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泪吟唱的爱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学”。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讲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而《荆棘鸟》是澳大利亚现代作家考琳·麦卡洛于1977年写就的一部家世小说,它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事史。从帕蒂·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妇人玛丽·卡森的召唤,偕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帕蒂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斯婷在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两部家事史的小说,虽然在写作时代上差距很远,其艺术思想也有一定的不同,但不妨碍我们从两位女主角入手来进行比较,而各自的爱情悲剧成为她们走到一起的理由。
  一、爱情悲剧寓意或象征的比较
  在这两部小说中都存在女主角的爱情悲剧象征。《荆棘鸟》的开卷语这样写道: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
  作者将这个荆棘鸟的故事作为开卷语是有一定的寓意的,那就是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女主角梅吉的爱情悲剧正是荆棘鸟传说的象征。
  而在《红楼梦》中女主角林黛玉的前身绛珠仙子也有这样的言论:“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林黛玉的一生果然泪水不断。最终,为了自己的爱情“泪尽而亡”。在这里我们可以将绛珠仙子看做是林黛玉爱情悲剧的象征。
  从更深层的涵义来看,“绛珠”二字其实也就是血泪的代名词。“绛”,深红色;“珠”,圆形物,以喻泪滴。再结合林黛玉一生因自家身世遭遇,以及后来与贾宝玉的爱情纠结而流泪不断,终至“泪尽而亡”,我们可以看出“绛珠”即是血泪的隐喻。
  作为梅吉的象征,荆棘鸟为了唱出最美妙的歌曲而耗尽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滴血;而绛珠仙子林黛玉也早已从她的仙名就预示着所谓的“还泪”在本质上也是偿还的滴滴血泪。两位女主角的象征:荆棘鸟和绛珠仙子以或明示或暗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她们的一生特别是爱情经历其实是用血泪写就的。
  二、女主角爱情悲剧的比较
  林黛玉和梅吉都是有情无果的爱情悲剧的受害者,都饱受着爱而不得的痛苦煎熬。两人都是温柔善良、内向而又美丽的有觉悟的女性,对爱情都有着忠贞不渝的信念,都渴望着自己心中高尚、自由的爱情。但是,不幸的是她们的爱情都面临了巨大的阻碍,饱受了命运的捉弄,在与命运抗争、追求纯真爱情的过程中将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安宁陪葬了进去,展现出了相同的悲剧命运的艺术魅力。
  梅吉爱上了一个天主教士——拉尔夫,然而天主教士是不能结婚的,虽然拉尔夫在内心深处也爱着梅吉。深爱着拉尔夫的梅吉最后嫁人了,只因为新郎与拉尔夫长得很像,后来梅吉终于和拉尔夫有了一个儿子——戴恩,梅吉将对拉尔夫的爱全部倾注到戴恩的身上,然而不幸的是戴恩在一次意外中身亡了。
  林黛玉与贾宝玉自小青梅竹马,彼此都爱着对方。然而,贾宝玉的家族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的需要,不顾两人相爱的事实,为贾宝玉迎娶了薛宝钗,最终造成了宝玉出家、林黛玉泪尽而亡的悲剧性结果。
  然而,纵然有着相同的爱情悲剧命运,梅吉和林黛玉却有着不同的表现。
  梅吉在爱情历程中表现出抗争的行动。她自己也说:“不为自己去争斗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帮助和同情的,女孩子们也概莫能外。”由于梅吉深爱的拉尔夫是教士,而教士是不能结婚的,且拉尔夫决心将自己的终生奉献给上帝。这种情况使得梅吉不能和深爱的人在一起,于是梅吉认为是上帝将拉尔夫从她身边夺走的。后来,偶然的机会使梅吉与拉尔夫在一个小岛上度过了一段梅吉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并怀有了拉尔夫的骨肉,至此梅吉认为她战胜了上帝,于是她快乐地说道:“我将战胜上帝。”这些言行证明了梅吉在追逐自己的爱情的时候并不是乖顺地承受命运加诸在她身上的不幸,而是以无比的勇气接受了命运的挑战,要从上帝手中夺回属于她的拉尔夫。
  反观林黛玉,在面对自己的竞争者薛宝钗,以及其他反对势力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抗行为,她将自己的感情不满都郁积在心底,宣泄于纸间,终日里泪花点点。这种无言的悲痛比之于梅吉追逐爱情的痛苦,悲剧色彩更浓烈,刺向自己的那根荆棘树刺更尖更深,唱出的生命之歌更婉转,更凄美。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要立足文本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收获成功,激励学生拓宽写作天地。尝试“激发、激活、激励”的三激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激活热情 激励创新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其实还没等尝试就已经缴械投降,认为自己不会写作文,不能写出好作文。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心灵的交流,实现读者与作者情感的对话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员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提问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情感与价值
摘 要: 关注学生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对新课程的认识不足或操作不当,导致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时有出现,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本文分析了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常见情形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缺失 原因 对策  1.课堂有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课堂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升能力和形成素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的作文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问题。然而,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说写作文就头疼,没的可说;二是东抄西凑,胡编乱造,因而学生的作文大多没有真情实感,而是假话、空话连篇。针对学生母语水平低下、笔头无语的现象,我们意识到:写作材料的枯竭,阅读资源的匮乏,必将导致学生思维的凝滞。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电脑、数字化、纳米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使得人们对科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另一方面,枯燥的逻辑推理和烦琐的计算又使得绝大多数高职校工科生对理科学习敬而远之。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求知,正确地把握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认知结
摘 要: 高校统战文化是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文化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高校统战文化、民族团结概念、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民族团结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统战文 化民族团结 作用  新时期统战文化是以“和”为核心,其基本准则是“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基本内容是民族团结文化、党派合作文化、宗教融合文化和炎黄“根”文化等。民族团结文化作为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摇?摇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其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自觉与能力。  (三)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所在。如果没有爱,则则任何说教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则任何语言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只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多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因人而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鼓励和宽容。  一、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后进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后进生在日常
摘 要: 通过对保护系统的灵敏性设计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对通电连接件的改造巩固了保护性;通过对智能身份识别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评价系统的标准性;通过对整个试验台的合理设计提高了灵活性和可靠性。努力达到“高安全性、高保护性、高标准性、高灵活性、高可靠性”的标准。  关键词: 安全性 插槽连接控制系统 智能评价系统 智能身份识别系统  工厂电气控制是高职类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我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简·爱》,所以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把它翻来覆去读过四遍了。关于它的读后感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在此我从女权主义这个角度出发,谈谈我所读到的《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它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富于诗意的爱情经典,它是这样一个故事:穷苦人家父母双亡的女孩子,被送给舅妈家养大,然而得不到一点爱,然后被送到一个教会学校长大,然后到一个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