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中国在续写“改革年代”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a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在的问题的确更复杂了,但支持改革开放的人比较多,因为老百姓需要更大的改革。”1月11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傅高义来到北京,以“改革年代”为题与中国读者展开对话。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傅高义表示,这一年多来,他一直很关注中国新领导人的动态,“我相信,他们会沿着邓小平的路,继续改革。”在傅看来,尽管邓小平已去世多年,但他开辟的道路会在中国继续。
  《邓小平时代》出版后,傅高义的一些中国朋友认为他夸大了邓小平的作用。尽管如此,傅高义也从不掩饰他对邓小平的钦佩。为了研究邓小平,傅高义70岁时开始靠看《邓小平文选》学习中文。
  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傅高义对邓小平个人性格以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但同时,傅高义也没有回避当前中国改革的困难以及某些负面效果。
  他特别在书中提出,中国改革有陷入“乱象丛生的社会”的危险,在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当前和未来都面临巨大挑战。
  在该书最后一章里,傅高义提出,在邓小平退出权力舞台后,他的接班人将在未来很多年面临一系列严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腐败、民众福利(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在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这些议题显得尤为重要。
  “我把能谈的范围扩大了”
  中国新闻周刊:《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出版差不多快一年了,听说这本书的销量很不错?
  傅高义:是的。我非常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告诉我去年大概卖了71万册。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除了销量外,我想你可能更关心中国读者对它的评价。在听到的评价中,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吗?
  傅高义:我最常听的说法就是比较客观。中国的历史很复杂,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做这个工作,因为立场不同,很容易产生偏见。中国有句俗话,旁观者清。我是个旁观者,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所以可以比较客观的来分析,这是第一。
  第二呢,他们认为我用的材料比较多,采访的人比较多,特别是我用了很多外国材料,见了很多外国人,中国学者没这样的机会。有些年轻人说,我本来不知道的事,通过你的书才了解到。有些老人说,我虽然经历了那个时代,但有些事本来没有考虑过,通过你的书才重新了解到当时的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普通的读者,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研究党史的学者,有没有谈过他们的评价?
  傅高义:当面他们不说我的坏话(笑),我不知道他们相互间谈论什么,我不太了解。不过,他们告诉我,有些事情本来中国学者没有写,但是宣传部门这次让我的书出版,他们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自己也可以谈这些问题。
  另外,他们原来觉得外国人不懂中国的情况,中国很复杂。这本书让他们觉得很惊讶,他们没想到外国人也了解这么多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在《邓小平时代》之后,你还有计划再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吗?
  傅高义:这个礼拜,我会在北京和很多人谈话,离开北京后,我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研究。现在很多中国朋友,尤其是知识界的朋友,建议我应该写胡耀邦,我自己也很想写。胡耀邦在邓小平之下,他是个好人,很乐观,很热情,很多人都喜欢他。但是他自己的思想、想法,是不是合适当时的情况,那是另一件事。如果我写的话,我会客观地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有些中国朋友告诉我,你对邓小平太尊敬了,邓小平有些方面还是做的不够,也可以看看胡耀邦。胡耀邦想给地方自由多一点,发展快一点。这种想法当时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或许对将来有意义。现在,我还没看很多材料,等看完材料,跟一些人談话之后有了自己的判断,我才能写。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决定写胡耀邦,还会像《邓小平时代》这么厚吗?
  傅高义:我想不会。因为邓小平领导全中国,从70年代末一直到1992年,而胡耀邦1987年就已经下台了,而且他没有邓小平那样广泛的工作经历。第三,那个时代很多事情,我已经在《邓小平时代》那本书里面写过了,所以一些事情没必要再谈。
  另外,我妻子特别不喜欢我写这么长的书。她说我是工作迷,年纪大了,应该更多地享受一些生活,比如旅行。所以我想,她不会同意我再写这么长的书(笑)。

“反腐让大家看到希望”


