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性评价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批评,而是批评使学生越来越坏。”中职生不是人们眼里永远的、天生的差生,他们也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赏识。本文分析了实行赏识性评价的必要性,阐述了进行赏识性评价的方法,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行赏识性评价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职 数学教学 赏识性评价
  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运用赏识性评价的重要性。当前,大多数的学生认知需要偏低,不喜欢学习,也有部分家长抱怨:“为什么孩子总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甚至在别人眼里的优秀生,内心也极度自卑,认为自己“不行”。长期的应试教育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自信,加重了中职生的心理负担。如何帮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实行赏识性评价的必要性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弱,尤其是数学与英语成绩较差,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意识不明确,人格尚不健全。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不能因学生成绩不好而区别对待。
  二、如何进行赏识性评价
  所谓“赏识性评价”,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思想,以欣赏、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巧妙地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其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让他们懂得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伤害,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笔者将赏识性评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要充分了解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从某种角度来说,赏识性评价就是一种“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尝到“甜头”,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怎样才能找到“甜头”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了解学生、喜欢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可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内在需求。
  2.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除了厌学之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普遍存在“三多”现象:单亲家庭多、父母在外务工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的多。这些学生缺少家庭的关爱,如果再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自卑心理就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给予学生真挚的关爱、积极的鼓励以及生活上的关心。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课堂也是情感交流的主阵地,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赏识的表情、赞美的语言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气氛,把握问题方向,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用欣喜的语气说:“答得太好了!”学生能从教师的赞扬中得到很大的鼓舞,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气说:“终于出现错误了,不然我就要下岗了。”学生也会因教师幽默的语言消除紧张情绪。
  赏识的本质是爱,人人都需要爱,成长中的学生更需要。“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爱,教育也不再有激情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兰.赏识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教学研究,2004,(4).
  [2]朱望君.浅谈赏识教育的魅力[J].西北职教,2005,(4).
  [3]叶洁芸.拿什么评价你,孩子[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10).
  [4]周宏.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必要性,指出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并介绍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向职业教育类转型。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
摘要:通过对高师物理专业实习生课堂实践的观察,笔者发现实习生的课堂提问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师范生必须加强对问题认知水平的认识,增强问题表述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水平。   关键词:师范生 课堂提问 物理教学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促进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然而在教育实习中,笔者发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普遍存在“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学生方面     这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
我一直认为旅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在土耳其,当你走过、看过,才能发现它真正的魅力,不在大都市,而在那些适合休闲漫步的古老小镇。  在土耳其境内,距离黑海约50公里的群山峻岭之中有一座人口仅2万余人的小镇——萨夫兰博卢,如今被更多喜爱它的人称为“番红花城”。这一地区因生产番红花而得名,而番红花在土耳其语的发音就是“萨夫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番红花城是一座以制作马鞍和皮具为中心的
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是学生的梦想。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转专业的情况为例,思考高等学校如何面对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多选择、多变化的个人发展诉求,探索出一条学生实现专业梦、成才梦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一流教育与服务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转专业 原因 建议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需
在科学探究中,看、听、触摸往往不是探究的目的,通过进一步认识来解释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才是探究的目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五单元安排了《解释》这一课,课题组孙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令笔者印象深刻。  一、在科学探究中教学材料的选择  孙老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杯喝的东西,谁愿意尝一尝?”  (学生们纷纷举手。)  孙老师请一位学生分别品尝了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后问其他学生:“你们能告诉我刚
摘要:一直以来,鲁迅作品教学都是大、中、小学的热点内容。其“热”,一是来源于作家作品的经典性;二是来源于教学过程中对接的难度。因此,一体化理念的提出,可以从人文性的高度有效改变分化受阻的现状。受此启发,落实语文素质教育,亦可以引入一体化理念,即把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延伸至语文教育的实际教学思路及实践过程中。总体而言,鲁迅作品教学一体化理念的延伸具有必要性、方向性和执行性。  关键词:鲁迅作品教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但令人疑惑的是,每当布置语文作业时,有很多同学却面露难色。我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的结果:在语文学习中,有78%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54%的学生为作业而苦恼,71%的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完成,38%的学生将不要布置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教师的最大希望。他们大多喜欢语文课,却不爱语文作业,原因何在?  新课程下的作
摘要:良好的学风是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在对南昌工程学院1300余名学生有关学风状况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客观科学地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的学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风 调查分析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等因素长期积累起来的一种综合表现,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和态度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杨尚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高端研修“初中精英教师”培养对象,长沙市第四届骨干教师。先后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芙蓉百岗明星、优秀教师等。在各级赛课活动中,曾获评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省级德育精品课,获得湖南省初中精英教师现场赛课一等奖等,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赛课并获一等奖。多次在省、市级教师培训中讲座,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