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亚·克里斯蒂娃、马克思及特立独行的保罗

来源 :圣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梳理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新约》使徒保罗的诠释.首先,文章揭示了马克思对克里斯蒂娃作品的潜在影响,而后,简要概述了她对保罗的看法,即保罗提供了一种治愈心理病态的方法.那些心理病态包括:自恋症、受虐癖、幻想症、压抑症、死亡冲动症及口欲施虐症.保罗治愈心理病态的方法是通过他对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的叙事.因为信徒们经历了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他们从“死亡”进入老我,进而又过渡到“复活”的新我,所以,基督通过各种方式对其信徒进行医治,结果,新的团体应运而生,保罗称之为ekklesia,或“教会”.在这点上,本文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较克里斯蒂娃的理解更加深入.文章认为,那些心理病态的原因在于某种从一种生产方式转化为另一种生产方式、从“神圣经济”转化为奴隶经济的社会经济背景.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经济层面到个体身份,保罗从神学角度提供了一种克服这一转变的途径.问题在于,保罗关于基督的死与复活的神学并非完备的解决办法,他无法确保从死亡到复活、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完全转变,此乃其思想的矛盾之处.
其他文献
罗兰·博尔对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的关注深入而持久,可谓新论迭出,著述丰硕,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博尔的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印度基督教传统认为,基督教早在公元1世纪中叶就由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多马(St.Thomas)传入印度,并发展至今.在大多数国家,基督教进入被传教国家后,都会不同程度地介入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