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与系统管理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理论与实践隔离,系统管理并不“系统”,而西方系统哲学本身并不足以为其提供所需基础.这种基础可由中国传统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过程哲学来提供:中国传统哲学富有系统思想、思维智慧,而过程哲学是西方系统思想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植根于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系统管理理论才能产生作用.
其他文献
“隐藏的象征主义”概念对潘诺夫斯基关于早期尼德兰绘画的解释连贯性提出了问题。这表明,潘诺夫斯基把几何透视作为认识论上保证的知识形式的隐喻这一做法有其理论局限性。透视并没有使过去的事件和形象成为普遍可理解的。而如果我们把透视看作是一种认知方式,即认识到所有解释者都是从某一种观点进行写作的,那么这种意义上的透视可能更加有用。如果我们采纳这种看法,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潘诺夫斯基《早期尼德兰绘画》一书中给出的解释和那些把意义归于早期尼德兰绘画的所有其他尝试之间,必然是无法调和的。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但是当政府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试图揭示环境问题成因的时候,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被高度重视,而社会成因却被简单化,在许多时候环境政策甚至建立在对社会成因的猜想和自以为是的假说上面。在这里我们想说明的是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需要整体和历史的思考才能加以把握。环境如何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也许没有人否认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但是在许多人看来,社会问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与
面对当下的经济危机,在重新反思马克思的语境下,当前美国需要一场革命,一场非武装暴力的革命。阿尔帕诺维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四管齐下"的策略:进化的重建、棋牌策略、危机转换和大危机转换。这个策略的目的是超越资本主义。本文认同其基本策略,并对其可能存在的盲点给予相应的补充。
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使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作为基本方程,对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在银行业引入外资都能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研究结论在引入制造业利用外资作为解释变量后仍然稳健,在过去十年银行业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甚至超过制造业。因此,在现阶段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银行等金融服务业无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显见变化和国家治理策略的适时调整,依靠各种联结纽带、资源共享、利益往来、情感体恤等因素构成的利益互惠、情感互惠、邻壁互惠、同构互惠等互惠式治理在社区生活中不断显现。客观存在的"半熟人社会"、历久延续的"单位记忆"和错综复杂的社区权力结构,构成互惠式治理的社会基础,对社区秩序的追寻和不容回避的互惠互利取向则构成其生成逻辑。建构协商合作型社区治理体制不仅仅具有理论层面的建构性,而且具备实践层面的客观需求。
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中国取代欧美成为非洲最大的商贸伙伴,因为中国推行的是双赢政策。中国需要非洲的石油、矿产,但也希望这些贫穷的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中国人寻求的是合作开发,而不是殖民地式的掠夺或者政治、文化上的同化。
杨刚四年的美国体验影响了她对政治使命、价值立场和自我观念的理解和表达,致使她的《挑战》超越了单一的政治畛域之见,凸显出对人的自由、尊严和解放的执著,这一基调决定了杨刚回国前处置这部长篇的谨慎。随着当今全球性多元文化交汇的日益频繁,《挑战》这样的中国作家的外语创作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国人视野,它们的价值和地位将获得理性客观的评定。
成谱于同治十三年(1874)的黄士陵辑自刻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印谱》1卷主要师学“浙派”“皖宗”印风,整体水平和格调并不高。1882年新春,黄士陵借得好友许镛自江南购得的吴让之晚年印谱,闭门学习,多有领会。因此,是年夏秋前后黄士陵刻呈“禺山梁氏”诸子的印作以临仿吴让之的风格为主,同一布局样式和篆法亦多次使用,并且无论拟仿何人、取法何种风格的印作大都以吴让之“浅削披转”的运刀技巧和用笔意态以及飒爽妍美、酣畅流利的风格特点呈现。
从既结合现代科学又尊重传统的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出发,结合美国现代农业的失误,本文从全球视野论证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在作者看来,发展生态农业的最大障碍是现代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是基于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的,因此只适用于机械系统,而在处理复杂的生态与社会系统方面往往导致混乱。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推重全局性的和长远的考量,因此它挑战我们在研究生态农业时注重非线性或间接的因果关系;正视大型系统如何影响小系统的行为,寻找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关注众多不同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农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