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宏观金融风险研究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业中资金循环的三个环节以及影响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存在于我国房地产业中的宏观金融风险。通过与国际经验的比较,发现存在于我国房地产业中的宏观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开发企业环节,但是仍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宏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房地产业的本轮上升;制度因素对房地产宏观金融风险影响较大。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的分析发现,存在着对房地产业金融风险的误读.对此需要进行客观评价。最后提出了从制度建设方面防范房地产宏观金融风险的建议。
其他文献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VEC模型,本文就利率、货币供应量、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交易额对我国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化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股票交易额和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实证研究我们也发现,200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完全被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所抵消。
最近20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营销能力受到制约,营销效率下降,营销人员的重要性难以体现,营销处于危机之中。本文通过对营销危机的描述,并通过对国外关于营销能力实证研究的评述,指出了从战略的视角对营销能力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为提升营销在战略对话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陈乐一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周期阶段的研究,体现这项成果的新著《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持续繁荣》已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出版。该书的中心线索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分析,作者所指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是位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哪一个阶段,或者说是位于收缩抑或扩张阶段,波峰抑或波谷。
由于税收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巨大的影响能力,各地政府纷纷利用税收工具展开资本竞争活动,以增加资本形成,吸引外地资本的进入。各地资本税收竞争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本税收优惠竞争、土地供给价格竞争、资本利润率保证及其他形式的资本竞争。在资本税收竞争过程中,形成了资本形成分布不平衡、外资分布不平衡、金融信贷资金分布不平衡及资本市场资本分布不平衡。
期刊
本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通过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百年变化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增长的历史,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调整。文章随后考察了过去30年中国增长的轨迹,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不可避免;并指出,本轮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如宏观调控)占主导,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可控性”,不会进入低增长周期。文章最后表明,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周期重叠造成调整过度、完善价格体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通常资本流入被作为可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是它也蕴含着对东道国的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经验数据两方面的分析,说明近些年来大量的资本流入在中国所自我创造的隐蔽的套利空间。而在私人资本通过该空间获利时,却可能对中国经济和金融造成严重冲击。
IT行业FDI进入既有就业效应、税收效应和产业升级等经济正效应,也有土壤污染的环境负效应。由于土壤污染产权没有清晰界定,缺乏分析FDI进入IT行业的土壤污染成本,造成我国IT行业引进FDI比较利益一定程度的扭曲。本文认为,我国IT行业FDI引致的土壤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消费和电子垃圾处理等环节,可以通过建立土壤污染保证金、废弃IT产品回收、反专利垄断等制度,提高IT行业引进FDI的比较利益。
期刊
本文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优先发展服务业的转变,并认为总体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工农业经济混合时代,同时正大步迈向服务经济时代。然后,笔者从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产品的流通即服务贸易相统一的视角,考察了当代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最后分析了我国应如何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