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承前启后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wanmeili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州词派在从学人词派向文人词派的转变过程中,宋翔凤起的中继作用更大。他在继承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基础上,对其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发展,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抒发感情。其《浮溪精舍词》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词论主张,感物伤时,寄托遥深。
  关键词:宋翔凤 常州词派 传承作用 浮溪精舍词
  清代为词的中兴时期,这一时期词学大盛。常州词派是继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后出现在嘉道年间的又一词派,其创始人为张惠言,后又经过周济、谭献、陈廷焯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晚清、民国时期最大的词学流派。一般论者提及张惠言和周济较多,以为二人是一种传承和发展关系,共同创建了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框架。近几年来,学界已经开始注意到董士锡在其间所起的某种连接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忽略了另一个连接人物——宋翔凤的存在。事实上,在学人词派向文人词派的转变过程中,宋翔凤所起承前启后的中继作用更大,也更明显。
  一、师从张氏,能引申其旨而博其趣
  宋翔凤是常州学派创始人庄存与外孙、庄述祖外甥,随母归宁期间,从其舅庄述祖受业,遂通庄氏常州学派一脉之学。因而,学术史上通常与刘逢禄一起被认为是常州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词学上,跟随常州词派开派者张惠言学词,词作、词话均受其影响,但宋翔凤能不拘师说,于常州派之词学有所拓展。词学论著有词集《浮溪精舍词》三种,并撰有词话《乐府余论》等。
  宋翔凤一度从张惠言学“古今文法”,遂有师生之谊。在常州词派诞生之初,以张惠言为核心聚集了许多重要的成员,在群体内部,存在着互相切磋讨论的良好氛围,虽然他们研咏议论的主要内容是“庄述祖珍艺、庄献可大久,张惠言皋文……,先生与之为友,商榷经义古文”,但是,他们也时常涉及到对词之艺术特质的探讨。李兆洛《朱橘亭词稿序》谈到宋翔凤与汪全德的词学成就时,曾说:“此两君者之所言皆能引申皋文之旨而博其趣。”
  受张惠言解词观念的影响,宋翔凤评词时也注重“微言大义”的发挥,但有时着眼点会有所不同。另外,宋翔凤曾师事著名朴学家段玉裁,不避古文经学,这种注重考据的“实事求是”的治学观念在宋翔凤的词学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如上他在论及张孝祥与辛弃疾词的义理寓意时,与《词选》中的简短批点不一样的是,能结合时代背景及词人的经历,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这种解读相对于张惠言的点评而言应当更有说服力,但尽管如此还是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是,对一些不能下定论的词学考证,他只是做出初步的判断,并无牵强的结论,其中足可见其考证的精审的科学态度。
  二、《浮溪精舍词》:感物伤时,寄托遥深
  张惠言以解经之法解词,着眼于从前人词中挖掘“微言大义”,其词论有很大的局限和缺陷,这与他以经学家治词有关。而且,张惠言从事创作实践的时间短,词作仅留下四十六首。可以说,张惠言对词真正是“余力及之”,是重在读词;宋翔凤半为学者,半为词家,他重在写词,虽然治学思路也对治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他主要将词作为抒发个人感慨的一种载体,着眼于在词中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
