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如何提高阅读效果,一直是语文教学探索的问题。从教学建构意义来讲,学生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对话,认知作品,与作者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对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知客观世界,认识社会现实,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视野,不断丰富与重组自己的生活经验,弥补自身生活实践与写作能力的不足。这样看,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学习和成长有密切相关的活动,同时学生阅读活动是再创造的过程,是个性化的过程。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认识和产生的不同感受,不但会影响到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关系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首先,从阅读的初级阶段看,最初学生的阅读是以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认识和理解文本的,最基本的包括文章的表现内容、作者以及初步认识作品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地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的背景以及作品风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懂文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生活见识;通常是学生通过自觉阅读就可以完成,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阅读任务之后要作恰当的指导,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或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读懂”的任务。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阿Q正传》时,学生如果不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状况就很难形成对文章的价值以及作者态度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相关的信息让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能与文本形成对话。这样,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的基础就形成了,学生阅读后就会萌发对作品的见解,受到作品启发,形成对作品的初步把握以及个性化的认识。尽管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经验不同会造成深浅不同的认识,但个性化的理解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产生自己的见解,产生阅读困惑,就有了下一步阅读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其次,学生在获得主观感受后,又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和生生间的自由活动交流,对所产生的初步认知感受作一定的增补,使得学生认识进一步丰富、并趋于完善。同时,交流可能产生共鸣,自己的独特感受会继续保留,但这时更深刻的体验就会随之而产生,认识也会上升到客观理性的层面,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这个过程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这一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对话来促成,既延伸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又产生了个性化的认知空间。
  由感性到理性这一阅读过程我们称之为“破解读”,既指学生对作品蕴涵的深刻意义的破解,也指学生超越作者主观意图对客观现实社会的理解。因此这一认知过程是一次质的飞跃,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为它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学生初读阿Q时会因阿Q的荒谬言行而嘲笑,此时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只是基于对作品表层认识。笑阿Q是小丑、是流氓、是精神病,此时学生只把他当作生活的调味品;读《祝福》的祥林嫂也是如此。但当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及作品中反映的那个时代时,学生的认识就会进一步深入,思想会受到作品的触动,就会被一系列的问题牵引着向更深处探索。此时学生对阿Q、祥林嫂等作品人物的笑也不会太开心了,他们会认识到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没有任何家业,没有任何亲人,就连自己姓名也不知道的贫苦农民辛酸与悲苦,他们是鲁迅先生对那个时代的农民概括所产生的典型,辛酸生活、艰难人生路及至死不悟就是当时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鲁迅先生是在揭露那个罪恶的时代,对那些愚昧麻木的灵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进行批判。这样的阅读深入到了文本的思想内容,形成了对作品的品评分析。这个过程的认识哪怕不全面,只切入了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都是可贵的。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在下一步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交流把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完整化、深化,就会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意义与价值得到认可时,大部分学生就可能进一步积极探究作品更深层的意义,这就上升到了所谓的创造性阅读过程。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丰富、深化乃至于扩大作品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的形成不仅要靠作者主观意图和作品内容来表现,而且要靠读者创造性的阅读来丰富发展。因此,我们说阅读是属于个体的人吸收他人认知与情感并酝酿创造的精神活动。
  阅读进一步延伸,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倾吐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这是走向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这种认知的个性化倾向与前一阶段相比会更明显,主要体现个人的认知水平。比如学生对阿Q、祥林嫂的认识由个人悲剧到社会悲剧,再上升到探究人生、人性就是创造性的学习,面对阿Q性格进一步对照自身与现代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阿Q精神并能分析其意义时,学生对作品的把握和认识就相当深刻了。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个性化成果。
  最后,写作是最能体现学生再创造的活动,学生会把阅读所感和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人生联系起来,抒发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也就是说阅读对写作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所以利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把读写结合起来,是一种高效语文学习方法,我们不能忽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对话教学,它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并不断的深化,这样学生的视野一步步地开阔,思想一步步地深化,同时写作的动力也就会形成。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个性化的阅读。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随着教改的深入,高中教育彻底由“应试教育”全面转化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何在省教委提出的减负教育浪潮下搞好高三数学教学,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高考中的综合竞争能力,是每个高三教师必须好好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组织高三数学教学的实践,拟就高三数学教学谈一点粗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如安装在导弹、飞机、潜艇和宇宙飞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传感器的种类很多且原理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原件、不同的原理有着不同的用途,但主要的可以简单归纳为: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类传感器.本文仅从这三类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做一个简单分析.    一、电容式传感器    原理: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其中ε由两极间的电介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