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明朝清流比有钱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一个惹人羡慕的好处正是有钱。比如农业产值,到了宋真宗时,已是盛唐年间的三倍多;至于商业贸易,更是空前火爆,海外贸易远达非洲,唐朝的市坊界限被完全取消;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好多唐朝时有钱人才能享受的服务,北宋普通老百姓竟都负担得起。
  当然,在明清很多学者尤其是官员眼里,北宋官员优厚得难以想象的工资才更让人眼红。清朝学者赵翼惊呼: “宋制禄之后。”那口气恨不得立刻穿越过去。
  这话倘若让北宋初年的官员听了,恐怕鼻子都要气歪。宋真宗年间的官员杨亿曾经哀叹:北宋官员的工资只是唐朝官员的五分之一。
  的确如此,北宋官员除了工资标准低,每月能拿到足额工资都算烧高香了。在宋太祖到宋太宗年间,北宋官员平均每月也就拿到基本工资的七八成,通常要到皇帝做寿这类盛事时,才有可能拿一次足额工资。直到宋真宗年间,与辽国的战争消停了,又通过引进占城稻等政策把生产抓上去了,松了一口气的宋真宗总算开始给官员上调工资了。
  所以,北宋官员从宋真宗年间起才算混出头了,之前的官员真心伤不起。
  北宋官员的工资不涨则已,一涨惊人。工资主要分为“正俸”“加俸”“职田”,光是正俸這一项,宰相一级就能拿300贯,大约相当于现在的9万元,再加上绫缎、禄粟等物资发放,茶、酒、炭、盐等财政补贴,生活堪称富足。
  比如后世仰慕的寇准,尽管有“无楼台相公”的美号,但他执掌相府时,生活一度十分奢侈,几乎夜夜笙歌,若有歌女唱得好,还特别赏赐一匹绫缎。如此炫富,当然是因为工资高!还有名臣范仲淹,因为工资很高才有能力购买良田千亩,设置范氏义庄来扶困济贫。
  如此看来,北宋官员有钱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些端倪:不同级别的官员,工资水平差距极大。拿高薪的都是高官,而基层官员的工资真心没多少,甚至可以说清贫。比如县令级别的官员,基本工资只有20贯,县尉才12贯,小吏的待遇就更差了。
  所以,要说北宋官员有钱,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跟明朝的那股“清流”比。
  其实,明朝官员的工资并不算高。朱元璋一建国就定下了官员的工资水平,正一品大员的月俸约是87石米,从九品5石米,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纸币。到了万历年间,从正一品到从九品,月俸统一为12石米,银则从215到19两不等。难怪明朝官员常常哭穷,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明朝遗民顾炎武说: “明朝对官员之刻薄,堪称历代未见!”不过这番感叹,一生艰苦奋斗的顾炎武有资格说,有一类明朝官员却绝对没有资格。
  哪一类?比如东林党的一位创始大佬——漕运总督李三才。他的私生活简直就是神仙级别,住宅十分豪华,餐饮无比奢侈。好多东林复社人物都说:“像熊掌、猩猩唇这样平日见都见不着的珍奇食物,在他家的餐桌上就像萝卜、白菜一样,随便吃。”
  比这更吓人的是他的财产。据有关史料统计,他的私人财产高达47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还有一些“模范人物”,更是富得让人惊呆,比如东林复社的魁首钱谦益,清军南下时没挺住,毫无压力地叛变了,还把清朝官员请到家里来拉关系。结果那些久经沙场的清军将领进了钱谦益家就眼花,连连叹服有钱。
  如此有钱,参考明朝的工资,合法收入当然不可能,唯有依靠特权捞取。明朝官员的工资虽低,但特权很多,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朝廷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税收,大笔的收益都被这些官员赚走。李三才更是典型例子,做漕运总督时上缴的正常税收少得可怜,还成天嚷嚷减漕运税,自己的生活水平却直线提升。
  这群喊着清正廉洁却耍尽手段捞钱的官员,一辈子的“清流表现”,其实就是发国难财。他们会不会对朝廷感恩?看看非典型官员丁魁楚就知道了。
  丁魁楚可是被崇祯在全国通报表扬的清官,可谓“清流中的清流”。明亡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丁魁楚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弘光政权灭亡后,唐王又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丁魁楚仍以原职协助处理军务政事。这位“清官”跟随南明政权辗转迁移,到桂王在肇庆建立南明最后的永历政权时,已经升任为首辅。但清军不断南进之时,他不专心辅政,反而以玩权为事,与其他官员互相掣肘,内部争斗不断。清军攻入广州时,丁魁楚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心护送家财。
  最终,十多个清军追上丁魁楚运送家财的船只,他怕家产有失而不敢与清军厮杀,暗中派人送钱给清军头领李成栋。李成栋佯装接受,许诺两广总督的职位,丁魁楚大喜过望,率众出降。不料李成栋出尔反尔,丁魁楚被设计杀掉。李成栋笑纳了丁魁楚的全部财产-40艘大船装载了84万两黄金和无数珍奇异宝,只黄金一项就能养兵10万,抵抗清军三年两载不成问题。如此土豪,宋朝的官员可是不敢比啊!
  不怕交白卷,就怕答案太叛逆
  考汉语概论,我当场替李商隐写了一首诗,随便填补了一下空白,改卷老师都没看出来!
