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多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各项检测参数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有红细胞冷凝集的全血标本73份.应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测,比较37℃水浴前后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的结果差异.结果 RBC、HCT、MCV、MCH、MCHC在经水浴处理前后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凝集标本会使RBC、HCT、MCV、MCH、MCHC指标结果失真,WBC、Hb和PLT指标结果不受冷凝集干扰.在血细胞分析时,检验人员应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冷凝集标本并通过37℃水浴处理,排除干扰.
其他文献
胆系恶性肿瘤(BTC)是起源于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壁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基于临床和病理异质性的特点,BTC早期发现困难,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预后极差.一直以来,晚期BTC都是唯化学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精准治疗的兴起,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在BTC领域的不断推陈出新,晚期BTC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pemigatinib的获批,更是正式开启了胆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大门.目前已有多种针对晚期
目的 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黏蛋白2(MUC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行内镜活检的152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32例)、萎缩性胃炎组(3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5例)、胃癌组(17例)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组(4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胃黏膜组织中CDX2、MUC2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幽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按计划筛选出接受LC+LCBDE(LCBDE组)患者32例,接受LC+ERCP(ERCP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ERCP组的手术时间(3.0±1.0)d,短于LCBDE组的(4.7±1.4)d;术后住院时间(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