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那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有哪些新的路径和形式呢?
一、利用互联网及文化交流、高层论坛、学术研讨、电影电视和其他传媒等途径进行文化渗透
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看,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起后,西方帝国主义找到了可实施的最有效的对华文化渗透的新途径。西方帝国主义因为不愿意看到或接受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从未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因此,他们对华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文化渗透的目的就是极力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颜色,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旗易帜转而走有利于成为他们的附庸的资本主义道路。为此,他们极力美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宣扬所谓“人权”“民主”“自由”“多党轮流执政”“议会制”“多元化”“普世价值”,等等。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微博推特、外交渠道、报刊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艺术表演、名人演讲、学术研讨会、美国之音广播、组织基金会等各种途径,对中国大量宣传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尤其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诋毁和批判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刘云山明确指出:“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与无孔不入的渗透是密不可分的”。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提出,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即在军事遏制的基础上,发挥美国的经济优势,以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等条件,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
当前,全球网民超过20亿。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许多国家都将网络空间作为国际战略的重要制高点,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战场”。有5组数据令人担忧:(1)全球互联网的网页中,占81%的是英语;(2)国际互联网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94个在美国境内;(3)目前全球80%以上的数据库集中在美国;(4)据统计,我国芯片、高端元器件、通用协议和标准等80%左右依赖进口,防火墙、加密机等室内信息安全产品65%来自进口;(5)2012年,美国以9500多个IP地址控制我国境内885万台主机,境外攻击来源,美国居首。
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己成为西方网络攻击的受害者。网络攻击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境外通过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境内主机。二是利用境外注册域名传播恶意代码。三是境外攻击境内网站。
为了集中优势用好这一有力武器,美国政府决定从2011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全面取消粤语广播。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广播政治宣传的时代已经结束。不过,美国之音的中文网站被保留。其普通话节目转入互联网。美国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是该计划的支持者。他说,在中国收听短波广播的人数过去几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
同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乔治大学发表网络自由讲演。她表示,美国国务院在使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发送“推特”信息后,还准备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账户。并且,美国今年将花费2500万美元,用来保护网络作者,帮助他们突破网络限制。美国之音停播华语与“推特”被美国政府热捧,此消彼长之间,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内部宣传资源的一种调整。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正日益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文化渗透影响力,希望借此加强对中国的宣传攻势。这也说明,互联网已“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着力利用的渠道和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的一个传播途径”。
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见各大网络公司负责人时公开表示,美国会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2009年5月,微软公司根据美国政府禁令,切断了古巴、朝鲜、叙利亚、苏丹和伊朗等5国用户的MSN接入服务,这表明,美国利用互联网的这一有力武器,在于通过文化渗透而对其他国家形成多方面的潜在威胁。
事实上,网络已是美国对中国输出美国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无论是在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还是在北非、中东的政局剧变中,美国能够屡屡得手,主要是通过“推特”和“脸谱”等网络工具来传递消息和煽动群众。可见,互联网已成为美国对华实施“和平演变”和对其他国家发动颜色革命的有力武器。至于其他途径,如报刊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艺术表演、名人演讲、学术研讨会等,也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紧抓不放地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的手段和形式。
二、以新式宗教渗透作为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