  地理:全世界都是我国的;政治:丝毫没有政治觉悟;化学:幸好是理论,如果实操怕是连地球都炸没了。
  地理期末考,标准答案是湄公河。一个同学写了湄公河,然后划掉了,谨慎地改为:湄婆河。
  文成公主进藏嫁给了宋朝干部(松赞干布)!考场上悄悄传话但没听清的后果,被老师点名批评。
  有次随堂测验,我们宿舍神奇地集体创造了一个单词nubility,后来竟真的在《牛津词典》里邂逅了它。
  哺乳动物的身体中间都有什么?我脑子一热,写下“肚脐眼”三个大字。到死都忘不了生物老师看我跟看白痴一样的表情。答案是脊柱!
其他文献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惯,读书籍。”苏洵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教育孩子励志求学的典范,毕竟,最让苏洵引以为豪的并非他的个人成就,而是他作为一名父亲的成功。  唐宋八大家,苏洵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霸占三席,冠绝古今,成为千秋佳话。从苏洵的身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件事:最高级的教育,就是拼爹。  父亲的身教,是最好的家教。  在一般人眼中,比起两个儿子,苏洵的名号显然弱了不止一筹,有人还用
一  1017年,周敦颐出生于广西桂岭——父亲的知县任上。他聪慧,过目成诵,小小年纪便有和其名字相符的老成持重。所幸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灵动的荷花时时相伴。  周家老宅边有溪名濂溪,澄澈如练(周敦颐号濂溪即源于此)。溪西有岩名月岩,岩有东西两座洞门,中间中空若月,人仰视若上下弦。从东往西走是下弦月,再走,月缺而圆,到岩洞中央是圆月,继续走,月圆而缺,成为上弦月。  月缺月圆之间,小小的周敦颐在静观
忽必烈晚年多病,尤其是腿部疾病严重,几近不能行走。他不能亲力亲为,对手下臣子又不完全放心,只得赋予太子真金一定权力:协助他处理中书省事务,继而又掌管中枢军机。为了提升太子的人气指数,忽必烈还改革了当时的奏事制度:臣子上疏言事,必先由太子披览,然后再由他裁定。  忽必烈本想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为太子工作提供方便,但朝中臣子觉得他是为太子接班做准备。其实忽必烈主要是对臣子不放心,之前他就曾讓臣子奏事前
提及太史公,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呗。对于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个白眼。若他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能被他承包。  比起历史课本上某年某月发生了某事、意义如何,《史记》可谓在讲故事和讲段子之间随意切换。帝王将相无不在司马迁的吐槽之列,连他最推崇的孔子都敢幽上一默。在《孔子世家》里,原本叙述孔子的降生如救世主下凡,却突然笔锋一转,写道
闫晗,专栏作家,央视《谢谢了,我的家》节目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等上百家报刊。   《水浒传》里描写林冲的场景,最令人难忘的是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那样一个雪天,对林冲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亲耳听到同鄉好友陆谦等人要害他的诡计,他被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冰透了。   之前妻子被高衙内调戏,自
光绪九年(1885年),云南总督唐炯因在中法战争中擅自下令退兵,致使法军长驱直入,一路攻入山西、北宁。慈禧盛怒之下,下旨将唐炯收监,判为斩监候。  唐炯的亲友看到他不在本年度勾决之列,便想办法积极营救他。好在唐炯在官场中人缘不错,在亲友的多方奔走下,李鸿章、左宗棠、丁寶桢等名噪一时的人物都答应帮忙,为唐炯上表乞恩,恳请朝廷“弃瑕录用”。但慈禧余怒未消,奏折一律留中不发。  转眼到了第二年,勾决罪犯
修复老照片 全靠创意  现代人拍照,不修图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不过和这组修图相比,那都是小打小闹。澳大利亚一位摄影师以罗马尼亚战地记者拍摄的一组老照片为素材,创作了一组创意感爆棚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仿佛赋予了老照片新的生命。  别小看女主身后这块黑布,艺术范儿就是这么来的。  前面篮子、后面幕布,仿佛回到了老式照相馆。  明明是战争,竟然修出一片普天同庆的喜感。  小提琴果然还是坐树上拉比较浪漫! 
俗话说,优秀的女人,大都雌雄同体。她们可以温柔,却也清楚底线;她们有软肋,却也有保护自己的铠甲。她们既有女人独特的魅力,又带着独立和智慧的光辉。如果在民国长河中列一个雌雄同体名单,倪桂珍必然位列其中。  倪桂珍是谁?你可能会陌生,但提起她的子女,你一定知道。她是宋氏三姐妹的母亲,膝下六位子女。三个女儿中,两位是第一夫人,一门巨富;三个儿子中,两个是部长,可谓妥妥的人生赢家。  如果只看倪桂珍的照片
巴豆  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洛阳城,陆府。  窗外春光如洗,天蓝蓝,花绿红,蜂蝶飞舞的嗡嗡声让跪在孔子像前的国子助教陆德明恍惚了一下,一时间,他以为这天还是大隋的天呢。良久,他才醒过神來,叹了一口气:隋炀帝去世后,虽有其孙子皇泰帝强撑着局面,但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众军阀已粉墨登场,隋朝已是日落西山了……几天前,大隋终于寿终正寝了——王世充废皇泰帝自立。  时局如狂澜,陆德明挽不住,只好躲
宋代江少虞的《事实类苑》中载,北宋年间,湖北襄阳有个公子哥叫杨孜,他在家道中落后贫困无依,辗转来到京城求取功名。然而两三个月下来,他的钱袋就瘪了。  就在杨孜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在青楼结识的红粉知己玉枝将多年积蓄拱手相赠。杨孜感激涕零,指天盟誓:若日后金榜题名,定娶她为妻。  此后杨孜专心读书,果然进士及第。玉枝喜极而泣,却又害怕杨孜会抛弃她,而杨孜确实不甘心因她而错失攀附豪族巨宦的机会。望着玉枝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