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别人(外四首)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告诉别人,
  清晨,浸润在春天的梦里,
  叶子茂盛的方向,
  心中的红鲤要游向哪里。
  不要告诉别人,
  天空的影子,
  选择、遗弃,慈祥而宽容,
  抑或不得而知的结局。
  不要告诉别人,
  透过历史与现实的窗棂,
  你望见纯净、简洁,
  甚至固守忠贞和温暖……
  黎 明
  她挽了挽乌黑的发髻,
  坦然地行走在温暖的黎明里。
  尘世的喧哗、虚妄、孤独,抑或寥落,
  都已随风远去……
  她窥见了这些敦厚的石头的隐秘,
  他们心存永不瞑目的爱情,
  坚守心中的梦,
  安静地沉思和劳作。
  这些天堂的光亮,
  一束一束多像美艳的花朵……
  她欲言又止,
  那些曾经的故事……
  夜 色
  悠扬的二胡声,
  荡漾在夜的妩媚里。
  喧嚣、惶恐、虚华,
  一切都被你心内的温暖融化,
  流淌出人世间的宁静、淡然、坦诚。
  我没有看清楚你的脸,
  你的脸上洋溢幸福的光芒。
  你走出清凉的棚子,
  街道亮丽起来……
  种 子
  我见到蓝色的光,
  荡漾在心灵的大海上。
  我见到温暖的种子,
  撒落在希望的春天里。
  我见到那些沉默的石块,
  低下头,热烈的拥吻……
  我见到心中的太阳,
  升起来,又落下去。
  落下去,又升起来……
  守 望
  远远地,悠扬的牧歌响起。
  我们沐浴在敞亮宇宙的美丽里,
  孩童们恬淡的笑声,
  惊醒了沉醉的人。
  你的白象,安详、稳健,
  从容地行走在婆娑妙曼的大道上。
  骄傲地托起太阳、月亮,
  抑或一颗一颗明亮的星星。
  你的高贵、儒雅,
  风华绝伦的美艳,令人震颤。
  我循着爱的踪迹,
  望见你虔诚的容颜,
  镌刻铭心的守望。
  七彩琉璃,光明的一瞬,
  你在菩提树下,
  静静抒写幸福的感觉。
  作者简介:齐鸿天,男,笔名天鸿、小飞,祖籍甘肃武威。中国铁路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威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武威市詩词楹联学会理事,兰州局集团公司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学》《绿风》《西北军事文学》《星星诗刊》《橄榄叶》《人民铁道》报等报刊。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蝶梦》、散文集《梦想照亮的天空》、诗歌集《温暖心灵的牧场》、小说集《麦田里的月影》等。
其他文献
金春来大学毕业,在城里上班不久,就处了一个城里的对象。女孩挺时髦,叫成立音。  春节前,金春来带成立音回东北乡下过年。  俩人买好回乡的礼物,下了火车上汽车,又徒步走了一段山路,才来到金春來的老家。  成立音从没折腾这么远的路程,到家时累得浑身散了架,烂泥样瘫软在烧得热乎乎的火炕上,一声长一声短,哀叹腰酸腿疼。她喊金春来,给她捶腰揉腿,甚至向金春来索吻,以示慰问。这些都是当着金春来父母的面,闹的场
由于比邻的地缘格局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东亚各国在饮食习惯上有着很多共性。比如用筷子、喝粮食酒、蘸酱油调味、吃辣椒酱、吃腌渍蔬菜、吃白米饭、吃狗肉……几乎所有被中国人打上了鲜明标签的本民族餐桌元素,都能在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找到共鸣。腐乳,也许是唯一的例外。  这种由豆腐腌制发酵而来的小菜,廉价、鲜美、用途广泛。同时,它还完美解决了豆制品不耐存储和运输的问题,是中国各地最常见的小菜之一。但神奇的是,
我看他很像刘强,可是我很快就否了这个想法,他怎么可能是刘强呢?他一头卷曲的长发,穿着一件多口袋劳动布马甲,脖子上挂着一架照相机,跑前跑后的为同学们摄影,并没有能引起我特别注意的地方,只是我看他像刘强才多看了他几眼。  我们是多年前深藏在黑龙江林区的一所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一个班级六七十人吧——当时学校的确非常兴旺,毕业时恰好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片刻未停留,全员投入社会。三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们都在