  中国新闻周刊:两个月前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份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你怎么看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改革的态度?
  傅高义:十八大后,我一直很关注中国新领导人的动态。习近平上台后,第一次离开北京就去了深圳,他还在邓小平的雕塑前献了花圈。依我看,这表示他非常佩服邓小平,支持改革开放,他的意思是说,我要继续改革开放。
  最近几年,政府可能没做的事情太多。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应该加快改革,支持搞改革开放的人比较多。我相信,习近平和其他的常委会沿着邓小平的方向继续改革。但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比如以前地方没有钱,国企没有钱,所以中央的话很管用,现在底下的单位自己有钱了,所以有些事很难办。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很多构想,包括两个全新的机构,好像想做的事情比较多。但是具体效果怎么样,作为一个学者,我觉得现在判断还早一点。
  中国新闻周刊:那你认为中国下一阶段的改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傅高义:一个是遏止腐败,现在很多老百姓对腐败意见很大。不过这方面,大家已经看到了希望,但还不够。另一个是如何提高国企的效率,它们与政府的关系太密切了,应该让市场的作用扩大些。
  第三个是地方的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发生地方性的金融危机。我听说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基础不稳定,借的钱太多。   第四个是环境问题。这几天,北京的天气还不坏,但我的朋友告诉我北京的空气污染很严重。保护环境,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跟日本的关系。因为如果(中日关系)处理不好,很危险,这对中国不好,对日本、美国、全世界都不好。

“中国应继续韬光养晦”


  中国新闻周刊:刚才你谈到了反腐。这一年落马的副部级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几位之多。你认为,这样的力度能遏制住腐败吗?
  傅高义:我认为现在有希望。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宴会取消了,公车私用的现象也少很多。老百姓对这个当然支持,让他们觉得有希望。
  新领导人面对的挑战是,腐败现在已到处泛滥,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但众多干部或其家属牵涉其中,使克服这类问题变得极为困难。查处级别较高的官员,我想,一方面可以给老百姓希望,一方面震慑其他官员,避免反对的人太多。
  所以我的理解是,习近平做的的确有很大的进步。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力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个现实问题?
  傅高义:是的。我刚才提到很多知识分子都希望自由多一点。如何为自由划定界限,也是邓小平曾面对的最麻烦的问题之一,既能满足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的要求,又能让领导人维持社会秩序。
  如今现代通讯技术日臻复杂先进,新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更大,如何找到能让民众感到合理而愿意接受的边界,然后想办法守住这条得到认可的界线。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中国周边的局势一直不太稳定,包括钓鱼岛和南沙群岛。如果邓小平还健在,你认为他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傅高义:很简单,我认为他会继续韬光养晦。因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跟大国的关系,特别是跟邻国应该搞好关系,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他曾批评苏联,说他们树敌太多,所以花在军队上的钱太多了,没钱提高老百姓的生活。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觉得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压迫太多,当时中国软弱没办法,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是世界第二,二十年内可能还会超过美国。所以现在,中国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不少人会有这个想法,我也理解。
  但是我认为,从中国的利害关系说,最好的仍是邓小平的做法,跟外国搞好关系,要不然的话麻烦太多。
  我认为对中国也好,对日本也好,不要有太多的军舰、飞机,那是浪费,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好处。所以,我认为邓小平的看法和做法仍然有效,可以继续地韬光养晦。

