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魂而不立,校无魂而不存。这句话讲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在人世间立足必须要有灵魂,否则一切都免谈,好比行尸走肉般生活在人世间,根本无任何价值可谈;同比而论,一所学校也是相同的道理。要想在发展的风口浪尖上立于不败之地,不苟延残喘的存在,就必须要有“魂”,要有独树一帜的“魂”,才能将学校发展开来。我想所谓的“魂”无外乎就是我们所说的“精气神”罢了。那么,在改革发展及生源大战极端激烈的当下,学校的“魂”又将归于何处?笔者也曾浅显思考,无外乎要在环境层面、领导层面、教師层面、学生层面等方面来找答案,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许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是归于良好的教育环境。鲁迅先生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教育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是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引领作用,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当地政府重不重视和老百姓对教育的渴求度高不高的大环境。如果领导重视或者领导懂得教育,他可以为学校创造合理的优先的大环境,让学校独立发展创新发展,学校因此就是呈现出个性,走出自己的一片精彩;如果不关心或者不懂得如何搞教育,甚至于不懂还装懂,那么学校就很难发展,那就没有什么“魂”不“魂”的问题了。其次是家长对教育的渴求度也是决定教育大环境的重要因素,如果渴求度高,他们会想方设法创设适合学校发展的氛围,去督促自己的子女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区,对学校工作也是一种促进作用;如果渴求度不高就会实时找茬,找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甚至从中作梗,给学校造成阻力,因此学校也就是疲于应付,何谈搞好各项工作,也别说“魂”不“魂”了。也许良好的教育环境不单单是这两方面的因素还有许多,但是主要因素也不过如此,这是学校铸“魂”的前提也是基础,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或者不良好,即使学校再怎么努力可能要想搞好就只能是白搭。
二是归于有卓越思想的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无形中放大了领导在学校中的作用,但是真正想把学校引向时代的巅峰,那领导的作用真的是无可忽略的。校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校长之职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全校的各项工作,既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领导全体教职工负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首先需要做到多谋。一是问题求明,问题是决策的动因和起点,决策对象的情况和问题不明,就实现不了决策,更不能进行决策。因此,校长在决策前必须掌握充分而可靠的信息。二是纳谏求真,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可分为怨言、众言和谗言。校长对这些建议和意见必须有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做到真实可靠;其次要做到善断。一是情绪稳定,心理学研究表明,稳定的情绪是一种精神优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只有情绪稳定,才能沉着冷静,镇定自若,才能思维有序,判断正确。二是从实际出发,决策是否正确可行,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一方面,在决策时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从分析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另一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校长只有从本校校情出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三是要民主决策,校长是领导班子的主要决策者,实行校长负责制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校长在决策时,必须听取党支部和教代会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确保决策更科学,更完善。如果校长不具备这些良好的素质,那么这所学校一定是混乱不堪,满意凝聚力可言的,那用得着说有“魂”吗?
三是归于敢于思索创新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作为学校的关键成员,在学校组织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而产生共同的知觉和信念,即教师集体效能对学生学业成就、教学胜任力、教师职责分析力、学校组织发展等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个现代社会,恐怕对老师的要求更加高,除了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方法,恐怕个人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说简单点,就是对学生有吸引力。首先,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其次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再次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有“魂”,也就是才有别人学习效仿的地方,才能展示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精气神”,才会让社会所认可。
四是归于奋发有为的莘莘学子。一所学校有无精神,只要进校就会知道。学生就是一面镜子,他会完全折射出这所学校的“魂”。那么学生要具有哪些品质才能彰显出学校的“魂”呢?那就是学生必须具有三种“气”场,也就是三种最主要的品质。首先是要有“灵气”,也就是学生必须有向上的学习风气,校园内随时随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有专心致志“啃”书本的氛围所在。其次是学生必须具有“秀气”,也就是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行为。进入学校让人知道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得有学生的样子。中间包括服装、发型、言谈举止等等都必须得有度。另外还必须具有“骨气”,骨气是美德,他同其他美德有一个相似的属性,就是要靠行动来诠释。思想这东西过于飘渺,行动了的思想才会具备美好或者卑鄙的性质,所以你要在行动中彰显你的骨气。活中知行具佳实在不易,不必为此苛求自己,可是在你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具备了某一美德时,一定要有行动为之佐证。
