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情况现状调查与对策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在音乐课的课程结构上做了调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由六大必修模块、六大选择性必修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开设的选修三类构成,丰富了课程选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开足、开齐、上好音乐课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笔者自2019年下半年起对河源市30所普通高中学校进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听课评课、座谈交流、网络问卷等形式,对河源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开设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调查过程中,看到了河源市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近几年取得的进步,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现对调查的部分结果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应对策略。
  一、基本情况
   (一)音乐教师配备情况
  当前,河源市共有30所普通高中,配备音乐教师总数为188人,其中专科学历音乐教师6人,本科学历音乐教师182人,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6.8%,188名音乐教师均为音乐类专业毕业。仅从数据来看,我市普通高中音乐教师队伍总体能够满足学校音乐课的正常开设。
  (二)音乐课程开设情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以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等安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为选修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修满18学时并通过考查评价,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须获得3学分(54课时)。各学校课时安排及模块开设情况如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能够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开足音乐课,课时达54个以上的学校有11所,课时达标率约为36.67%。在模块开设上,各学校主要集中在音乐鉴赏和歌唱模块,其余模块较少有学校开设。
  (三)音乐教材配备与使用情况
  学生人手配备一套教材的学校约占53.34%,部分配备、循环使用教材的学校约占23.34%,没有配备音乐教材的学校约占23.34%。完全按教材上课的学校约占6.67%,基本按教材上课的学校约占43.34%,挑选部分教材上的内容上课的学校约占43.34%,还有1所学校补充自编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有1所学校未开音乐课。
  (四)硬件建设情况
  从各校音乐教室配备情况来看,有24所普通高中学校配有音乐教室,占总数的80%;有27所学校配有舞蹈室,占总数的90%;配有合唱室、乐队排练室等其他功能的学校数量比较少。
  (五)音乐课程学业评价情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学生每修满18学时并通过考查评价,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须获得3学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对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也提出了评价标准和评价建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一是教育部门层面。全市有5县2区,除龙川县配有专职小学音乐教研员以外,其他县区均未配备音乐教研员。没有专职音乐教研员指导和引领学科的发展,导致县区音乐学科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青年教师成长缓慢,制约了音乐学科的发展。
  二是学校层面。个别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只重视文化学科,从不不过问音乐教育工作。个别学校领导在音乐学科教育上功利思想严重,认为在大型活动中拿到奖项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重社团、轻课堂、重尖子、轻普及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教师层面。在与教师交谈中发现音乐教师普遍觉得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学科地位不高。因此,很多音乐教师也是被动接受学校安排,责任心不强,思想懈怠,缺乏激情,不愿钻研,在教学中应付了事,教学方法毫无新意。
  (二)音乐教师配备不均衡
  音乐教师配备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校际不均衡及教师专业结构不均衡。一是校际不均衡。音乐教师人数10人以上(含10人)的学校有8所,这8所学校均在市区或县城城区范围内的公立学校。音乐教师人数2人以下(含2人)的学校有9所,这9所学校中有5所是民办学校,有4所乡镇学校。从调查情况来看,市区或县城城区范围内的公立学校音乐教师人员配备充足,甚至过剩,周课时量远低于规定课时量,导致人浮于事。偏远乡镇及私立学校音乐教师配备不足,音乐教师紧缺。二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均衡。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钢琴、舞蹈三个领域,有能力担任其他模块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
  (三)设施设备建设有待改善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6所普通高中没有设置音乐课室,另外,因为距离课室较远、场室空间太小、场室老旧缺少维护等原因,有些学校虽设置了音乐课室但却形同虚设,大部分学校是在本班教室上音乐课。能拥有舞蹈教室、合唱教室、乐队排练厅等其他音乐功能场室及教学设备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的实施,对课程的开设及音乐教室设施设备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课室不足、设施设备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音乐学科相关模块课程的开设。
  (四)课堂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音乐学科的教师视野不够开阔,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落后,加上河源市目前尚未对音乐学科统一进行合格性测试,大部分学校没有对音乐课提出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总体不高。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音乐课程开设的监督
  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针对当前音乐学科不受重视,部分音乐课课时开设不足、开设模块单一、音乐课被挪用或占用等情况,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不定期对各学校音乐教育开展专项督查,将检查结果与学校的考核评估相挂钩,促使縣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切实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确保学校开课率的同时丰富音乐课程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二)多管齐下,优化教师资源均衡
  面对校际之间教师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河源市东源县已开始推行县管校聘的管理方式,将全县的教育资源全部进行统一安排,加大教师的流动性,加强教师资源的平衡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东源县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
  音乐教师专业结构不均衡需要如何改变呢?笔者认为,一是学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本校的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合理招聘教师。二是加强在职音乐教师培训,促使音乐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满足不同模块的教学需求。三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加强学校与青少年宫、文化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合作,或者聘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到校兼课,改变音乐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的现象,丰富音乐课程选择,增加音乐课堂的活力和动力。
  (三)加大投入,全面改善教学条件
  基本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是开展音乐教学的物质基础,有了物质的保障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发动校友捐赠、企业帮扶等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满足音乐课程教学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积极探索,拓宽教师成长路径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想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扎实师资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基于现状制定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评估措施,加强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使音乐教师培训系统化、有效化、长效化。
