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乱局持续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乳业的混乱格局,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在继续滑向信任危机的深渊。
  近期,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再次发炮,指出2010年新的乳品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8克,而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这一标准是全球最差的标准,而出台这样标准的原因是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
  针对王丁棉的批判,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反驳说,如果标准定得太高,脱离了实际,就可能导致乳业重创。如果现在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执行,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优质奶源将更少。
  标准的降低遭到了公众的谴责,而一向不乏负面新闻的中国两大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新近也遭遇变数,伊利原高管举报现高管“采用侵吞、窃取、骗取、受贿等非法手段,占有国家和人民财产”,为掩盖负面消息,伊利发动强势公关将媒体报道纷纷“封杀”;伊利的另一大竞争对手蒙牛则传出牛根生去职董事局主席,新主席由中粮集团董事长、蒙牛乳业董事会副主席宁高宁接任。
  此间种种,让公众对中国乳业的信任降至冰点。
  实际上,在中国乳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博弈早已有之,由于不同的企业生产产品、经营模式的差异,为争夺市场互相倾轧和攻击。乳业新标准的身后又是以南方企业为代表的巴氏奶和以北方企业为代表的常温奶之争,这一争端已然持续了七八年。巴氏奶在蛋白质含量和菌群数量上优于常温奶,但不适合长距离的运输,保质期短。
  不同的行业协会又代表不同的企业利益,广州和内蒙古两地奶协负责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派系,而由于企业力量对比上的差距,在标准的制定上,便出现了标准被大企业挟持的现象,进而被解读为资本利益挟持公众利益。
  实际上,追究现时乳业的乱局和出现资本利益破坏性的原因,政府和行业协会功不可没,在标准的制定上厚此薄彼,政府和行业协会这一“二政府”机构为资本利益提供了保护,致使行业监管责任缺失,导致了乳业的集体信任危机。
  大企业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挟持了标准,但中国乳业目前还没有出现绝对的寡头垄断,南北之间仍有博弈和对抗的力量存在,而制止寡头垄断伤害公众利益,还需要破除行政保护,加强政府和公众的独立监督。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时,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党要带
从2004年来到清华大学教书,贝淡宁(Daniel A. Bell)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时间,这位因对社群主义理论的贡献而享有世界声誉的政治哲学理论家,过去的很多年,却一直醉心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去年还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新儒家》。  贝淡宁生于加拿大,1991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如今,他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上海交通大
医患关系紧张凸现了我国医改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中国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势头加剧,哈尔滨、北京等地发生了恶性“刺医案”,甚至有的医院整个医护团队集体向死亡患者下跪磕头。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5%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认为当前医生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4%和13.3%。  从表面上看,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医护人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在党的全会这一级别的会议中再次把文化作为主题。   中国的改革是经济先行,实践先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地再靠实践推进已经动力不足。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市场经济那“无形的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
世界上有很多种理论,最奇特的恐怕就是 “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了。其他理论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而“阴谋论”专被用来给人扣帽子、打棍子。一旦某人被指责搞“阴谋论”,就等于被剥夺了参与讨论的资格,甚至暗示着他应该去就医,检查一下心理是否有问题。  其实,“阴谋论”原本也是一种解释性理论,指一种分析方法:恶性事件尤其是一时找不到有人或组织为之负责的恶性事件背后,必定有人密谋、实施并
最近看到一个小女孩暑假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童工的新闻,让我想起某些长期想不明白,最近貌似有所悟的事情。  新闻里,读小学的女孩暑期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帮工,每天从开门到结业。被询问到别的小朋友放假都在玩或者做喜欢的事情,自己有什么想法时,小女孩竟然说,我在这儿帮工还是比那些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好。  我听后觉得匪夷所思,小孩子这么小,会这样认识、说这样的话。虽然中国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但
道德和人性的高尚必须以健全的司法制度作为基础,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及司法理赔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多重缺陷和漏洞,已经成为政府所要弥补的当务之急。  2010年10月20日晚,21岁的药家鑫驾驶一辆雪佛兰“克鲁兹”私家轿车去会女友,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将骑电动车的26岁女服务员张某撞倒。其下车查看时发现躺在地上的伤者看见了自己,还试图去看车辆后牌号,遂连捅对方8刀致死。随后药家鑫驾车逃逸时又撞伤行人
2002年,一位以香港为基地的货币专家邓肯(Richard Duncan)出了《美元危机》一书,最近他又出了《新萧条》的著作。他的主要论点是,自从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汇率制互解和美元脱黄金化之后,美元就不再有标准,它自己就是标准,这造成了美债的无限增加及美元的泛滥,美元本身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泡沫。那是世界经济出问题的源头。国家靠着财税及支出的均衡来维持的经济政策,已被货币政策所取代。他认为美国印钞票的
管理學大家、“社会生态学家”彼得·德鲁克以善于对长时段的社会形态变迁做出准确的预判而闻名。当被问到为何能做到这一点时,德鲁克这样回答:我不做预测,我只是望向窗外,看看那已经发生的未来。  这一回答充满了禅意,也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气息。  未来,是人的创造,但人不是生活在虚空之中,不能任凭主观意愿随意挥洒。马克思精辟地做了概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
1968年,“上山下乡”的青年。  人从他的青春里走来。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对过去和现在了解得越少,他对未来的判断就越不可靠。”一个人的“过去”,总会以直接或变形的形式,被带到“现在”和“未来”,像幽灵一样伴随着他的一生。  最无法走出的“过去”,莫过于一个人形成自我认同、大声对世界说话的青少年时期,即“青春期”这一段了。  当下的中国,和个体一样,也没有走出“过去”,而且,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