  张惠言重在读词,着眼于从前人词中挖掘“微言大义”,另外张惠言在自已的创作中虽也讲究“穷比兴之体类,宅章句于性情”,但在理论倡导中却较少提到自己创作中的寄托性情。相比之下,宋翔凤尽管也是强调“比兴寄托”,但其立脚点却重在词作家当前的创作,着眼于在词作中寄托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就是更注重于词的抒情功能。而心中之情的抒发则借助于自然界中的春花秋月而出之,讲究“言在此意在彼”之妙。
  因此,着眼点不同,努力的方向也就不同。从现存词作来看,宋翔凤著有词集《浮溪精舍词》三种,包括《香草词》、《洞箫词》和《碧云盦词》。陈乃乾的《清名家词》辑录其词280多首,远远超过了张惠言词作数量,就是在常州词派作家中创作数量也是可观的。其漂泊之动荡、人事之困扰、生活之艰辛,加以岁月如梭,久困小官之郁郁不得志之感,借助比兴寄托之法,曲曲表达。其《高阳台次龚定庵韵》云:
  “尊前莫唱伤心曲,有年时、种种无憭。怕蹉跎,冷到琼花,咽到琼箫。休憎一水盈盈隔,唤兰舟渡去,瑶想全抛。如此相逢,泪斑总渍冰绡。消愁说是杯中酒,为愁多、酒也难消。”
  宋翔凤的这首《高阳台》乃是次龚自珍词韵之作,但词境之浑融又胜之。嘉庆二十四年(1819),龚自珍曾从常州学派代表人物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并在京结识宋翔凤。宋翔凤曾随段玉裁学古文经学,段又是龚自珍之外祖父。有了这样深厚的渊源关系,二人相识之后即声气相求,龚自珍曾赠诗给对方表明自己由衷的赞赏之情:“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投宋于庭翔凤》)其中“游山五岳东道主”一句道出了宋翔凤一生四处漂泊的生活。从词面上看,这首词的意旨也是表诉离愁别绪,但因受常州派讲求比兴寄托的影响,于倾吐离愁别绪之外,或另有寄托,也未可知。
  前人论词,向重词心与词境两方面,这首词在此也有可注意之处。在词心方面,善写细微的心境,上片的厌春心理,下片对佳人的想象,全围绕别情来写,但又不即不离。二是词境幽美,意象迷离,诸如“云叠”、“风牵”、“尊前”、“琼花”、“琼箫”、“兰舟”、“冰绡”、“玉颊”、“红潮”,这些凄美的意象,与作者所摹写的离愁别绪非常契合,达到了词心及词境的合一。
  除此之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少。咏物词本有比兴寄托之写作特点,这与常州词派论词重“比兴寄托”暗合。宋翔凤的咏物词也具有此特点。其《兰陵王秋柳》云:
  “西风急,吹徧枝枝叶叶。丝丝意、难信飘零,犹挽柔条暮天接。红楼倚城堞。还隔。乱云重叠。几行远、只在长堤,结尽凄凉送兰辑。行来旧原隰。记经雨经烟,离思先挹。霜华得三分泾。已不是荑手,空他眉睫。重重望去那安帖。笛寒未宜擫。桃颊久无靥。更轻薄飞絮,儘教收拾,棉衣取次开箱箧。”
  《兰陵王》词自周邦彦“柳阴直”一阕盛传于世以来,后人难乎为继。全词分为三叠。第一叠写眼前实景,词人于长堤上见柳而感叹,秋柳之飘零正如人之漂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长堤上的秋柳见证了多少离愁别恨。第二叠由上承接而来,写种种感触和想象。第三叠进一步缘情布景,写轻盈浮荡的飞絮,又有漂泊无依的意蕴;接着写别后梦里梦外的思念,哀婉惆怅。
  在宋翔凤的《浮溪精舍词》中,佳作颇多,以上仅是管中窥豹。然也不难发现,宋翔凤既继承张惠言的词学思想,在手法上强调比兴寄托,又有所变化,在内容上除挖掘“微言大义”之外,强调抒发个人的情感,力主用词来寄托自己的难言之痛,身世之感。因而,奠定宋翔凤在常州词派中不可忽视之地位的,正是其羽翼张惠言,力播学风之际,还勉力修正了张惠言的论词主张,于常州词派的推拓展帜,多有建树。
  参考文献:
  [1]朱惠国.论宋翔凤词学思想及其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
  [2](清)吴德旋.恽子居先生行状[J].大云山房文稿[M].四部备要本.