  (1)丰富培训模式。除了聘请专家开展讲座、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珠三角地区结对帮扶等传统培训模式外,积极探索借助网络资源及现代媒体组织教师收看、自学、座谈交流、教学研讨、专业互动等培训模式。
  (2)实施分层培训。对普通高中音乐教师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个人档案,根据教师的教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等进行分层培训,同时将培训情况纳入档案。如,科组长培训,以校为单位。每校一组长,促进学校音乐科组组建和发展,为校内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可以起到引领、示范及辐射作用;青年教师培训则可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3)加强培训结果管理。每次培训既要有效,也要长效,培训效果评估考核、进行阶段性及终结性培训总结及后续知识运用检查等都可以作为培训评价方法,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2.搭建平台,提供多样展示机会
  积极组织音乐教师开展各类比赛、竞赛、展示活动,如,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论文比赛、教学设计大赛、优质微课展播、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五)完善机制,全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1.完善音乐教师管理机制。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教师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充分肯定艺术类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绩效考核及评优评先等方面与高考类科目一视同仁。建议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粤教教研〔2020〕1号)要求,尽量配备专职音乐教研员,有专人负责才能更扎实有效的指导学校开展各项音乐教学工作。
  2.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的教学与评价建議,加快制定普通高中音乐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系统科学的音乐学业评价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使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在科学的体系中得到全面体现,从而提高学校音乐教育质量。
  [本文系河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项目“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号:hy18048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杜宏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情况的区域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13(2):13.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树立思路、提升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巩固旧知、学习新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思维导图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活力。《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法治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生成长之路中意义非凡。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分析思维导图的含义和特点,探究思维导图在《道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广改变了许多传统教育的方式,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未来人才培养当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深化思想品德教育,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
【摘要】初中英语线上即时互动反馈教学模式,是旨在推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交流和课后能力提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中构建的一种可借鉴、操作性强、有效的线上教学模式。本文以一节线上小组展示课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这种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线上;即时互动反馈;小组合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学校教学模式,各大中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数学在基础学科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考数学压轴题一直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参数分离法在解导数题目时具有重大的作用,当需要求哪个未知数时,就对哪个参数进行分离。在解题的过程中,自变量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只有确定了自变量,才可以进行相应的函数构造,进而再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解题。基于此,本文对运用参数分离法突破高考导数压轴题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导数问题;参数分离;函数解题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2020年7月的广东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将是实行语文、数学、外语 文综/理综的最后一年,但教师对高考的研究永不止步。落后地区薄弱学校的学生,在平常模拟考试中平均分只有20分左右。常规的复习策略对他们基本无效,只能另寻适合后进生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高三;后进生;物理;复习  有些学生人在教室但不听课,有些学生认真听了但不明白,有些学生听明白了但不会用——这就是后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提出了明确的“听”的目标。“听”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方式,而“阅读能力”是对语言的加工和输出,“听”对阅读理解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平衡性,忽略了听的训练,不利于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本文阐述听力训练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听力训练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意义,以及进行听力训练
2020年8月1日至3日参加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深感新教材严格遵循语文学习规律,深入传统、融合当今,展示未来,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该如何以新理念、新方法“用好”教材,这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以“穿针引线”的理念谈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8月第1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学、教与考。  选题后,才发觉代沟严重,当代“新新人类”不一定知道何谓针、何谓线,这正如编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民族特色。连山民族中学以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特色校园为
【摘要】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一手好字更是锦上添花。学生在启蒙时期培养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日后学习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对一生的学习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书写;问题;原因;建议;习惯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小学生在四线三格本上能够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做到大小写、笔顺、连笔、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我处的农村学校地
【摘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且提高其阅读技能都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中小学阅读教学目标、模式、教材设置、教学容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造成衔接问题的产生。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实现初中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顺利衔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Jigsaw Reading模式进行教学运用,探索其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