传播宗教曾是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载体,“传播福音”是他们披的华丽外衣。由于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西方资本-帝国主义才极力借助宗教把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渗透到中国,以从精神世界统治、奴役中华民族。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宗教渗透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宗教交流、传播,宗教学术研讨交流等为掩护,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使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西方社会渗进来,浸透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土壤中,并将其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和占领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阵地,消融和瓦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和同化中国人民,干涉宗教事务,破坏中国的统一,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宗教渗透是政治活动而非宗教活动,政治恶意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利用宗教对抗和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是他们的惯用伎俩。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苏东剧变中,受西方支配的罗马教皇携带西方的阴谋计划,亲自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传道布施,推销资本主义的“政治多元化”理论。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明确说过,从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动只有一小步距离。所以西方某些国家一直利用宗教反华:如支持达赖喇嘛谋求西藏独立,鼓动法轮功邪教分子闹事;出160亿美元巨资要“把中国基督教化”,等等。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艾克曼在他所著《耶稣在北京》一书中写道:“根植于西方的大陆基督教会,崇尚美国的宗教自由和民主价值,倾向支持中国走向民主。在中国,上至政治学术精英,下至农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数至少有八千多万,超过中共党员的人数。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
尤其是一些打着学术交流、研讨,传授宗教文化、普及人文知识的旗号,进行着较为隐性的宗教渗透更值得我们警惕。
以北美某基督教学会为例,2001年以来,该学会已连续举办数届“美国宗教与文化暑期高级研讨班”,每届研讨班都由10位左右的中国学者组成,其中不少是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宗教学及相关学科系、研究所的领导人和学科带头人。主办者很明确地说出了举办研讨班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次亲身考察、理解、感受和认识美国宗教文化与社会的机会”。参加研讨班的一些中国学者也认为,“这对于重构中国当代社会的信仰体系和价值坐标不无启示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宗教渗透活动的手段和范围也会扩大。据《宗教信仰在中国呈燎原之势》一文反映,以北京基督教堂为例,由于信教人数近年骤增,虽然大型基督教堂已有21处,但仍无法满足信众的礼拜需求。不少教堂不得不在主堂外另增设副堂。据了解,北京近年平均每年新增受洗人数约5000人,目前共有70000多人受过洗礼,这还不包括许多家庭教会的新增成员。中国共计约有55000多座教堂和聚会点,七成为新建。即使按最保守的2000万信徒计算,这个数字也已比1949年新中国初期70多万教徒多出近30倍。因此,我们必须将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教渗透与正常的宗教交流、宗教传播区分开来,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方帝国主义旨在“西化”“分化”“和平演变”中国的任何形式的宗教渗透活动。
三、通过资助、扶持某些中国“西化精英”,企图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从历史上看,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第一轮对华文化渗透中,办教会大学有一现实目的,即在华培养听命于他们的“领袖人才”。那么,当前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实施的第二轮文化渗透,则是通过某些基金会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化精英”,“寻找和培植代表他们利益的人,尤其是在共产党内部寻找他们的这样的代理人”,来实现其“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经阐述过,控制中国不能主要依靠武力,要通过控制中国的精英来影响中国决策,辅之以控制战略威慑,使中国更加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如美国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部分:前期以资助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为主,后期即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直接与中国建立联系,资助有关项目和机构。该基金会最早介入中国的项目是1949年调查从大陆流到香港的大批知识分子“难民”情况,并协助对他们的安置。根据该基金会驻京办事处的最新资料,自1988年1月在中国建立办事处起至2001年9月,基金会在中国资助总额为1.28亿美元,项目包括人权与社会公正、治理和公共政策、教育与文化、国际事务、项目支持等。在这些资助项目中,即培养了某些西方国家需要的“西化精英”。洛克菲勒基金会早在1916年就开始在华资助美国教会办的协和医学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该基金会更是与中国很多领域科研机构合作。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美国通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控制中国的某些社会活动家和法学家,在中国制造政治动荡和分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又译为“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简称NED)下属四大机构,即共和党的国际共和研究所、民主党的全国民主研究所、美国商会国际私营企业中心及劳联—产联的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此外,还有许多所谓非政府组织受其资助,包括《民主杂志》、世界民主运动、国际民主研究论坛、国际媒体援助中心,等等。它虽属非政府组织,但和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中央情报局有密切的联系,被认为是中情局的“另一块招牌”。因为NED有非政府组织(NGO)的招牌,不易引起注意,甚至连西方的研究报告都说,“在向非政府组织提供战略资金方面,美国外交政策精英们认为NED比秘密支援更可靠”。
