和物质待遇,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使教师职业变成高尚光荣的职业,成为广大优秀青年追求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社会地位:虚像还是实像[J].集美大学学报,2010,(3).
  [2]李先念.致全国教师的信[N].中国教育报,1985-9-10,(1).
  [3]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2-9-9.
  [4]顾明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56.
  [5]梅新林.中国教师教育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9.
  [6]李进.教师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6.
  [7]梅新林.聚焦中国教师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93-398.
  
  (作者系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我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简·爱》,所以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把它翻来覆去读过四遍了。关于它的读后感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在此我从女权主义这个角度出发,谈谈我所读到的《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它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富于诗意的爱情经典,它是这样一个故事:穷苦人家父母双亡的女孩子,被送给舅妈家养大,然而得不到一点爱,然后被送到一个教会学校长大,然后到一个有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
一、采石疑云  1161年的宋金采石大战(又称绍兴辛巳宋金大战)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南宋王朝最重要的保卫战,其历史地位不下于赤壁、淝水之战。惊心动魄的采石大战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是汉民族为主的宋朝对金朝非常少见的大胜仗,也为中华文化,尤其是理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南宋立国的十三战功(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中有五战功与采石大战有关。  《金陵晚报》在(2009)报道17岁学生质疑百
摘 要: 作者从生平、爱情、作品呈现的精神、人生最终的选择方式等方面比较不同国度不同种类的作品,以期更全面地解读海子与凡·高的作品。  关键词: 海子 凡·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向日葵》  一  中国人常将“诗”与“画”对举,如“诗情画意”、“如诗如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诗与画的融合,在形式上体现为“题画诗”,足见中国诗画常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而中国诗与西方画也是可以合在一起
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我国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具有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落实的双重意义。随着社会建设速度的加快,群众体育随着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得到长足的进步。广大城市居民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社区环境为依托,蓬勃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  体育人口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的交叉体,是衡量一个社会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
摘 要: 本文以创造性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创新求异的例子的分析,论证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阶段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音乐知识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 创新意识 节奏训练 音乐创编 歌曲教学 欣赏教学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美
摘 要: 素质教育是增强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使各项事业得以持续稳步发展的一项综合性教育。但从实践层面看,不少地方在操作中往往将相当大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教学领域,甚至片面地将“功课加琴棋书画”等同于素质教育,而忽视其他真正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领域,忽视学校科普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这是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误区。作者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我校地处洪泽湖湿地的地理优势进行科普知
读报课是古南中学每个班主任每天下午必上的一堂课,它被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在短短三十分钟的时间里,班主任不仅要按照小组得分总结每个小组当天的情况,把自己当天观察到的、学生反映的现象、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和要求利用这段时间一一陈述,还要组织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但是,这样的读报课太机械、太模式。学生静静地听着,接受着,到底他们在想些什么,心里有什么触动?我并不清楚。有的同学听得不专心,开小差甚至偷偷做起
摘 要: 进入21世纪,外语教学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挑战。在多媒体语言环境下,如何改变理念,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006年12月起,我校英语教研组向青海省电教馆申请了实验课题——《在多媒体语言环境下怎样进行英语阅读听说教学》。六年之后进入实验课题结题时,作者对实验课题的建立、组织管理、具体做法、实验成果做了回顾,对未来外语
摘 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硬汉形象创作的典范。但其实本作品同样适用于存在主义角度的批评方法。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老人与海》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满足了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和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基本元素,同时也应和了存在主义文学家要求对环境塑造的鲜活性及文学家对于自身心境理念的一种解读和诠释。尽管人们对于存在主义大多持不同见解,认为会引入虚无主义,但《老人与海》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