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名言深刻鲜明地道出了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往往给学生带来鲜活、亲切的感觉,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才会产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对音乐欣赏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应消除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心理,向学生开放自己的心理空间,赢得学生的信任。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有意识的与学生轻松对话,和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心灵互动,了解学生目前的音乐审美心理,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欣赏习惯、音乐爱好等,这样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无形中创设了师生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音乐教学提供了心理保证,更为学生进一步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创造了条件。
  
  三、用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师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不象以前作自我介绍那样枯燥、机械了,而是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努力想着用什么歌曲来作旋律,时而动动笔把篡改的歌词记下来;几人一组,几个脑袋凑在一起,眉飞色舞、群策群力,极力想设计出最好的表演方案;想边歌边舞的则坐在位置上手舞足蹈,嘴里还念念有词。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例如:《拥军秧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近代民歌,表现了人们在新年给八路军拜年的情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所以说,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使我们走上了素质教育之路》,《北京教育》,(1999年12期)。
  2.《学校心理教育》,陈家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P92
  3.《交响乐欣赏》屠冶九 山西教育出版社:
  4.《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初步探索》王键音乐教育网
  5.《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1998第一期)
  6.《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解读》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十九中)
其他文献
流动性危机正在发酵。股份被轮候冻结,债务到期不能如期兑付,业绩下滑后进一步走向亏损深渊,这些都在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华联控股")及其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新华联文
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讲解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在莫奈组画《鲁昂大教堂》中鲁昂大教堂的轮廓没有石头的硬朗,而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