这个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国政府拨款从事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过特殊的政治角色。如在拉美、独联体、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影响非同小可,主要是受到其颠覆活动或推动“颜色革命”的影响。NED还频频资助中国的“民运”“藏独”“东突”等各种反华势力,直接干涉中国内政。NED拨款大多来自美国国会,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扶持他们的“西化精英”,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委员会接受希拉里·克林顿的建议,把诺贝尔和平奖公然授予了1989年制造动乱、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分子刘晓波。刘晓波曾直言不讳地说:“香港一百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天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中国人有什么?中国只有一堆非驴非马的大杂烩。”“全盘西化就是人化、现代化,选择西化就是要过人的生活,西化与中国制度的区别就是人与非人的区别,换言之,要过人的生活就要选择全盘西化,没有和稀泥及调和的余地。”“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要说我叛国,我就叛国!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
总之,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同时,可以采取公开的对华文化渗透的途径如办报刊办学校等,而当前的西方对华文化渗透已不可能再采取以往公开的途径了,他们必须采取非常隐蔽的途径进行。通过互联网、广告、电影电视、报刊杂志、高层论坛、学术交流研讨、讲座培训、基金会资助等表面正常的各种文化形态暗中输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议会制、多党制、价值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及资产阶段腐朽奢糜的生活方式,用来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等,以彻底改变我国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整个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历史上,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华采取公开的文化渗透,目的是使中国人民接受殖民奴化思想,使中国社会永远处于被西方殖民主义者统治压迫的境遇。而现在他们采取非常隐蔽的途径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目的是使中国人民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那套政治理念,从而按照他们的意愿“和平演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
注释:
李长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J)求是理论网:2009-12-17。
刘云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年第15期。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的政治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
左鹏:《警惕宗教向高校渗透的隐性形式:文化宣教》(J)《环球视野》第346期。
逄先知:《回顾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华林:《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的双重笑料》(J)人民网:2010-10-22。
一、利用互联网及文化交流、高层论坛、学术研讨、电影电视和其他传媒等途径进行文化渗透
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看,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起后,西方帝国主义找到了可实施的最有效的对华文化渗透的新途径。西方帝国主义因为不愿意看到或接受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从未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因此,他们对华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文化渗透的目的就是极力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颜色,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旗易帜转而走有利于成为他们的附庸的资本主义道路。为此,他们极力美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宣扬所谓“人权”“民主”“自由”“多党轮流执政”“议会制”“多元化”“普世价值”,等等。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微博推特、外交渠道、报刊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艺术表演、名人演讲、学术研讨会、美国之音广播、组织基金会等各种途径,对中国大量宣传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尤其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诋毁和批判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刘云山明确指出:“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与无孔不入的渗透是密不可分的”。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提出,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即在军事遏制的基础上,发挥美国的经济优势,以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等条件,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
当前,全球网民超过20亿。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许多国家都将网络空间作为国际战略的重要制高点,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后的“第四战场”。有5组数据令人担忧:(1)全球互联网的网页中,占81%的是英语;(2)国际互联网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94个在美国境内;(3)目前全球80%以上的数据库集中在美国;(4)据统计,我国芯片、高端元器件、通用协议和标准等80%左右依赖进口,防火墙、加密机等室内信息安全产品65%来自进口;(5)2012年,美国以9500多个IP地址控制我国境内885万台主机,境外攻击来源,美国居首。
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己成为西方网络攻击的受害者。网络攻击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境外通过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境内主机。二是利用境外注册域名传播恶意代码。三是境外攻击境内网站。