这是一部厚实缜密,有品质有意义的小说。丰沛的细节、克制的情绪、清醒的逻辑、体恤的目光,以及理想主义光芒,体现出作家对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与文学格局。  如果说这是一部创作手法新颖的小说,那么,作品中人物的穿插移动,环境的更替变幻,精神的执着追求,火车的时隐时现,都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小说这个独立的世界,和现实生活,真就不一样。  小说以“双树生花”结构叙事。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某种巧合,小说奇数
林小杏出生的时候,赤红的霞堆满了天。  接生婆王姨在土炕旁卖力了足足四个钟头,黄昏时分终于把这个满脸褶皱的小家伙迎了出来。  “是个丫头。”王姨闷声说,好像对没能拿到的猪脸子感到惋惜。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里,能接个大胖小子,东家礼数自不會少。猪头是要有的,再不济,也能分到一对猪耳朵给家里的馋猴子过过嘴瘾。庄户人家,但凡有一星半点的肉吃,都是要端到家门口有滋有味吧唧一阵的,更何况王姨手里有这通技术呢
我的母亲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与新中国同龄。那时我的外祖母生育有多个子女,体弱多病,加上外祖父工作繁忙并经常出差,几乎无法顾家,母亲作为家中长女,十岁出头就得挑起七口之家的生活重担,挑水、劈柴、洗衣、做饭、帮助父母携带幼年弟弟妹妹,样样都得干,年纪轻轻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1968年,母亲刚刚从南宁第六中学初中毕业,主动报名要求去农村。母亲被分配到南宁郊区原三塘乡柳杨村插队,开始了“上山下
伏案写下这篇随笔时,我才从武汉接受完高铁职业培训回到北京不久。此时窗外星罗棋布,月的气息从浩瀚宇宙的尽头缓缓降下,香柯树朦胧的枝影向四面八方蔓延,投在花园中凹凸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浪漫而氤氲的夜色如同Grimshaw的唯美主义油画《月光之美》,带我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异世界,充斥着超现实的奇幻意象。也唯有这样的深夜才能让我沉醉下来,暂时神离这座灯火幻灭的钢铁都市,安静梳理脑海中的记忆碎片,缅怀身边的人
列车印象  车厢中,骏马从二胡的一端奔跑  古老的声音  像祖国的另一种抒情  列车和黄土高原重逢  窑洞和树林落下麻雀翅膀上的谷粒  有时光的亮斑  从黄河到黄河,文明走过一尺  山丹丹开花红在一张白纸,和十年、   二十年后  从这里出发的列车  身體都住下一场北方的雨季  和越走越大的祖国  这场演奏,需要更多黄土喂养的词语  与我的伤口对话  需要按下一小块时间的暂停  让我充分准备  在
1947年12月29日这天,我的家乡北票,彻底解放。就是从这天开始,北票的天真真切切地变成了一首歌里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了。  也就在这天,当时懵懂年少的父亲,刚好迎来他十四周岁的生日。父亲站在冠山矿那个著名的煤烟池旁,跟一群休班的矿工在满脸幸福地看热闹,看着几个戴狗皮帽子穿粗布军装的独立第三师军人押着一队被缴了械的国民党军队,他似乎一下子知道了穷苦人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此时的父亲被人
喜 悦  月亮落进去了,太阳也落进去了  梨花挥舞皮鞭,赶着耕牛也进去了  水桶托着毛驴也进去了  鸣叫声落进去了,蹄音也陷进去了  父亲额头的三条皱纹到底有多深  毛家沟也说不出来  但在他六十六岁时,成为移民  搬迁出大山的喜悦,慢慢流淌出来  遗 言  父亲给儿子说,有一天  他去世了,抬時要轻轻地抬  慢慢地放进坟坑,要轻轻地填土  他说他是一枚钉子,活着时比较柔弱  死了肯定坚硬  当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