在素质教育飞猛发展的今天,一所学校要想得到最大的发展,光靠任何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得将环境、领导层、教师团队、学生信仰等因素形成合力,才能够达到。如果不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要想办出一所名校也是枉然,根本就是在痴人说梦罢了。(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天桥中学)
一是归于良好的教育环境。鲁迅先生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教育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是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引领作用,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当地政府重不重视和老百姓对教育的渴求度高不高的大环境。如果领导重视或者领导懂得教育,他可以为学校创造合理的优先的大环境,让学校独立发展创新发展,学校因此就是呈现出个性,走出自己的一片精彩;如果不关心或者不懂得如何搞教育,甚至于不懂还装懂,那么学校就很难发展,那就没有什么“魂”不“魂”的问题了。其次是家长对教育的渴求度也是决定教育大环境的重要因素,如果渴求度高,他们会想方设法创设适合学校发展的氛围,去督促自己的子女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区,对学校工作也是一种促进作用;如果渴求度不高就会实时找茬,找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甚至从中作梗,给学校造成阻力,因此学校也就是疲于应付,何谈搞好各项工作,也别说“魂”不“魂”了。也许良好的教育环境不单单是这两方面的因素还有许多,但是主要因素也不过如此,这是学校铸“魂”的前提也是基础,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或者不良好,即使学校再怎么努力可能要想搞好就只能是白搭。
二是归于有卓越思想的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无形中放大了领导在学校中的作用,但是真正想把学校引向时代的巅峰,那领导的作用真的是无可忽略的。校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校长之职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全校的各项工作,既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领导全体教职工负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首先需要做到多谋。一是问题求明,问题是决策的动因和起点,决策对象的情况和问题不明,就实现不了决策,更不能进行决策。因此,校长在决策前必须掌握充分而可靠的信息。二是纳谏求真,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可分为怨言、众言和谗言。校长对这些建议和意见必须有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做到真实可靠;其次要做到善断。一是情绪稳定,心理学研究表明,稳定的情绪是一种精神优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只有情绪稳定,才能沉着冷静,镇定自若,才能思维有序,判断正确。二是从实际出发,决策是否正确可行,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一方面,在决策时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从分析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另一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校长只有从本校校情出发,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三是要民主决策,校长是领导班子的主要决策者,实行校长负责制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校长在决策时,必须听取党支部和教代会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确保决策更科学,更完善。如果校长不具备这些良好的素质,那么这所学校一定是混乱不堪,满意凝聚力可言的,那用得着说有“魂”吗?
三是归于敢于思索创新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作为学校的关键成员,在学校组织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而产生共同的知觉和信念,即教师集体效能对学生学业成就、教学胜任力、教师职责分析力、学校组织发展等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个现代社会,恐怕对老师的要求更加高,除了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方法,恐怕个人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说简单点,就是对学生有吸引力。首先,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其次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再次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有“魂”,也就是才有别人学习效仿的地方,才能展示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精气神”,才会让社会所认可。
四是归于奋发有为的莘莘学子。一所学校有无精神,只要进校就会知道。学生就是一面镜子,他会完全折射出这所学校的“魂”。那么学生要具有哪些品质才能彰显出学校的“魂”呢?那就是学生必须具有三种“气”场,也就是三种最主要的品质。首先是要有“灵气”,也就是学生必须有向上的学习风气,校园内随时随处可见学生读书的身影,有专心致志“啃”书本的氛围所在。其次是学生必须具有“秀气”,也就是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行为。进入学校让人知道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得有学生的样子。中间包括服装、发型、言谈举止等等都必须得有度。另外还必须具有“骨气”,骨气是美德,他同其他美德有一个相似的属性,就是要靠行动来诠释。思想这东西过于飘渺,行动了的思想才会具备美好或者卑鄙的性质,所以你要在行动中彰显你的骨气。活中知行具佳实在不易,不必为此苛求自己,可是在你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具备了某一美德时,一定要有行动为之佐证。
在素质教育飞猛发展的今天,一所学校要想得到最大的发展,光靠任何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得将环境、领导层、教师团队、学生信仰等因素形成合力,才能够达到。如果不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要想办出一所名校也是枉然,根本就是在痴人说梦罢了。(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天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