为了集中优势用好这一有力武器,美国政府决定从2011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全面取消粤语广播。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广播政治宣传的时代已经结束。不过,美国之音的中文网站被保留。其普通话节目转入互联网。美国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是该计划的支持者。他说,在中国收听短波广播的人数过去几年一直微不足道,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
同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乔治大学发表网络自由讲演。她表示,美国国务院在使用阿拉伯语及波斯语发送“推特”信息后,还准备推出中文及俄文的“推特”账户。并且,美国今年将花费2500万美元,用来保护网络作者,帮助他们突破网络限制。美国之音停播华语与“推特”被美国政府热捧,此消彼长之间,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内部宣传资源的一种调整。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正日益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文化渗透影响力,希望借此加强对中国的宣传攻势。这也说明,互联网已“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着力利用的渠道和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的一个传播途径”。
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见各大网络公司负责人时公开表示,美国会利用网络推行“民主化进程”。2009年5月,微软公司根据美国政府禁令,切断了古巴、朝鲜、叙利亚、苏丹和伊朗等5国用户的MSN接入服务,这表明,美国利用互联网的这一有力武器,在于通过文化渗透而对其他国家形成多方面的潜在威胁。
事实上,网络已是美国对中国输出美国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无论是在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还是在北非、中东的政局剧变中,美国能够屡屡得手,主要是通过“推特”和“脸谱”等网络工具来传递消息和煽动群众。可见,互联网已成为美国对华实施“和平演变”和对其他国家发动颜色革命的有力武器。至于其他途径,如报刊杂志、广告、电影、电视、艺术表演、名人演讲、学术研讨会等,也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紧抓不放地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的手段和形式。
二、以新式宗教渗透作为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手段
传播宗教曾是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载体,“传播福音”是他们披的华丽外衣。由于宗教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文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渗透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西方资本-帝国主义才极力借助宗教把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渗透到中国,以从精神世界统治、奴役中华民族。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宗教渗透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宗教交流、传播,宗教学术研讨交流等为掩护,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使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西方社会渗进来,浸透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土壤中,并将其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和占领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阵地,消融和瓦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和同化中国人民,干涉宗教事务,破坏中国的统一,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宗教渗透是政治活动而非宗教活动,政治恶意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利用宗教对抗和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是他们的惯用伎俩。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苏东剧变中,受西方支配的罗马教皇携带西方的阴谋计划,亲自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传道布施,推销资本主义的“政治多元化”理论。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明确说过,从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动只有一小步距离。所以西方某些国家一直利用宗教反华:如支持达赖喇嘛谋求西藏独立,鼓动法轮功邪教分子闹事;出160亿美元巨资要“把中国基督教化”,等等。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艾克曼在他所著《耶稣在北京》一书中写道:“根植于西方的大陆基督教会,崇尚美国的宗教自由和民主价值,倾向支持中国走向民主。在中国,上至政治学术精英,下至农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数至少有八千多万,超过中共党员的人数。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
尤其是一些打着学术交流、研讨,传授宗教文化、普及人文知识的旗号,进行着较为隐性的宗教渗透更值得我们警惕。
以北美某基督教学会为例,2001年以来,该学会已连续举办数届“美国宗教与文化暑期高级研讨班”,每届研讨班都由10位左右的中国学者组成,其中不少是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宗教学及相关学科系、研究所的领导人和学科带头人。主办者很明确地说出了举办研讨班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次亲身考察、理解、感受和认识美国宗教文化与社会的机会”。参加研讨班的一些中国学者也认为,“这对于重构中国当代社会的信仰体系和价值坐标不无启示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宗教渗透活动的手段和范围也会扩大。据《宗教信仰在中国呈燎原之势》一文反映,以北京基督教堂为例,由于信教人数近年骤增,虽然大型基督教堂已有21处,但仍无法满足信众的礼拜需求。不少教堂不得不在主堂外另增设副堂。据了解,北京近年平均每年新增受洗人数约5000人,目前共有70000多人受过洗礼,这还不包括许多家庭教会的新增成员。中国共计约有55000多座教堂和聚会点,七成为新建。即使按最保守的2000万信徒计算,这个数字也已比1949年新中国初期70多万教徒多出近30倍。因此,我们必须将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教渗透与正常的宗教交流、宗教传播区分开来,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方帝国主义旨在“西化”“分化”“和平演变”中国的任何形式的宗教渗透活动。
