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常为人所称道。的确,教师肩负着众多的职责,他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还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刘永要老师认为,“好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高尚的师德情操,能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在班级管理中,刘老师积极践行“阅读·活动·素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引领他们读更多的好书,和他们一起组织更多的班级活动,以阅读和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蔡编辑:在您的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刘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高尚的师德情操,能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蔡编辑: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
刘老师:在我的成长中,对我有比较大影响的人有很多。
第一位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建筑工人,自幼勤奋好学,小学没毕业的他,却通过自学,掌握了现代化的框架结构楼房的设计和施工的技巧。在我家所在的小镇,经由他设计和施工建起来的楼房有三四十座,父亲的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第二位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同时也是个文盲。她善良勤俭,任劳任怨,在她朴素的教育观里面,认为人学习知识多一点是没有错的,她总是鼓励我要努力学习,无条件地支持我、鼓励我。
第三位是我的大堂哥。他是一位八十年代的研究生,他的绅士风度和读书人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父亲常常让我向他学习,我也以他为榜样,每当懈怠的时候,就会想想他的成就,自己也就充满动力了。
而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件事发生在我小学二年级。那天,我提前把应该抄写的生词抄写在作业本上(现在看来应该是一种预习行为),然后在老师布置抄写任务的时候,得意地宣布自己已经做完了,结果老师用剪刀把我所有已经抄写的作业都剪掉了。从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不爱学习的孩子。家人不明白以前放学回家都坐在书桌前认真抄写生词的努力学习的孩子为何突然间变得不喜欢学习了,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老师的举动,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是这么大。如果老师对我的提前抄写的行为是表扬,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啊!老师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粗暴对待提前预习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相反的教育效果的出现。
后来,我立志要做有智慧、有方法、有情怀的好老师。
蔡编辑:有时候,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会很糟糕。教师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往往要付出很多。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想对这些苦苦挣扎的老师们说些什么?
刘老师:我所在的佛山三水华侨中学的领导比较开明,他们很支持我的工作,也鼓励我创新。但是,我依然还是可以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有些来自于学生,有些来自于家长和老师。比如说在几年前,我提倡的阅读行动,就深受学生质疑,因为学生认为阅读见效慢,不能快速提升成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作为老师,我一直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坚持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事情,后来学生不仅接受了,而且还很喜欢、很感激。从质疑不接受,到喜欢热爱,再到感激,过程曲折,但结果美好。
别人的闲言碎語我们可以少点听,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赞赏自己,也不能要求别人的步调和自己完全一致。但我们总能够做好自己。请坚持做价值引领,坚信前途光明。做好自己的本分最重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最重要。
蔡编辑: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刘老师:我曾经一度以自己所带的班级的优秀高考成绩为傲。后来才渐渐意识到,高考成绩的优秀只能体现学生优秀的一个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高考成绩优秀,而且还要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一个高分低能或者高分却空心的学生,我们很难定义他为优秀。所以,最近这几年,我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更加关注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引领他们读更多的好书,和他们一起组织更多的班级活动,以阅读和活动引领学生的发展。
蔡编辑:在老师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高原期”“瓶颈期”。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走出“高原期”“瓶颈期”的?
刘老师:我感觉我一直在路上,所以我还没有感受到所谓的高原期。但是瓶颈期是有的,就是我被评为佛山市三水区第二批名班主任(2009-2012年)之后,我曾经一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应该如何走。因为从荣誉方面来讲,区级名班主任的荣誉,在那时的我看来已经是一个普通老师的极限了,我大可以满足了。
但只要努力,总是可以不经意间为自己打开另一扇窗的。
在平凡中的坚持,在即将堕入平庸之前,不经意间的再坚持一下的行动,帮助我走出了瓶颈期。
努力和学生一起阅读,引领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并且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带班特色,为我更进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12-2013学年,我的班级因为表现出色,被评为三水区红旗团支部,学生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获得了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特等奖。2014-2015学年,我班再度被评为三水区红旗团支部,也同样获得校园文化艺术节特等奖的殊荣。永要班,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内涵,“永要进步,永远要求进步”,我们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一积极奋进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永要班的每一个同学。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有了后来的“三水区名教师培养对象”“佛山市教育科研带头人培养对象”“佛山市名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的获得。
蔡编辑:如果您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您会推荐哪些书?
刘老师:开卷有益。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书都应该读多一点,不要求自己学富五车,但是思想的积淀和理念的不断更新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原地踏步,我们以什么来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脚步呢?
蔡编辑:在您看来,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哪些?
