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有“重量”的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怦然心动]
  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一句话就能令人醍醐灌顶。诚如作者所言,少年时偶尔读到《约翰·克里斯朵夫》,简单的两句话像电光石火,瞬间击中了灵魂,令她萌生出宏大的愿望,擁有了奋斗终生的目标和勇气。阅读是一场宝贵的精神体操,它引导我们摆脱低俗、丑陋和繁琐,不断地向真、向美、向善,让心灵在阅读中得到释放,变得洁净和轻盈。通过阅读,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广袤、他人的存在、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是一种慢慢的滋润,我们沉醉其间,一点点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论语》里蕴含着智慧的思考,《史记》里寄寓着严肃的历史精神,马克思的学说有着人世的激情,鲁迅的作品充满深刻的批判精神,列夫·托尔斯泰在从容沉静中体现了对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在辛辣的讽刺中呼唤奋斗的热情……我们在阅读一页页纸张、一行行字迹、一册册卷本之中,瞭望到人类无穷的心灵景观,虽无声无色,却又无处不在,一点点沁人心脾,一寸寸塑造灵魂。这就是阅读的“重量”!
  【文题延伸】宝贵的精神运动;阅读的魅力;浸润书香……(小引)
其他文献
看见满树红豆,立马选角度,拍了几张。转身欲走,一个镜头出现在我眼前:满脸欢喜正在拍照的我自己——是一位喜欢摄影的老人抓拍的。看着镜头里的自己,心兒蓦地柔软了。也就是在那一刻,觉得老人像菩萨,他按下快门的手神奇地抚去了我内心因长相而沉淀经年的自卑。照片好像提示我:长得丑点也不打紧啊。瞧,美好的姿态不也自成风景?  (小宝摘自2018年11月19日《今晚报》)
每一朵花都是归途,我想。在万花之中,我尤恋风信子,每每看到她,连呼吸都变成绵长的了。我想,我不愿讓自己的任何过失给她添上伤痕,她必须是完美无瑕的!  现在我书桌上的这株风信子,繁密的六瓣小花已经完全盛放,成为紫色的一团。花气袭人,浓郁得根本化不开,却又让人觉得舒服。但她其实只能算是一枝鲜切花了,因为是我把她足有笔杆粗的花茎拦腰斩断,浸在玻璃瓶里,里面的水正微微映出水袖般飘荡着的紫色。  就在昨天,
左手青田石,右手白钢刀。一痕痕白色的圆润灵动的笔画,是金石碰撞中绽开的花。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近来对此颇有兴致,便自己摸索,随心而刻,不求甚解,只图消遣,偶有所感,记于斯文。  一块石料,在底面刷上墨水,静候片刻待墨干。一把刻刀,或执或握,轻轻触及石面,找准角度,便可以下刀刻石了。刀法大致分兩种,切刀与冲刀。所谓切刀,便是用一下又一下的“切”组成一条线。先以某个合适的夹角将刀的一角嵌入石面
一指流沙沦落海角天涯,一指流沙纪念天真年华。  ——题记  秋风习习,白云悠悠,大雁南归的身影洒落在怡人的小院里。  我烦躁地把面前堆积如山的作业一把推开,一抬头,忽然看到蓝天上飘过一只漂亮的风筝,心中一动,放下作业,疾步走出了家门。  “哈哈!我的风筝飞得最高,我是最棒的!”“不对,我的风筝飞得最高,我最厉害,我最棒呢!”  听着小孩子们喧闹的声音,我已经按照记忆中的路线走到了广场。心想自己曾经
【话题分析】  每年的中考作文题,都有大量的“我”出现。究其原因,是出题者希望引导同学们去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特长,所蕴含的力量,也明白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总是需要经历困难坎坷,才能取得成功。文学即人学,让同学们在写作中反思自我成长历程,收获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写作要求。  要写好“自强类”作文,应对“自强”精神的内涵有所认识。《易
“爷,你为什么把柿子留在树上啊?”小女孩疑惑地问。  “柿子树老了,摘干净了,它就太孤单了。”爷爷慈祥地笑了笑,岁月的痕迹堆了满脸。  早在小女孩出生那年,爺爷就在后院里栽下了一棵柿子树。春天悄悄融化了镶嵌在玻璃边角上的霜花,它也悄悄地破芽而出,探出小脑袋,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爷爷带着小女孩,她穿着小小的鞋子,在小柿子树旁又唱又跳,她憧憬着,欢笑着。  夏日的烈阳嚣张跋扈,小女孩躲在树荫下,兴奋地看
【中考真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请将“做一粒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文题解读】  仔细阅读题干,会注意到“人就像一粒种子”,那么半命题“做一粒____的种子”就很直白了,即“做怎样一个人”。  从题干里,会在行文与构思上得到怎样的提示?  
作为2020年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强黑马”影片,《棒!少年》拿下了“最佳纪录片”“观众选择荣誉”双料大奖,还收获了影展开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和欢呼,豆瓣8.8的高分,被网友评价为“2020最值得带孩子去看的电影”。  《棒!少年》是2020年12月11日公映的一部纪录片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前棒球国家队队长孙岭峰建立了爱心棒球基地(强棒天使队),收留了一群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书”,一种是“无字书”。“有字书”,尽管卷帙浩繁,远不止“汗牛充栋”,但毕竟还能以卷数计算;而“无字书”则充塞宇宙、囊括古今、遍布社会、总揽人生,是无法计量的。  请以“______是一本无字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任选一个名词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思路
黄昏,昏鸦回到巢穴。人们,也陆陆续续回到家中。我伏在窗前发呆,窗前,一棵树在风中飘摇。父亲回来了,他如往常一样,脱去外套,然后去浴室洗澡。他把门关上,在里面洗了好长一段时间,水流哗哗响着,屋里很静,只有灯光亮着,水声像一曲疲惫的歌,在黄昏里和着灯光潺潺地响着,唱着父亲一天的疲惫与辛劳。往常几分钟洗好的澡,父亲却足足洗了半个小时。出来后,我看见父亲的背上紫一块、红一块的,甚至有些伤痕。  “爸,你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