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六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我县都得进行小学六年级的阶段性测试,以此考核学校、教师的进行业绩。学校组织小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数学的摸底测试,为了在数学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复习,学校安排我对这次小学数学的摸底测试卷,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便于在数学复习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做出相应的复习策略。
这次数学摸底测试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进教学任务,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力求通过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检测,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测试卷试题围绕检测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设计,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数学测试卷的命制情况
1.测试卷的试题结构是由常见的六种基本题型组成,即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包括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解方程)、列算式或者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另外还有一道等积变换的作图题。
2.分数分布为:填空题26%,判断题和选择题各占5%,计算题占27%,列算式或者列方程18%,解答应用题15%,作图题4%;其中基础知识部分70%,带有一定综合性部分占25%,综合性较大(含三个知识点的题),灵活性较高的部分占5%。
3.这套摸底测试题所检测的内容是小学1-12册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方面知识内容。
4.试题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第十二册数学课本中的总复习内容,试题的原型一般在例题或练习题中都可以找到的。有的试题改变了原题的条件问题,或借助用原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或改变原来的题型,如填空题改变为判断题,选择题改变为填空题等,计算题则通过改变数据而成。
二、摸底测试卷的情况如下
第一大题:失分率为47.47%,究其失分原因,首先是试题本身设计的知识面较广,所覆盖的知识点多,包括数学基本概念,相关的数学性质和规则,数量关系,几何知识,统计图表等,内容比较复杂,容易失分;其次,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在有一定综合性的运用中出错较多。比如第4题错误率特别高;第三,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如第11题的(4)题,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
第二大题:失分率为23.0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数学的概念缺乏理解,比如第2题涉及到分数大小与分数单位的关系,学生的概念不清,判断出错的较多;第4题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没有结合实际图形的变化,没有实际运用的真切体验,所以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题,出错的学生还不少。
第三题:失分率为43.08%。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3、4、5题都有一定的难度,题目的思维含量比较高,失分自然高;第二点是数形不能很好结合,比如第5题完全可以实际画一画图形,就会明白“底对应的高是多少厘米”,从而正确选择面积。
第四大题:失分率为9.35%。失分的原因是一般计算意义的失分,是由于计算不小心、书写不规范,批改计算判断失误;也有学生对运算定律不熟悉,不能正确简算等。
第五大题:失分率占33.97%。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分析所画图形与已知图形的关系,应该把先画的梯形当作已知图形,可以设定要画得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已画的梯形的高相等,根据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要画的平行四边形底是已画出的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而梯形的两底都可以通过数方格得到,这个题是以作图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面积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该题的综合性和灵和性都比较大。
第六大题:失分率占16.10%。该题是除计算题外各题失分率最低的一个题,这些题是最基本的应用题,所以失分率不算很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基本数量关系不熟造成的。
第七大题:失分率为27.44%、学生多数错在2题和3题。2题的主要错误是比与對应的对象混淆(把杨树的棵树与两种树的棵树的比当作杨树的棵树与柏树的棵树的比)。3题的主要错误是学生审题不仔细,空间观念不强,不能联系实际物体把车轮当作一个侧面着地直圆柱看待(有的学生求的是圆柱的底面积)。
三、提出以下建议
1.数学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务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防止硬背结语结论,特别注意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要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理解和掌握实习概念,分析数量关系,分析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
2.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适应较为复杂的情景。在计算方面,最基础是算得正确,但仅此是不行的,还要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能简算的要简算。在几何方面,要注意公式的形变,会顺用,也会逆用,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在应用题方面,要注意训练学生认真审题,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以合理、简洁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3.几何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试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利于学生建立起几何形体初步的空间形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要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4.注意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评价不仅能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而且有利于良好的认知心理结构的形成。从学生的试卷中,很多错误只要略加验算,便可以发现,从而进行自我纠正,但学生缺乏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使得能纠正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
总之,数学教师要从强化基础训练,提高基本技能,培养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近加强训练,进行指导,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达到小学数学的要求。
这次数学摸底测试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进教学任务,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力求通过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检测,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测试卷试题围绕检测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设计,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数学测试卷的命制情况
1.测试卷的试题结构是由常见的六种基本题型组成,即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包括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解方程)、列算式或者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另外还有一道等积变换的作图题。
2.分数分布为:填空题26%,判断题和选择题各占5%,计算题占27%,列算式或者列方程18%,解答应用题15%,作图题4%;其中基础知识部分70%,带有一定综合性部分占25%,综合性较大(含三个知识点的题),灵活性较高的部分占5%。
3.这套摸底测试题所检测的内容是小学1-12册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数的运算,代数的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方面知识内容。
4.试题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第十二册数学课本中的总复习内容,试题的原型一般在例题或练习题中都可以找到的。有的试题改变了原题的条件问题,或借助用原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或改变原来的题型,如填空题改变为判断题,选择题改变为填空题等,计算题则通过改变数据而成。
二、摸底测试卷的情况如下
第一大题:失分率为47.47%,究其失分原因,首先是试题本身设计的知识面较广,所覆盖的知识点多,包括数学基本概念,相关的数学性质和规则,数量关系,几何知识,统计图表等,内容比较复杂,容易失分;其次,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在有一定综合性的运用中出错较多。比如第4题错误率特别高;第三,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如第11题的(4)题,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
第二大题:失分率为23.0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数学的概念缺乏理解,比如第2题涉及到分数大小与分数单位的关系,学生的概念不清,判断出错的较多;第4题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没有结合实际图形的变化,没有实际运用的真切体验,所以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题,出错的学生还不少。
第三题:失分率为43.08%。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3、4、5题都有一定的难度,题目的思维含量比较高,失分自然高;第二点是数形不能很好结合,比如第5题完全可以实际画一画图形,就会明白“底对应的高是多少厘米”,从而正确选择面积。
第四大题:失分率为9.35%。失分的原因是一般计算意义的失分,是由于计算不小心、书写不规范,批改计算判断失误;也有学生对运算定律不熟悉,不能正确简算等。
第五大题:失分率占33.97%。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分析所画图形与已知图形的关系,应该把先画的梯形当作已知图形,可以设定要画得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已画的梯形的高相等,根据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要画的平行四边形底是已画出的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而梯形的两底都可以通过数方格得到,这个题是以作图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面积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该题的综合性和灵和性都比较大。
第六大题:失分率占16.10%。该题是除计算题外各题失分率最低的一个题,这些题是最基本的应用题,所以失分率不算很高,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基本数量关系不熟造成的。
第七大题:失分率为27.44%、学生多数错在2题和3题。2题的主要错误是比与對应的对象混淆(把杨树的棵树与两种树的棵树的比当作杨树的棵树与柏树的棵树的比)。3题的主要错误是学生审题不仔细,空间观念不强,不能联系实际物体把车轮当作一个侧面着地直圆柱看待(有的学生求的是圆柱的底面积)。
三、提出以下建议
1.数学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务求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防止硬背结语结论,特别注意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要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理解和掌握实习概念,分析数量关系,分析过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
2.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适应较为复杂的情景。在计算方面,最基础是算得正确,但仅此是不行的,还要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能简算的要简算。在几何方面,要注意公式的形变,会顺用,也会逆用,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在应用题方面,要注意训练学生认真审题,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以合理、简洁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3.几何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试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利于学生建立起几何形体初步的空间形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要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4.注意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评价不仅能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而且有利于良好的认知心理结构的形成。从学生的试卷中,很多错误只要略加验算,便可以发现,从而进行自我纠正,但学生缺乏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使得能纠正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
总之,数学教师要从强化基础训练,提高基本技能,培养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近加强训练,进行指导,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达到小学数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