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药量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影响

来源 :航空动力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fe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确定第二脉冲点火药量对双脉冲发动机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以某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模型,采用轴对称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e湍流模型,对第二脉冲点火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点火装置工作持续时间和点火燃气流量对于点火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点火燃气流量相同时,增加点火装置工作持续时间可以有效减小第二脉冲点火延迟,该点火延迟存在一个极限值即最小点火延迟.不同点火燃气流量对应不同的最小点火延迟,点火燃气流量越大,最小点火延迟越小,两者之间存在着负指数关系.在设计第二脉冲点火药量时,自由容积应选取为第一、二脉冲自由容积之和更加合理.
其他文献
利用自主开发的热声网络模型研究了不同试验工况、出口边界条件、入口测量段长度对单扇区燃烧室试验台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学网络模型准确预测了不同试验工况的失稳频率.预测失稳频率与试验失稳频率相差±10 Hz以内,误差在2%以内.前期单扇区燃烧室试验表明,当入口测量段为0.4 m时,发生燃烧振荡,当入口测量段为0.25 m时,未发生燃烧振荡.数值模拟表明只有当入口测量段长度在0.35~0.44 m之间时,才会激发自激燃烧振荡,这很好地解释了上述试验结果.
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是严重危害养羊业的重要呼吸道疫病.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隐蔽性、持续性,造成患病羊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综合近期国内外关于绵羊肺炎支原体分子致病机制的文献报道,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致下呼吸道损伤和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开发新型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综述了目前被用于液体液面三维重建的光学测量方法,目的是将光学三维测量方法用于飞机燃油箱中来测量油箱油位和燃油晃动时液面的三维形态.主要介绍了立体视觉匹配法、条纹分析法和条纹放置法的基本原理,简述了3种方法在测量液面面形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3种方法在不同场景使用时的优劣.总结和归纳了液面面型测量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了对透明液体液面三维面型测量研究相对较少、传统三维测量方法无法直接使用、求解速度是否能达到实时动态测量,表明了光学三维测量技术应用于飞机燃油箱油位测量和油面检测将朝着更加快速、精确和智
为提升跨超声速风洞单支点半柔壁(SJSF)喷管分析精度和效率,发展了基于椭圆积分的柔性壁板大挠度变形半解析求解方法.以0.3 m低温风洞单支点半柔壁喷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型面组件力学模型,基于欧拉梁理论推导柔性壁板型面曲线的微分方程,给出了椭圆积分的表达形式.利用Maple软件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此针对马赫数为1.15和1.3两种工况,开展柔性壁板大挠度变形的半解析求解,得到了变形型面坐标和结构等效应力曲线.通过对比有限元(FEM)仿真结果以及实验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基于椭圆积分的求解结果与其他两种结果均能
为探究灭多威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将受精后6h内的斑马鱼胚胎暴露在浓度为0、2、20、200μg·L-1的灭多威溶液中,分别在24、48、72、96 h时测定斑马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暴露于灭多威后,SOD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CAT活性表现为先被诱导后抑制减弱的效应,其中20、200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出口宽高比及旋流角对基于真实排气混合器构型的双涵道S弯喷管内/外流场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圆转方弯曲构型的作用下,波瓣混合器及尾锥诱导产生的流向涡在第二弯通道及等直段内部卷吸着热流冲击S弯喷管壁面形成“热斑”.在完全遮挡高温部件准则的约束下,随着出口宽高比的增加,S弯喷管壁面的“热斑”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出口宽高比为5时,壁面“热斑”温度最高,相比喷管基准模型增加1.3%.而出口宽高比的增加导致喷管出口下游尾焰的长度逐渐缩短.随着旋流角的增加,喷管下壁面的“热斑”温度先减小后增大,
射流预冷(MIPCC)会导致发动机共同工作线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特性.通过分析射流预冷对双转子涡扇发动机部件和整机的影响,特别是射流预冷对高低压转子转差的影响,掌握了射流预冷对控制计划的影响特性,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相关控制计划,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计划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发动机低压转子转速控制静差由2.6%减小为0.49%,节流状态到中间状态低压转子转速阶跃量由4.92%减小为1.46%,实现了发动机的性能及试验安全.
为探讨植物种植对土壤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赋存形态影响及吸收特征,以根系发达的萝卜为代表性植物,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PFOA污染土壤中萝卜的生长、对PFOA的吸收利用及土壤中PFOA形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萝卜的种植会显著改变土壤中PFOA的赋存形态,且存在浓度差异.与无种植组相比,种植萝卜显著提高了低浓度土壤中的PFOA有机结合态比例(12%)、降低了残渣态比例(10.5%);显著降低了高浓度土壤中PFOA的可脱附态比例(4.9%).萝卜可从土壤中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大包线、变状态的高精度、高实时性航空发动机机载自适应稳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推进系统矩阵相融合(NN-PSM)的机载自适应稳态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对发动机进行线性化来提取推进系统矩阵,用于表征机载模型与发动机之间的输出偏差量.基于神经网络建立发动机基线模型,用于映射飞行条件与发动机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神经网络的强拟合能力提高机载模型的稳态精度;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实时估计发动机健康参数,提高模型的自适应能力.在大包线、变状态的飞行条件下进行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复合
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及钢结构都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形式,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正在努力进行建筑预制装配式钢结构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准则,将用国家装配率计算标准、北京计算标准、深圳计算标准、上海计算标准以及江苏计算标准进行应用对比,同时也提出新型的钢结构预制装配率计算准侧,通过本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新预制装配率的计算方法相比于其他计算方法而言更加精准,在主体结构、围炉结构以及内装部品中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