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272787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其诗作被后人称为“诗史”,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有不可替代的史学意义。概言之,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绘了一幅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宏阔画卷,此为宏观层面的国家历史;二是在诗作中展现自己的生命轨迹和情感经历,此为微观层面的个人历史。本文所谈的《春望》,即是杜甫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其诗作的现实主义成熟期的重要作品,诗中既展现了国家命运,也体现个人遭遇,二者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是在杜甫被叛军俘至长安的第二年所作。在杜甫的“诗史”中,国家命运与个人际遇始终连结在一起,在描绘国家的动荡不安时,杜甫也将个人的困窘与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国破”的宏大背景出发,眼前的山河虽仍在,却已经不是旧时山河,而本该是生机勃发的春天,目之所及却都是败落之景,都城中破败荒芜,杂草丛生,所见的花鸟都蒙上了一层悲凉色彩。这样一种山河的“在”与眼前荒芜之景的“变”,两相衬托,更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恍然悲凉之感,给字面上广阔的空间建构与描绘增加了一份厚重的时间质感,时空交叠之下,个人悲辛就显得渺小无奈而更引人共鸣。从国家与都城着眼到个人,与家人相隔两地,音信渺茫,独自困守在城内,只有衰老如影随形。从国家这样的大处着眼,铺陈时空背景,逐渐写到小处的个人,国家不幸的悲壮中交织了个人不幸的真切,由大背景衬托的个人,其境窘、其情悲,都溢于言表。杜诗的一个高妙之处在于,既在字里行间充盈着深厚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克制,使其情不滥,而更显情深。目及山河破碎的萧瑟景象,烽火连天,兵燹肆乱,心中挂念身处异地的家人,却无法通一书信,对国家兵乱的悲慨,对个人境遇的哀叹,激荡又分明的情感似将喷涌而出,又峰回路转地以一句白头之叹作结,似乎是一句轻柔低回的自怜自嘲之语,看似与前文的时空铺陈无关,但却用真切的个人感受,使全诗意味变得深沉绵长,委屈不尽。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评价汉代辞赋家扬雄与枚皋的文字:“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殊不知后人恰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来形容杜甫诗歌的特点,即在情感厚重、呼之欲出之时,又适时抑住,绵延不尽的意味更显情感的深沉宏博;在情感的沉郁之外,又辅以宕迈起伏的音节,情感的沉郁与节奏的顿挫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杜诗沉郁顿挫之概。梁启超在其题为《情圣杜甫》的诗学演讲中说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称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正如梁启超所说,杜甫诗中的情感“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也一振一荡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合杜甫的生平背景,我们可以知道,杜甫在饱含深情地将个人与国家连结在一起的诗作背后,置放的是一颗情系天下的儒者之心。
  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也是一位在经学上颇有建树的学者,史载杜预之语:“德不可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及也。”其家风如此。立功立言、奉儒守官,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之下,结合杜甫自小所受的儒家文化教育,促使其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后世张载所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很好地概括了儒者之心,这种儒者之心,伴随杜甫辗转流离的一生。年轻时意气风发,豪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见到豪门富家与道旁饿殍的残酷对比,也曾痛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家国乱离之中,讽刺官员若无其事宴饮玩乐“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也以“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来自嘲。杜甫用一生的思考与感慨,在时代的大画布之上,一笔一画地绘制着一颗赤诚的儒者之心,这样一颗心,关心着天下苍生,积极地为促成善政出谋划策,也毫不留情地对恶政表示批评,痛骂肉食者鄙,又有柔软的地方承放黎民的饥寒苦难。正是这种心怀天下的儒者胸怀,使得杜甫在居所破败后,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颠沛流离之时,依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我们应当知道,杜甫的“诗史”是其诗歌建构而出的,又不单单限于诗歌的文字,其灵魂在于诗歌背后“忧黎元”的儒者之心。这样一颗儒者之心,不囿于自身的生命轨迹与情感经历,而是将生命融于时代,用一句句真挚的诗句,记录下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还原一个更加宏阔的历史,又因为其自身的情感,使历史更具温情与实感。正如我们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宏阔与悲壮,沿着情感的绵延,另一端是一头不胜簪的白发。而这白发,恰是其心之“忧”,亦是其心之“热”,这样的忧与热,是杜甫笔下的诗史,也是诗史之中的杜甫。
其他文献
摘 要: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关键,这需要教师真正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寻语文教育的价值,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教学策略。语文核心素养及语用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应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由此,教师必须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注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即教育 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摘 要:家庭作为教育最基本的单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和文化学习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好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优质教学,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就涉及到家长对教育的理解,需要家庭与学校融合,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养成,这样的教育工作才完整。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本文总结多年教学经验,重点分析初中家长会课程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 家长会 课程化  一、明确家长
摘 要:近年来我国愈加重视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政策,构建了有利于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 学习效率 知识体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都有了较大革新,随着诸多新
摘 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天性特点和学习理解能力,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生阅读速度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地体现阅读教学实效。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状况,具体阐述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速度 教学策略  现阶段,
摘 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古诗文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当前,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古诗文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在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水平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 古诗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一、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瑰宝,近年来,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发凸显。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科学地运用字词鉴赏、主题研讨、背景分析、影响分析、事件分析、现实投射策略,使爱国主义情感深入学生心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其树立为国家和民族贡献人生的信念。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高中语文 家国情怀 培养策略  家国
摘 要: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有了新课改这一政策,新课改的实施可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可以更好地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推进教育的发展。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本文主要谈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并根据这些思路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思路
摘 要:深度学习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论述类文本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立足深度学习,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以素养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奠定深度学习的内容基础,以真实情境的创设开启深度学习的探索之旅,以质疑和探究为途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高阶情感,以知识迁移为追求,引领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序列化学习过程。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培育路径  语文核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阶段,古诗词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体会古诗词中所渗透的情感,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建立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阅读能力  DOI:10.1
摘 要: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促进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人格的养成、阅读素养的提高、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多维度建构,使之在各个能量场中涵养心性,完成对道德和品质培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 能量场 涵养心性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中国首个儿童阅读博士王林曾撰文称:“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