三、通过资助、扶持某些中国“西化精英”,企图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从历史上看,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第一轮对华文化渗透中,办教会大学有一现实目的,即在华培养听命于他们的“领袖人才”。那么,当前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实施的第二轮文化渗透,则是通过某些基金会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化精英”,“寻找和培植代表他们利益的人,尤其是在共产党内部寻找他们的这样的代理人”,来实现其“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经阐述过,控制中国不能主要依靠武力,要通过控制中国的精英来影响中国决策,辅之以控制战略威慑,使中国更加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如美国福特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部分:前期以资助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为主,后期即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直接与中国建立联系,资助有关项目和机构。该基金会最早介入中国的项目是1949年调查从大陆流到香港的大批知识分子“难民”情况,并协助对他们的安置。根据该基金会驻京办事处的最新资料,自1988年1月在中国建立办事处起至2001年9月,基金会在中国资助总额为1.28亿美元,项目包括人权与社会公正、治理和公共政策、教育与文化、国际事务、项目支持等。在这些资助项目中,即培养了某些西方国家需要的“西化精英”。洛克菲勒基金会早在1916年就开始在华资助美国教会办的协和医学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该基金会更是与中国很多领域科研机构合作。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美国通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控制中国的某些社会活动家和法学家,在中国制造政治动荡和分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又译为“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简称NED)下属四大机构,即共和党的国际共和研究所、民主党的全国民主研究所、美国商会国际私营企业中心及劳联—产联的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此外,还有许多所谓非政府组织受其资助,包括《民主杂志》、世界民主运动、国际民主研究论坛、国际媒体援助中心,等等。它虽属非政府组织,但和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中央情报局有密切的联系,被认为是中情局的“另一块招牌”。因为NED有非政府组织(NGO)的招牌,不易引起注意,甚至连西方的研究报告都说,“在向非政府组织提供战略资金方面,美国外交政策精英们认为NED比秘密支援更可靠”。
这个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国政府拨款从事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过特殊的政治角色。如在拉美、独联体、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影响非同小可,主要是受到其颠覆活动或推动“颜色革命”的影响。NED还频频资助中国的“民运”“藏独”“东突”等各种反华势力,直接干涉中国内政。NED拨款大多来自美国国会,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扶持他们的“西化精英”,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委员会接受希拉里·克林顿的建议,把诺贝尔和平奖公然授予了1989年制造动乱、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分子刘晓波。刘晓波曾直言不讳地说:“香港一百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天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中国人有什么?中国只有一堆非驴非马的大杂烩。”“全盘西化就是人化、现代化,选择西化就是要过人的生活,西化与中国制度的区别就是人与非人的区别,换言之,要过人的生活就要选择全盘西化,没有和稀泥及调和的余地。”“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要说我叛国,我就叛国!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
总之,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在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同时,可以采取公开的对华文化渗透的途径如办报刊办学校等,而当前的西方对华文化渗透已不可能再采取以往公开的途径了,他们必须采取非常隐蔽的途径进行。通过互联网、广告、电影电视、报刊杂志、高层论坛、学术交流研讨、讲座培训、基金会资助等表面正常的各种文化形态暗中输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议会制、多党制、价值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及资产阶段腐朽奢糜的生活方式,用来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等,以彻底改变我国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的整个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历史上,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华采取公开的文化渗透,目的是使中国人民接受殖民奴化思想,使中国社会永远处于被西方殖民主义者统治压迫的境遇。而现在他们采取非常隐蔽的途径对华进行文化渗透,目的是使中国人民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那套政治理念,从而按照他们的意愿“和平演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
注释:
李长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J)求是理论网:2009-12-17。
刘云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年第15期。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的政治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
左鹏:《警惕宗教向高校渗透的隐性形式:文化宣教》(J)《环球视野》第346期。
逄先知:《回顾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华林:《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的双重笑料》(J)人民网:20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