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本文从多个方面就人本管理在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运用
1 前言
作为班主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给学生开辟自主的空间,从而产生自主管理的愿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效果。
2 人本管理在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2.1 营造人本管理气氛
人本管理的主题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人的这种渴望尊重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是创设人本班级氛围的前提。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在实施人本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任务是围绕调动、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和创造性地开展一切班级活动。
2.2 创设人本管理平台
人本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还必须创设活动平台,给学生以培养
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在班级多维的人本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班主任一人之力是有限的,班级大事由全班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只当参谋,放手学生自主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佳基石。具体来说: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任制。在班级干部任命方面采取竞争上岗、民主选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做班级管理的主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了班级整体的竞争意识。实行班干部的轮任制。从班长到组长,科代表实行有比例的学期轮换任制,并实行“副班主任”值日制,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机会得以培养和施展自己的组织指挥才能。
2.3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班级里的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而当今学生是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有可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可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从中分析生活条件、家庭类型、个人情况等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发展是由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客观环境、学校教育等影响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都会对学生发展起到不同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参加学生活动、个别谈话、经常观察、问题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当前发展变化的情况,尤其是学生现实思想的焦点和热点。
2.4 以生为本,热爱学生
在今天,班主任不仅要具有传统师德,更需要有“以生为本”、热爱学生的仁爱、博爱之心。班主任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要用一颗挚爱和宽容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忽视每一个学生,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那些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班主任要锤炼其意志,帮助他们锻铸更健康的心理,促其茁壮成长;对那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境贫寒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对那些暂时后进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分析后进或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尊重、理解并开导他们,使他们奋起直追或形成健康的心理。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只有真正从内心爱学生,关怀学生,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才能真正的影响他,促进他的进步与成长。
2.5 以生为本,为人师表
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以生为本,为人师表,做人表率。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格不断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班主任人格的教育作用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要以崇高的人格,率先垂范.来博得学生的敬重,成为学生道德与行为上的楷模。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文,做其人。“为人师表”四个字则明确告诉我们,班主任的人格必须是高尚的,容不得世俗与卑微。
实际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除了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之外,还应当是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者。班主任的为人处世,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负有教育训练的责任,需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修养。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应该自己做到,这样才是合理的。同时,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师生朝夕相处,班主任如果能为人师表,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看似不教是真教。这样,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约束,班主任工作才算真正成功。
2.6 以生为本,不断创新
班主任在工作中决不能墨守陈规,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固步自封的一代。如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班级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高中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文化,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主动参与每项班级活动,进而使班级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运用
1 前言
作为班主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给学生开辟自主的空间,从而产生自主管理的愿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效果。
2 人本管理在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2.1 营造人本管理气氛
人本管理的主题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人的这种渴望尊重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是创设人本班级氛围的前提。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在实施人本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任务是围绕调动、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和创造性地开展一切班级活动。
2.2 创设人本管理平台
人本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还必须创设活动平台,给学生以培养
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在班级多维的人本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班主任一人之力是有限的,班级大事由全班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只当参谋,放手学生自主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佳基石。具体来说: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任制。在班级干部任命方面采取竞争上岗、民主选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做班级管理的主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调动了班级整体的竞争意识。实行班干部的轮任制。从班长到组长,科代表实行有比例的学期轮换任制,并实行“副班主任”值日制,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机会得以培养和施展自己的组织指挥才能。
2.3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班级里的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而当今学生是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有可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可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从中分析生活条件、家庭类型、个人情况等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发展是由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客观环境、学校教育等影响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都会对学生发展起到不同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参加学生活动、个别谈话、经常观察、问题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当前发展变化的情况,尤其是学生现实思想的焦点和热点。
2.4 以生为本,热爱学生
在今天,班主任不仅要具有传统师德,更需要有“以生为本”、热爱学生的仁爱、博爱之心。班主任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要用一颗挚爱和宽容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忽视每一个学生,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那些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班主任要锤炼其意志,帮助他们锻铸更健康的心理,促其茁壮成长;对那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境贫寒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对那些暂时后进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分析后进或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尊重、理解并开导他们,使他们奋起直追或形成健康的心理。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只有真正从内心爱学生,关怀学生,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才能真正的影响他,促进他的进步与成长。
2.5 以生为本,为人师表
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以生为本,为人师表,做人表率。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崇高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格不断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班主任人格的教育作用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要以崇高的人格,率先垂范.来博得学生的敬重,成为学生道德与行为上的楷模。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文,做其人。“为人师表”四个字则明确告诉我们,班主任的人格必须是高尚的,容不得世俗与卑微。
实际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除了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之外,还应当是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者。班主任的为人处世,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负有教育训练的责任,需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修养。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应该自己做到,这样才是合理的。同时,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师生朝夕相处,班主任如果能为人师表,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看似不教是真教。这样,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约束,班主任工作才算真正成功。
2.6 以生为本,不断创新
班主任在工作中决不能墨守陈规,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固步自封的一代。如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班级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高中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文化,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主动参与每项班级活动,进而使班级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