“习近平很自信”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习近平在讲话中一方面高度评价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一方面也明确提到毛“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看?
  傅高义:我还是想谈谈邓小平的做法。他认为,要是像苏联批评斯大林一樣批评毛泽东,会产生分裂,所以他说不争论。要是我当时站在邓小平的位置,我会一样做,要不然很容易分裂。
  中国新领导人的做法,我想应该跟邓小平的差不多,尽量避免政治上的分裂。
  中国新闻周刊:你能不能简单地比较下中国几代领导人?
  傅高义:毛泽东统一中国的确是不容易,他带领军队打仗非常的聪明。但1953年以后,他打倒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在大跃进、“文革”中,很多为中国做出贡献的好干部被打倒。
  我认为邓小平找到了一条中国应该走的路。他在法国呆了五年,在苏联呆了一年,了解国外的发展情况,实行了改革开放。我认为,他的接班人基本就是沿着他开辟的路前进。
  江泽民1989年来到北京,他并没有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他做得很不错。因为当时外国的制裁,比较严重,但他仍然继续搞改革开放。尤其是1992年小平南巡谈话以后,他走的是邓小平想走的路。
  2002年胡锦涛上台。胡锦涛没有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打过仗,在大学里学得很好。他的贡献,我认为也不少,比方邓小平让一批人先富起来了,那么胡锦涛不仅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还让先富起来的人帮助其他人共同富裕,所以他采取了对农村、对西部支持的政策,并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
  习近平很自信。他是在北京长大的,在地方干过,还在军队干过,资历丰厚。现在,老百姓包括很多官员都觉得中国问题太多了,应该大胆地解决。这给了习近平一个机会,我想他会处理得很好。
其他文献
《烛烬》  作者:[匈]马洛伊·山多尔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35元  1989年2月21日,年迈多病的马洛伊·山多尔在美国圣迭戈举枪自杀。他是老欧洲和旧世界的子民,流亡海外近四十年,一直用匈牙利语写作,虽著作等身,却几近被遗忘。幸运的是,不到十年,他便出土,藉着1942年问世、此时重新出版的小说《烛烬》,从意大利和德国出发,席卷欧洲大陆,继而登陆美英,大受追捧,成了世纪之交重新被发现的大师
尼泊尔博卡拉,在安纳普尔纳峰附近滑翔的游客。图/GETTY  跟世界屋脊上的其他雪城不同,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博卡拉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深陷河谷。这里海拔只有800多米,即使是冬天,白天穿一件T恤在街上溜达足矣。  这里有全世界最廉价的“雪景房”,十来美金就可以住上一晚。高挑帅气的尼泊尔小伙Dhurba领我们登上二楼,在观景阳台上如数家珍地“指点江山”:那一连串白雪皑皑的山脉就是安纳普尔纳群山;其中最醒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终于有了答案。  “今后五年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日在首尔出席韩国经济界欢迎午餐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揭开了中国经济“十三五”期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这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官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最为明确的表述,此前均以“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说法替代。在中国公布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后,李克强说,“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
他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平时言语不多,用上海人的话说,就像“热水瓶”,内热外冷,内心对事业、对家人尤其是对夫人郁文充满着炽热的情感.  6月14日早晨,得到乔石同志逝世的消息,我心中十分悲痛,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乔石年事已高,我早知道他身体不好,住在北京医院已有经年。但他没有器质性疾病,每天上午还唱唱歌,写写大字。  也许,在他内心中,夫人郁文的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他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平时言语不多
英国《经济学人》9月5日  当美国富豪特朗普刚刚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角逐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笑话,但数周后的民调显示,他俨然已是共和党阵营中的领军人物。这使得很多美国人开始思考这位性情古怪的富商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在很多议题上,比如枪支、堕胎和医保问题上,特朗普的立场堪称“变色龙”,只有在非法移民问题上,特朗普的立场才是清晰和强硬的,那就是沿美墨边境构墙,由墨西哥政府买单。他
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导弹驱逐舰济南舰首次靠泊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开始为期5天的靠港补给休整。  在济南舰驶入吉布提港后,中国驻吉布提大使符华强率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代表等到码头迎接。  地处亚丁湾和红海要冲的吉布提港是东非重要港口之一,由于地理位置便利,港口设施完善,成为多国海军舰艇停靠补给、休整的一个重要选择地。此外,邻国埃塞俄比亚的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都要通过这里出
(资料图片)厉有为。图/asianewsphoto  厉有为曾担任过深圳第六任市长、第五任市委书记。1990年12月,厉有为在湖北省副省长任上调往深圳,出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此后,他又先后升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  厉有为在深圳特区任职的8年,正是深圳深入改革、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厉有为不仅见证了邓小平南巡,而且还经历了两场轰动全国的大辩论:一场是学者
商界精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但本周两起意外死亡,让我们突然发现,他们竟然如此脆弱。  2014年1月2日晚间,小马奔腾集团董事长李明因突发心肌梗塞离世,年仅47岁。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李明一手打造了小马奔腾广告、电视、电影三大主营业务,在投资、收购以及影院建设等方面也投入了较大心血。其领衔的小马奔腾在业界开创性地签约了一批导演、编剧,引领业界的一股潮流。  1月5日晚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发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插图/ 肖振铎  十几年前,这个人是我们那座小城市里的三线子弟,上海人。他总是塞给我他奶奶做的上海粽子,粽子一个大概有半斤,里面有一块硕大的五花肉,肥肉部分融化开来,浸透了每一粒米。这种粽子我每吃一个就要腻上大半天,但我还是想吃,因为都说那是上海人吃的。  有时候我会去他
6月5日至6月6日的两天里,在北京出席第五次中日财长对话的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出席了两场会见和一场对话。期间,出现在媒体面前的他,多次露出略带歪嘴的标志性笑容,似乎对此次北京之行感到满意。  中断三年后,中日财长对话机制在北京重启。从中日两国财长对话的细节中可以看出,虽然两国关系呈日趋缓和的态势,但现阶段两国政府仍处于交换彼此意见的阶段。  走出对话会场,中日仍需冷静处理各领域的战略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