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分析——以徐工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来源 :物流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徐工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首先分析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现实意义及“双高计划”背景下赋予工学交替模式新内涵,然后从其当前工学交替现状出发,总结工学交替教学实践存在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为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采集1970-202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药有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种证型的医案,运用传统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并探索出新的药对运用于临床治疗.方法 将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案例筛选整理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应用平台的各种运算法则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运算出新的组方96个,包含中药203味.其中中药的性味多为味甘苦、辛性寒.运算后得到新的用药组方17个,中心组合30个.结论 根据平台软件的归纳总结及演化,针对糖尿病
阐述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改革实施的几个措施.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同时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DGP在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的优势.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DGP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发病机制、治疗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DGP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以安徽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物流工程技术与装备”的教学实践为依据,界定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给出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组织与改革方案,并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到该课程中,改进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从教学实践效果看,提出的教学方式改革与探索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为此类相关课程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仙茅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中补肾之要药,苔黑酚葡萄糖苷是经仙茅根茎提取而来的一种有效酚苷类成分,在肠道内以原型吸收入血,并且具有肾脏组织分布特异性,机体虚寒状态下吸收明显增加.目前研究显示具有抗氧化、抗骨质疏松、抗抑郁、抗焦虑及免疫调节多种药理学活性,并对不同消化道癌细胞系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文章就苔黑酚葡萄糖苷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理学活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苔黑酚葡萄糖苷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以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创新能力(创新型)培养为导向,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的应用型创新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路径,并介绍了该校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绩.
指出建设产业级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以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有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介绍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以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为主线构建的“一主线、三层次、四结合、五实验室、六维度、十二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改革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肝硬化腹水(cirrhotic ascites)是一种常见的以弥漫性肝损害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辨证论治困难,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石,通过梳理我国历代相关文献、医家著作以及现代科研成果,以分析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理论框架、现将其总结为气滞血瘀、肝郁脾虚、久病及肾等病因病机理论,并结合现代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旨在完善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理清病程中的各种病理因素和标本虚实,以发挥其对于中医临床防治的指导作用.
目的 观察补肾益髓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脑红蛋白(Ngb)水平、血管内皮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对症治疗,西医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中医组加用补肾益髓汤联合针刺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中医组疗效显著优于西医组(87.50% vs 72.50%,P<0.
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入一个快速高质量发展时期,做好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需要高效培养更多跨文化交际人才.因此,高校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时就课程教学模式加以创新,特别是以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为导向,以此来更好地培育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包括交际意识、语言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最终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需要,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与人力支持,切实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文章以中医药对外传播为导向,探索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从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