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知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行知教育的重要观点,同时也是其思想的核心观点。利用行知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行知教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71-01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真正的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不可少。而行知教育则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这样对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会花费很多的课堂时间在板书、教学工具的展示等方面,这种情况严重阻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利用行知教育,老师可以将需要板书的文字通过教学工具进行动态展示,直接将课堂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实践中老师可以和学生讲解,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攻破数学难点和重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一般都是直观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于数学中的抽象内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利用行知教育能够将书本中的抽象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变得更加的立体和形象,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对事物进行具体综合的分析,从具体的实践中提炼出事物的本质,这种情况明显缩短了学生的思维时间和过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中,认识不同物体和图形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多数学生对于不同的图形的特点并不能分清楚,同时也不能与生活中的图形和物体进行有效的区分。利用行知教育能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将课本中的图形进行有效的区分。如对圆形的认识老师可以将乒乓球,西瓜,鸡蛋等物品放在一起,通过这些物品更好的帮助学生区分圆形,区分出正圆和椭圆的,这样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并且能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为以后的数学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3.巩固相关教学内容。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记忆、保持、再认和回忆。但是借助行知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直接和感知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形成必要的知识网,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并能够灵活的应用。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钟表》的环节,老师可以将不同时刻应做的事情进行必要的描述,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钟表进行实践的调适,这样不仅能够将在课堂中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想像的画面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家长在家中的时候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钟表,如中午12点应该吃晚饭,早上八点半应该上课,晚上十点应该上床睡觉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时刻记忆。
4.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法和工具展开,行知教育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学习数学的规律,幫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探索”。这种改变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发现者。
例如,在《统计》中,利用行知教育,学生可以将自己所统计的内容在班级中进行必要的交流,在行知教育的要求下,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统计数据在班级中展示给所有的同学,让同学共享学习成果,同时也能进行必要的交流,查漏补缺,学生们可以在交流中不断的学习,主动的探索统计的相关规律,找出数据存在的一些规律,更好的探究事物的本质。同时在制作统计表格的时候,学生会养成主动探讨,主动学习的经验,不断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在这些转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数学素养。
5.教材处理生活化,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材的情景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如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吃饭和玩耍。在进行加减的计算的时候,虽然仅仅依靠教材学生并不能真正感知数学魅力,理解数学教学,但是如果将数学教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就会更加的理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爱吃的冰激凌,巧克力 肯德基,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事物去计算加减乘除,这些都可以将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看到教材的缩影,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陈伟.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J].科学导报,2015(12)
[2]陈婷婷.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生活教育,2014(S2)
[3]顾兴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09)
[4]桑敏之.陶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7)
[5]林秀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J].福建陶研,2013(04):3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行知教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71-01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真正的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不可少。而行知教育则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这样对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会花费很多的课堂时间在板书、教学工具的展示等方面,这种情况严重阻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利用行知教育,老师可以将需要板书的文字通过教学工具进行动态展示,直接将课堂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实践中老师可以和学生讲解,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攻破数学难点和重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一般都是直观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于数学中的抽象内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利用行知教育能够将书本中的抽象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变得更加的立体和形象,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对事物进行具体综合的分析,从具体的实践中提炼出事物的本质,这种情况明显缩短了学生的思维时间和过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中,认识不同物体和图形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多数学生对于不同的图形的特点并不能分清楚,同时也不能与生活中的图形和物体进行有效的区分。利用行知教育能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将课本中的图形进行有效的区分。如对圆形的认识老师可以将乒乓球,西瓜,鸡蛋等物品放在一起,通过这些物品更好的帮助学生区分圆形,区分出正圆和椭圆的,这样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并且能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为以后的数学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3.巩固相关教学内容。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记忆、保持、再认和回忆。但是借助行知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好的直接和感知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形成必要的知识网,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并能够灵活的应用。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钟表》的环节,老师可以将不同时刻应做的事情进行必要的描述,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钟表进行实践的调适,这样不仅能够将在课堂中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想像的画面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家长在家中的时候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钟表,如中午12点应该吃晚饭,早上八点半应该上课,晚上十点应该上床睡觉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时刻记忆。
4.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学习的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法和工具展开,行知教育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学习数学的规律,幫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探索”。这种改变能够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发现者。
例如,在《统计》中,利用行知教育,学生可以将自己所统计的内容在班级中进行必要的交流,在行知教育的要求下,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统计数据在班级中展示给所有的同学,让同学共享学习成果,同时也能进行必要的交流,查漏补缺,学生们可以在交流中不断的学习,主动的探索统计的相关规律,找出数据存在的一些规律,更好的探究事物的本质。同时在制作统计表格的时候,学生会养成主动探讨,主动学习的经验,不断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在这些转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数学素养。
5.教材处理生活化,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幅幅插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材的情景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如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吃饭和玩耍。在进行加减的计算的时候,虽然仅仅依靠教材学生并不能真正感知数学魅力,理解数学教学,但是如果将数学教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就会更加的理解,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爱吃的冰激凌,巧克力 肯德基,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事物去计算加减乘除,这些都可以将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看到教材的缩影,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陈伟.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J].科学导报,2015(12)
[2]陈婷婷.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生活教育,2014(S2)
[3]顾兴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09)
[4]桑敏之.陶行知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7)
[5]林秀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J].福建陶研,2013(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