刘老师:教师的成长路径主要包括:阅读,这是自我进步的最好路径;研修,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写作,反思和总结无处不在;分享,有分享才会有碰撞和共鸣。
刘永要,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语文教师。三水区教坛新秀,三水区第一、第二批名班主任,三水区名教师培养对象,佛山市名班主任,佛山市教育科研带头人培养对象,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永要德育联盟创建者;“阅读·活动·素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创导者和践行者,致力于引领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和班级活动,以阅读和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现在主持省级名班主任刘永要工作室,致力于引领更多的老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进而收获幸福的教育生活。
蔡编辑:在您的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刘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高尚的师德情操,能真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蔡编辑: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
刘老师:在我的成长中,对我有比较大影响的人有很多。
第一位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建筑工人,自幼勤奋好学,小学没毕业的他,却通过自学,掌握了现代化的框架结构楼房的设计和施工的技巧。在我家所在的小镇,经由他设计和施工建起来的楼房有三四十座,父亲的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第二位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同时也是个文盲。她善良勤俭,任劳任怨,在她朴素的教育观里面,认为人学习知识多一点是没有错的,她总是鼓励我要努力学习,无条件地支持我、鼓励我。
第三位是我的大堂哥。他是一位八十年代的研究生,他的绅士风度和读书人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父亲常常让我向他学习,我也以他为榜样,每当懈怠的时候,就会想想他的成就,自己也就充满动力了。
而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件事发生在我小学二年级。那天,我提前把应该抄写的生词抄写在作业本上(现在看来应该是一种预习行为),然后在老师布置抄写任务的时候,得意地宣布自己已经做完了,结果老师用剪刀把我所有已经抄写的作业都剪掉了。从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不爱学习的孩子。家人不明白以前放学回家都坐在书桌前认真抄写生词的努力学习的孩子为何突然间变得不喜欢学习了,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老师的举动,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是这么大。如果老师对我的提前抄写的行为是表扬,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啊!老师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粗暴对待提前预习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相反的教育效果的出现。
后来,我立志要做有智慧、有方法、有情怀的好老师。
蔡编辑:有时候,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会很糟糕。教师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往往要付出很多。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想对这些苦苦挣扎的老师们说些什么?
刘老师:我所在的佛山三水华侨中学的领导比较开明,他们很支持我的工作,也鼓励我创新。但是,我依然还是可以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有些来自于学生,有些来自于家长和老师。比如说在几年前,我提倡的阅读行动,就深受学生质疑,因为学生认为阅读见效慢,不能快速提升成绩,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作为老师,我一直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坚持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事情,后来学生不仅接受了,而且还很喜欢、很感激。从质疑不接受,到喜欢热爱,再到感激,过程曲折,但结果美好。
别人的闲言碎語我们可以少点听,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赞赏自己,也不能要求别人的步调和自己完全一致。但我们总能够做好自己。请坚持做价值引领,坚信前途光明。做好自己的本分最重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最重要。
蔡编辑: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刘老师:我曾经一度以自己所带的班级的优秀高考成绩为傲。后来才渐渐意识到,高考成绩的优秀只能体现学生优秀的一个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高考成绩优秀,而且还要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一个高分低能或者高分却空心的学生,我们很难定义他为优秀。所以,最近这几年,我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更加关注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引领他们读更多的好书,和他们一起组织更多的班级活动,以阅读和活动引领学生的发展。
蔡编辑:在老师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高原期”“瓶颈期”。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走出“高原期”“瓶颈期”的?
刘老师:我感觉我一直在路上,所以我还没有感受到所谓的高原期。但是瓶颈期是有的,就是我被评为佛山市三水区第二批名班主任(2009-2012年)之后,我曾经一度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应该如何走。因为从荣誉方面来讲,区级名班主任的荣誉,在那时的我看来已经是一个普通老师的极限了,我大可以满足了。
但只要努力,总是可以不经意间为自己打开另一扇窗的。
在平凡中的坚持,在即将堕入平庸之前,不经意间的再坚持一下的行动,帮助我走出了瓶颈期。
努力和学生一起阅读,引领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并且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带班特色,为我更进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12-2013学年,我的班级因为表现出色,被评为三水区红旗团支部,学生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获得了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特等奖。2014-2015学年,我班再度被评为三水区红旗团支部,也同样获得校园文化艺术节特等奖的殊荣。永要班,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内涵,“永要进步,永远要求进步”,我们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一积极奋进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永要班的每一个同学。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有了后来的“三水区名教师培养对象”“佛山市教育科研带头人培养对象”“佛山市名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的获得。
蔡编辑:如果您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您会推荐哪些书?
刘老师:开卷有益。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书都应该读多一点,不要求自己学富五车,但是思想的积淀和理念的不断更新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原地踏步,我们以什么来适应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脚步呢?
蔡编辑:在您看来,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哪些?
刘老师:教师的成长路径主要包括:阅读,这是自我进步的最好路径;研修,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写作,反思和总结无处不在;分享,有分享才会有碰撞和共鸣。
刘永要,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语文教师。三水区教坛新秀,三水区第一、第二批名班主任,三水区名教师培养对象,佛山市名班主任,佛山市教育科研带头人培养对象,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永要德育联盟创建者;“阅读·活动·素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创导者和践行者,致力于引领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和班级活动,以阅读和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现在主持省级名班主任刘永要工作室,致力于引领更多的老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进而收获幸福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