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难点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5249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历多年的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进入了攻坚阶段,碰到一系列难题:高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够精准,师资缺乏瓶颈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成果实施推广不力等。为保证高职会计课程改革有效深入,找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充实师资力量,加大培养力度,提升整体素质,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改善实训条件,创设利于改革的大环境,才能保证有效实施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职;会计;课程改革;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17
  作者简介:严 品(1979—),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高职课程改革、审计理论与实务。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处于中高速发展状态,中小微型企业数量众多且发展迅速,会计人才也将需求旺盛。高职会计专业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会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部近两年连续发布多个相关文件,重申了“大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我国学者越来越关注课程改革,并多以课程改革新理念角度来探讨相关问题,如全面发展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等。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处在“爬坡”的攻坚阶段,反思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实属必要。
  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针对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突出的优势,在对学科体系课程进行解构并重构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新体系方面,达成了共识,为高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但改革道路仍崎岖不平,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步履艰难,出现了不少问题与现象。如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很多专业课程都采用了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强调动手能力,强调顶岗实习,但结果是学生会做了,但工作过程不能“搬家”。稍有变化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又如毕业生在与中职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竞争中,难以定位自己恰当的岗位,有的则在对接专业岗位后难以取得持续的发展等。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难点剖析
  历经多年,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进入了攻坚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改革难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反过来,教育层次、类别的区分,影响着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因此,准确的培养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在我国,本科、高职、中职教育层次中都有与会计相似的专业,而且有的高职院校就是从中职教育发展而来。因此,各教育层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难以清晰准确进行区分。有的定位为培养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做会计的人”,与中职无差别;有的则设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或方向,定位向本科看齐。不少高职会计教师对此也深感困惑,而这势必造成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根基不稳。
  2.师资陷入匮乏瓶颈,短时间内无法充分解决
  美国课程专家塔巴(Taba)认为,课程改革指整个课程图式的改造,包括设计、目的、内容、学习活动和范围等。如何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升级需求转化为高职课程培养目标,再由课程目标转化为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是高职课程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高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承担着制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并确定专业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等重要任务,因此,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但会计专业教师陷入了匮乏的瓶颈。一方面,高职教育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张,专业招生人数增长快速,使得专业教师人数相对缺乏。如此一来,专业教师的日常工作量相当繁重,对学习、研究、充分参与课程改革分身乏术。另一方面,高职的课程改革没有模板照抄,需要专业教师凭借先进的课程改革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根据国情、校情、专业情况创造性地来进行。规模扩张下的会计专业教师一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实际经验缺乏;另一部分是从行业到学校,对高职教育理念缺乏理解,研究有限。可以说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胜任系统的课程改革任务。而这些困难都不是短时间可以突破的。
  3.课改成果推广实施不力,改革难达理想效果
  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课程改革成果的有力实施也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课程开发设计可以是少数教师参与,但改革成果的推广实施要依靠全体专业教师的参与。专业教师数量上的不足、素质上的参差不齐,在时间精力上、能力水平上限制了参与效果。加之保障措施缺乏,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改革流于表面,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实训条件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专业的特殊性造成校外实训难度加大,顶岗实习受限,这些都影响了专业课改成果的普遍推广,影响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目标的实现。但这些原因既有高职院校、教师方面的微观原因,也有教育政策、投入上的宏观原因,复杂而客观,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
  三、突破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难点的几点建议
  1.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牢固课程改革基础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做会计的人”“审会计的人”“管会计的人”“研究会计的人”四大类型。第三类需求少、竞争大;而第二、第四类人才培养周期长、要求高,都不适合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而第一类需求量大,培养层次不是很高,是高职层次的合适选择要求。而区别于中职主要培养的取得从业资格证的“做会计的人”,在具备会计资格的基础上,定位还应加上一定的会计管理能力、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可以按助理会计师的标准来进行培养。
  2.充实力量,加强培养,提升素质,解决师资瓶颈
  高素质的教师力量是课程改革的保证,而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优胜劣汰、生死存亡。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课程改革,建立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培养,根据专业规模建设一支人数适当、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一环。
  3.营造大环境,保证课程改革推广实施的有效和高效
  要保证课程改革实施的有效和高效,好的环境是重要保障。一是要完善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专业教师在不减少收入的情况下减少工作量,保证充分参与课改的时间和精力;要完善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纳入工作量,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将课改成果用作晋升职称等,保证专业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改善实训条件,创新顶岗实习机制,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课程是体现高职院校一切培养理念、培养策略、培养资源的基本载体,课程改革是提升质量的关键和难点。不断反思与剖析,课程改革方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覃 川.全面发展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3):62-64.
  [2]翟海魂,石伟平.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王 平.基于教师改革信念视角的课程改革困境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4,(8):86-9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持续发生着变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在新事物不断萌生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只有不断研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核心思想贯穿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不断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才有可能打开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局面。  关键词: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军队院校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培养军校学员的军政素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新时期新形势下"强军梦"的提出又成为了摆
摘 要: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问题,关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对引导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职生在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生的心理健康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心理教育的完善,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因而,研究高职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不仅关系到高职生自我发展,更关系到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 高职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  
摘 要:在教育领域,微课主要指的是一些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内容短小精悍的视频小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自主选择学习空间的方式,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媒体环境下微课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新媒体环境下微课的应用现状入手,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微课应用
摘 要:《汉语史论集》收录了郭锡良先生关于汉语史方面的四十余篇论文,其中涉及词汇、语法、音韵、训诂以及文学语言,对汉语史的发展做了粗略的勾勒。本文主要评述郭氏论集的语法部分,将其依照词法与句法、语法研究概述、语法要素的演变以及语法演变的机制归类,以期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希望能为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汉语史;语法;语法化;述评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高校校园微公益育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积淀、发展、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高校通过无形传播、教育培训、有形实践等模式开展校园微公益德育。本文从公益感恩文化、微公益助学、微公益创业、新媒介公益平台四个方面探索如何构建高校微公益育人实效。  关键词:微公益;高校;育人实效  一、微公益文化与德育  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懂得感恩、理解、尊重他人。
摘 要:运用数与代数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学好这一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这项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认为训练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应放在首位。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提问意识;数学教学  首先,平时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情境中出现一个数学问题,老师带领学生读懂题后解决问题。学生虽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学习比较被动。如何激活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
摘 要:2010年,微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领人们进入微时代。之后,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传统社交模式,并在很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这与以往的实体创业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尝试围绕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这个主题展开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社交媒体  一、前言  近些年来,大
摘 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新课程改革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所遵循的原则。知识如浩瀚无垠的大海,书多如尘沙,浩如繁星,只有教给学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本领,学生才能成功到达彼岸。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兴趣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只有适当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