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经验 重视学材开发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理解教材提供的素材,立足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经验,重视学习材料的开发,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发展学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复式条形统计图”导学为例,“学材开发”可以从“研读知识体系,把握学习关键”“结构化备课,整合学习内容”“基于课堂实践,探究学习案例”三个方面着手,从而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学材,使学习素材生活化、活动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教材;学材开发;实践探究
  教材提供的数学学习素材可谓是情境丰富、资源充足,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要按教材的导向进行细化设计即可。然而,当下的教材观又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些教材的编写确实也存在问题,不是很适合学生学习。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既要善于利用教材,又要能够走出教材,在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进而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学材,使学习素材生活化、活动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本文以“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例,具体来谈“学材开发”的策略。
  一、研读知识体系,把握学习关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包括第95页的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等内容。教材的例3提供了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让学生先根据原有知识,分别画出城镇和乡村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再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统计图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再解读这个统计图的信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单式(纵向、横向)条形统计图,已经掌握了绘制条形的简单方法,并能简单分析信息、解决简单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究,学生要学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提高读图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会根据信息简单地提些建议,进行简单决策和预测,培养统计意识与决策能力。
  “做一做”的统计内容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提供了四年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情况,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即复式统计图能更好地呈现两个统计内容的对比情况。
  二、结构化备课,整合学习内容
  针对“某地区城乡人口”这一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离得较远的情况,笔者在备课时一直考虑:能不能寻找到一个学材,既能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沉浸其中并主动探究?经过多次思考与论证,最终决定结合学校的跳绳比赛,以“派哪个班参加上一级的比赛”为主线,整合全课学习内容。
  导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问题的冲突中产生新知,通过观察与比较、读图与分析、动手与实践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统计图的画法可以在生活中淡化,因此导学案中把侧重点放在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复式统计图的探究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在这个过程中突出统计图的作用。本课设置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在派哪个班参加比赛的决策过程中,感受到复式统计图的优点;(2)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探究欲望,合并單式条形统计图,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3)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分析数据时突出其决策、预测功能;(4)拓展学生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Excel画统计图的功能,让学生认识统计图的多种形式,并知道在现代技术下制作各类统计图的便利性。
  三、基于课堂实践,探究学习案例
  (一)回忆旧知
  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四年级各班的成绩如下表。这是我们以前认识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可以画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帮助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容易看出数据的多少。学生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可以看出,条形最高的班级是成绩最好的,条形最低的班级是成绩最差的,条形一样高的班级成绩相同。
  (二)引入新知
  学校要推荐其中一个班参加县里的比赛,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推荐哪个班去参加比赛?
  生:四(4)班,因为四(4)班的成绩最好。
  出示比赛通知:每个学校派一个班级,男生、女生分别评奖。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男生跟男生比,女生跟女生比。
  生:比较时,应该需要知道男生成绩、女生成绩。
  看来,需要知道每个班的男生成绩和女生成绩分别是多少,才可以进行比较。
  学生在解读比赛规则时,认为只知道“全班成绩”这一个素材是不够的,无法明确男生和女生的成绩情况,自然想到需要男生、女生这两个数据,为新知的探究埋下伏笔。
  (三)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单(复)式统计图
  出示男、女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统计图。
  有些学生受复式统计表的启发,会想到把两组数据画在一个统计图中,形成初步的复式统计图。也有一些学生分别画出男生和女生成绩统计图。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品。
  2.反馈
  出示以上三张学生的统计图,提问:你们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请同学来介绍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名称。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纵轴。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图例。
  把两张单式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变成了一张复式统计图。比较一下,单式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统计图的横轴、纵轴一样。
  (2)统计图的画法一样。
  (3)两种统计图的表头不一样。
  (4)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有2组数据。
  3.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1)现在大家认为推荐哪个班去参加比赛?
  生:男生第一的班级。
  生:女生第一的班级。   生:男生、女生虽然不是第一,但都比较靠前的班级。
  生:还要看看其他学校的男、女生成绩怎么样。
  师:如果A学校派这个班去,你派哪个班去?(图5)
  如果B学校派这个班去,你派哪个班去?(图6)
  (2)根据这几个班的情况,你们有什么建议跟老师和同学说吗?