其他文献
绘画的自述性表达是艺术家们经常采用的一种创作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现象。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挖掘出来,运用象征、表现、超现實、抽象等艺术手法,将另一个不同于日常的“自我”呈现于作品之中。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形象的塑造,他们总是不自觉地从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出发,表达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感受,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带着艺术家自己的影子,隐射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
王煜  WANG YU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助理研究员,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曼谷分校在读博士,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当来自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相遇并交流时,跨文化传播便由此产生。“花木兰”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熟知。作为忠孝两全民族文化的载体,以“花木兰”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各类文字、影像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跨文化输出成为一种热潮:有从中学课本的《木兰辞》、明代
唐林著《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册,全部出齐了,洋洋洒洒三百多万言,堪称鸿篇巨制。其内容的丰富,篇幅的宏大,探讨的深入,论述的透彻,都令人赞叹。最近阅读了这三部厚重之作,感受颇深。概而言之,大致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材料详实,结构严谨  四川是古蜀文明的发祥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秦汉以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更是经济繁荣文运勃兴,在中国文化史与美术史等方面都谱写了绚丽多彩的篇章。我
钟纲  江苏南京人,生于重庆。1982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78级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英国大卫·史密森古典油画材料培训班毕业。  现为四川美协创作研究院研究员,综合材料绘画研究院研究员,四川新锐油画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致公画院副院长,成都政协画院副院长,致公党四川省委文化体育专委会副主任,致公党成都市委海外联络专委会主任,成都市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独特且出色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畸形人、同性恋、黑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他者”们一直是其作品关注的重点。本文借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有关“他者”的论述,探究“他者”在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如何被塑造与表现,从而揭示其作品所蕴涵的重要社会意义。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 他者 他性 同一  一、卡森·麦卡勒斯及其作品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4
王永梭出生在四川安岳县龙台场一户普通农家,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青少年时代流浪于抗日战争后方的四川农村和乡镇县,一人独演短小精干小节目宣传抗日救亡以以食。如《募寒衣》《化缘》《抽花书》等,这是他后来创立谐剧的最初尝试。   1939年的冬天,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华民族承受着最深重的苦难。这一年12月底的一天,他在四川合江县各届“迎元旦”晚会上,兴奋而羞涩地表演了一个小节目《卖膏药》。那个挣扎在
摘要:文学教育是母语教育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导入和强化对小学生的文学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而实施文学教育所依据的蓝本和载体最合适的莫过于语文教材。基于对教材的文本分析,本文阐述了《开明国语课本》(小学初级学生用)在引领做人、熏陶审美、启发创新这三方面的文学教育的价值,并探寻了其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 文学教育价值 语文教材 文本  语文教材是学生
1958年出生于四川省夹江县,斋名“塗鸦堂”笔名“石峰”“木城人”。现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四川省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四川同心文化艺术院副院长,翰苑文化研究会理事,四川省老教授协会天府画院一级美术师。  1970年代起习画,擅长没骨人物画,有若干作品发表于美术书籍、报刊、杂志,“长征杯”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活动中作品《英视瞬瞬卫神州》荣获一等奖。2
注目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川电影创作界,在以峨眉电影制片厂为主体制作单位的实践大潮中,王冀邢、米家山、韩三平、张丰毅、孙敏、雷汉等男性导演或演员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作为电影艺术家,他们必然会写进四川乃至共和国电影史。然而,男性艺术家的光辉并没掩去那些女性艺术家的风采,曾长期供职于峨眉电影制片厂的陆小雅、潘虹、傅丽莉、朱琳等女性导演、演员也以不凡的贡献丰富了四川及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写作素材。她们至今仍然能在银
摘要:20世纪末,西方叙事理论受到来自多方的冲击,逐渐形成了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多种研究方法和谐共生的局面。著名的美国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是修辞性叙事理论的“鼻祖”,他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作为“新叙事理情状论”的一个派别,具有其他理论没有的特色方法论和视野。修辞性叙事理论打破自成一派的理论形式,将原有严密的叙述形式及语境结合起来,包括阅读伦理、意识形态等方面,并结合文本内的形式文学观点与文本外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