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作文”指导的误区及其对策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as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积极探讨“寓作文教学于实验活动之中”的做法,但笔者发现,很多“实验作文”指导课出现一味模仿、模式僵化、过程单调的弊端,在学生习作上则表现为用语雷同、没有创新、缺乏灵性。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是执教者在指导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实验、科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少一点包办代替,多一点自主体验
  镜头一:“实验作文”课《火山喷发》
  教师在讲台前演示完“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请学生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关于实验的过程,孩子们大多这样写:“……只见老师先舀了两勺小苏打粉,倒入‘火山口’,接着拿出一个杯子,往里面注入白醋,又滴了几滴红钢笔水。最后,把杯中的液体全倒入‘火山口’,红色的‘岩浆’流了出来……”
  老师演示得很精彩,孩子们也观察得很投入,但为什么却只有记账式的、没有灵性的语言呢?这是缺少体验的缘故。众所周知,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实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一饱眼福,更多的是因为实验能给他们带来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是正在进行时的而不是过去回忆式,是调动多种感官的实践而不仅仅是旁观。如果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完成实验,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的沮丧。那么孩子们在这样丰富的内在情感体验的驱动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精彩纷呈了。
  改进后案例:
  将实验材料分给学生,要求孩子们分组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在实验操作之前,小组可以先交流设计实验的方案。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全班交流实验中最有趣、印象最深的事,教师相机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方面的点拨。在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总结等环节中,老师只是发挥着指导、启发的作用。整个过程,孩子们充分运用身上的“五员大将”——眼耳鼻舌手,写作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请看下面的学生优秀作文例句:
  1.刹那间,红红的“岩浆”流了出来,只见红色泡沫越涨越高,很快便溢出“火山口”。此时,我们欣喜若狂,不约而同地喊出:“哇——”。再看组长,他的两眼瞪得大大的,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成功)
  2.真能成功,我可就“光宗耀祖”了!因为太着急了,我直接往已经“吃”了许多小苏打的“火山口”里再加了一勺。嫌加墨水太麻烦,我直接把醋倒了进去,结果溢出来的只是变异的岩浆(白色)……(失败)
  3.“岩浆”顺着“山势”流到“山脚”。这种景象,让我仿佛看见了火山喷发时火红的岩浆一泻千里的情景,太壮观了。(独特体验)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体验是科学探究、自主写作的原动力。充分体验,才有情趣盎然的作文!
  二、少一些科学道理,多一些人文感悟
  镜头二:两篇实验作文的结尾
  《鸡蛋的秘密》: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重心”问题。熟鸡蛋里的液体已经凝固,重心不变,就能保持平稳快速地旋转;而生鸡蛋里面装的是液体,重心不稳定,就会东歪西倒。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小小的鸡蛋让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掉不下的硬币》:老师告诉我们,中指对无名指牵制最大。当中指被固定了,无名指也无法动弹,硬币当然就被两个手指夹住而无法放开。科学实验真有趣,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学到了不少知识。
  在科学实验作文中揭示科学道理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们都只会以科学道理作为结尾,作文就会因缺乏多样性而显得呆板。孩子们之所以感到除了科学之外无话可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提供机会让他们浮想联翩。在实验作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到联想的触发点,进而打开个性化的作文思路。这样,每篇文章的立意也就各不相同了。
  改进后案例:实验作文《掉不下来的硬币》
  在孩子们亲自体验硬币被夹在无名指之间掉不下来之后,老师这样引导他们:请同学们想一想,从“掉不下来的硬币”这一科学现象你联想到了什么?能不能结合你们的生活,谈一谈你们对这一现象的感悟。孩子们纷纷将视角转向自己的生活,去寻找这一实验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有的从“掉不下来的硬币”联想到“定势思维”的危害,有的则想到“父母的爱”,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拓展。请看作文片段:
  ……从被夹住的硬币,我想到了父母的爱。我就是这枚硬币,而夹着硬币的两个无名指就像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给我无限的关爱,唯恐有什么闪失。记得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出门了。这时,突然停电了。风吹在门缝上发出“呼呼”的声音,我怕极了,躲在床上不敢下来。过了一会儿,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黑暗中走来。是妈妈,妈妈说:“听说没电了,就回来看看。”……
  感谢这次实验,它让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三、少一点固定模式,多一点创新形式
  好作文拒绝套路和固定的模式。但是实验作文又的确太容易落入模式化的窠臼,其课堂模式不外乎“交待任务——实验操作——交流所得——记录过程”这几个环节。笔者以为,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有新意,实验作文的教学方式就要创新。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一下作文的角度。同是“空气魔术师”,(将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往瓶子里吹气,气球吹不大。)可启发学生以做实验的心情作为开头,也可以从矿泉水瓶中的空气写起;主人公可以是实验者,也可以是瓶中的空气。其次,可以改变一下文体。可以写旨在揭示空气性质的说明文,也可以写由瓶中的空气引发人生思考的记叙文,还可以以空气的口吻写一篇趣味童话。
  大个子开始吹了,只见他拍拍胸脯深吸了一口气,鼓起腮帮子用力一吹。我分明看见从他的嘴里冲出许多家伙,跑进气球里。原本瘪下去的气球开始挺直了腰。这时,我突然觉得周围变得拥挤起来了,我的同伴纷纷朝我挤压过来。有的都被挤得变形了。我顿时觉得胸闷、头晕。“这是怎么啦?”我嚷道。“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变成肉饼了!同志们,我们要团结起来,把他们赶出去……”一位空气届的长者这样发号施令……就这样,拉锯战开始了,我们出不去,他们也进不来……
  总之,实验作文教学要注重体验、注重联想、注重形式,要多方面地激活孩子们的语言智慧,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成为一种令人快乐而有成就感的事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呢?下面浅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幽默语言——让课堂充满温馨  幽默往往更多来自童心而非世故。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容易使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能使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业.因此可以有效设计园区“一卡通”建设方案,利用采集的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找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