  学生用熟悉的学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刻理解了当有多组数据进行比较时,用復式统计图更利于比较。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掌握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本环节的学材选择,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知道在做决策时,应该要有理有据,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四)拓展巩固
  1.出示课本第95和96页关于“某地区城乡人口的统计图”,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填写完整。
  已经完成统计图的同学,完成下面的问题,并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1)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城镇人口数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最少。
  (2)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乡村人口数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最少。
  (3)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最小。
  (4)预测:2020年,这区域城镇、乡村人口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人口变化,呈现了我国的城镇化过程。
  2.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下面的形式,课外完成。
  教材中设计的例题、习题都经过编者的慎重考虑,有其一定的目的性。在改编教材、开发学材时,既要吃透例题的设计意图,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把例题作为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预测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城镇化的社会现象。
  (五)总结延伸
  通过探究,学生把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很会思考。在生活中,大家还会接触到许多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统计图已非常方便。只需要在计算机中输入数据,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就可以很快做出来。(欣赏用Excel画出各种形式的统计图)
  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学期几节课能完成的,从低年级侧重数据收集和整理,到中高年级侧重掌握读图能力,根据信息作出简单分析与比较,进行简单的预测、决策,是循序渐进的。同样,笔者认为,统计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把Excel作为学材引入课堂,可以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解放学生的双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统计图的解读、分析、预测、决策上面,真正体现统计图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实践探究,可见学材的提供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积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材,这样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小学 318000)
其他文献
2015年起,有条件的省份将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意见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上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就像南科大校徽一样,点亮了一个火炬、一盏灯,影响了很多人的观念,把改革具体化,并都在做,做得还不坏,没有失败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即将卸任的南科大首任校长朱
责任心,谁把你抛弃? 李俊兴    快一岁的孩子歪歪扭扭地学走路,不小心撞到了凳子上。孩子放声大哭,奶奶一边抱着宝宝,一边拍着凳子说:“你这臭凳子真不乖,撞到宝宝了!宝宝不哭了,我帮你打凳子了!”奶奶无意间教育孩子要学会转嫁责任。  孩子上体育课打篮球时弄伤了脚,家长跑到学校找领导理论。从学校场馆设施到教师素质,从教育方法到学校应急处理能力,这位家长给领导好好上了一课。家长慷慨激昂之际,孩子站在旁
在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经常被强调并使用的方法是“对译”,比如中文译成英文,英文译成中文;中文译成日文,日文译成中文等等,但在进行中国的文言文学习时,却很少有人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听老师“串讲”,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毋庸置疑的主要形式。现在,《对译·学以致用——另辟蹊径的高效文言文学习》出版了,它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指出了另外一条路——哦,文言文可以这样学!  “串讲”的特点是
课程改革在大家的忙碌中已悄然过去几年了,今天,我们来谈当年新课改的启动和强力推进,已经没有了当初的亢奋与激动。  我手里的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语文》,可能不是最新的修改之后的教科书,但是,通过对教材目录、对教材里的课文以及相关的其他内容的阅读,逐步得到以下印象。    一、编排体例灵活多变    如单元数量不强求统一。六本教材,每一册的单元数没有统一,多数是每学期六个单元,但是九年级就
“真正的教育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心与心的对话又从真诚的倾听开始”。倾听,是一把打开学生的心锁的钥匙,为教育的递进与成功打开心灵的窗户。诚然,倾听是教育的开始,连着教育的过程,也影响着教育的结果。懂得倾听,藏着师者尊重学生的情愫,透着师者演绎教育的思想。诚然,唯有用心倾听,才能奏响成功教育的乐章。  思想,往往以其抽象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让人敬畏三分。教育思想更是汪洋大海,纷繁复杂,明者让人醍醐灌
2007年与2017年,笔者以同一内容先后参加教学比武,都获得了一等奖。不同的是,2007年以“集合”为题,2017年以“重叠”为眼。在教学改革风起潮涌的十年间,这两节课的设计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教学理念?有哪些变迁?笔者做了一番比较。一、2007年,认知冲突中“了解集合知识”  (一)教学实录(部分)  师:(呈现材料)已知“班干部有9人,小组长有8人”,右边的小男孩却说“总人数没有17人”,难道求
近日读伍尔夫的《普通读者》,我不禁感慨于这样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为此,我不免想到作为教师是否应该有这样一种很朴实的信条:教书是为了自己高兴。  长久以来,当教师顶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帽,从事着难以认同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抱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缺失了对自己关爱时,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中小学教师近些年来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难怪有学生在
一个小学教师,是不必谈什么“术业有专攻”的。我是说,小学教师首先得是通才——有时候,你不得不被逼成为“万金油”型的教师;当然,你最好还要有跳出学科看教育的勇气,高屋建瓴,往往可以发现许多被遮蔽的常识。“一窍通时百窍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我的“专业”大概可以叫做语文,但我几乎执教过小学的各门课程。而现在,我又上起了英语课。于是我就常常这样想,“英语”现在就已经沦为一种炫耀的工具——究竟英语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读到这一句,我想,一个活得有滋有味的人,无论如何是会感到有点凄惶和悚然的。世俗的中国人,大凡活着的时候难以想到死,想到死而能豁然就更是艰难。  但是其实,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来看史铁生,将决定着史铁生哲学的平易感与陌生感,普世与特立;也即,是我们自己掣肘着自己与史铁生的远和近,而不是史铁生。  我说的这个一定并非毫无道理。佛家有一桩著名的公案,叫作平等的自性。佛印禅
没理由要求小学生非得认识谁  (广东)朱佳发  “他是谁?写下你想说的话。”南京市鼓楼区小学五年级“语言”期末考试卷上,一道以“莫言照片”为题的拓展题曾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原来,网上贴出的考生答案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比如“他是邓小平爷爷”、“他是人”等。(见《南方都市报》)笔者想说的是,这道题出得不错,从孩子们的答案足见一斑:面对莫言的照片,有人答邓小平爷爷,有人答周立波,有人答赵本山,最绝的是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