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长安东安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莲花山脚下,毗邻长安体育公园。学校占地26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8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学校创建于2001年秋季,隶属东安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学校保持良好发展势态,高瞻远瞩,坚定政治立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悦读经典,点亮生命”的品牌建设新思路,朝着“建品牌学校,树区域标杆”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内涵深厚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第一,战略堡垒,争先创优。学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共东莞市长安东安小学党支部成立于2021年1月,支部书记由学校江诗雄校长担任,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进模范作用。党支部建立以来,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的创先争优活动;全面组织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第二,立德修身,潜心育人。党的引领,推动师生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尤其体现在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上。一方面,学校紧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系统学习,强化教师的思想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镇教育部门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其中,郑佳院老师荣获镇师德微视频制作大赛一等奖;韦文娟、薛春慧两名教师荣获二等奖;黄小华、张士珍等八名教师分别荣获镇师德征文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另一方面,学校持续化地开展“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心灵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江诗雄同志坚持每学期为少先队员授“思政教育第一课”;借助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廉洁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爱国、爱家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学校先后组织少先队员到将军山烈士陵园扫墓,去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参观等,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精准托管,特色发展
2016年9月,随着《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委托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我校乘着教育托管的春风,与长安镇第二小学隆重签约,有幸成为第一批托管试点学校,开启了“名校 民校”的发展新模式。托管三年,学校逐具名校“基因”,深受广大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多方彰显,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成长。
1.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在长安二小托管委员会的引领下,经过托管专家团队的充分论证,认为推动我校办学品质提升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也最符合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实际需要的杠杆就是阅读,于是学校确立了“悦读经典,点亮生命”的品牌特色,提出了“1 7”的发展模式(“1”就是“悦读经典,点亮生命”的品牌建设,“7”就是指学校七大品牌项目,分别是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引领、高效课堂建设、多元活动平台建设和家校合作共育),助推学校品质发展。目前,学校悦读特色建设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2.名师引领,梦想起航
在托管团队的帮助下,托管委员会成立了特色发展专家团队,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闫德明教授、全国名校长刘俭国、江苏省特级教师辜伟节等,学校还聘请了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尹庆华老师为“悦读”特色课程指导专家,在专家组引领指导下,悦读课程得以有效开展,许多班级还出版了《悦读书吧》《班级书吧》等刊物。此外,学校还先后邀请了赵志祥、曹阳明、易志军等名师来校进行专题培训、学术研讨、课例展示等系列活动。
3.悦读育人,特色发展
学校把阅读放在学校的正中央,打通三间班级教室建设成为富有文学气息的现代化图书馆。积极打造“进馆阅读”“入室阅读”“候车阅读”“班级图书角”“书香家庭”等悦读文化,逐步形成“处处是读书之地,人人皆有书可读”的良好阅读氛围。此外,学校特色悦读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向国学经典致敬”的开学礼、世界读书日暨“千人诵读”、教师悦读分享会、毕业生赠书仪式、班级悦读分享课、学生阅读考级等。
三、品智教育,逐梦前行
品智教育是高品质、智慧型的教育,是长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追求。我校紧紧追随长安镇“品智发展,特色教育”的教育改革方向,尝试在品智课堂、品智教研、品智教师、品智少年等方面开拓新渠道。
1.品智课堂,匠心独运
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提升教师素养、突出多元评价,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是我校品智课堂建设的终极目标。
第一,深入一个理念,聚焦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聚焦于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度教学。
第二,实施两大方案,夯实教师基础。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通过实施《东安小学“青蓝工程”结对方案》和《东安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执教能力。
第三,优化三大机制,全面托底提升。优化备课组机制,壮大科组长、年级备课组长队伍,鼓励通過集体备课,形成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授课新模式;优化教学效果监督机制,以绩效考评为切入口,强化教师的日常课堂监督考核,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态势;优化教师研训机制,加强校本主题研训,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研训模式,开展系列性、主体化的教师研训活动。 第四,开展四大活动,促进教师成长。开展教师素养大赛、新教师见面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校本课例研讨四大活动,分层次、分阶段、多角度、多元化,促使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品智教研,互研共享
教研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高效的教研,能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学校在优化教研队伍、聚焦校本教研、聚焦教研联盟、聚焦课题研究上大胆创新。
第一,优化教研队伍。学校按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配足学科教研组长,优化年级教师队伍,根据教师的年龄、资历、专业水平等特点,形成一支团结进取、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教师梯队。
第二,聚焦校本教研。学校对科组教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以“同年级、同学科组共研共训”模式取代以往的集体教研,每周均固定两节研训时间,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对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等领域进行组内研讨,形成浓厚的教研互助氛围。其中韦文娟、王慧容、刘伟露三名教师在长镇小学英语微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谢文美老师制作的课件在东莞市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在东莞市民办教育协会论文评比活动中,谢文美老师荣获一等奖,黄丹老师荣获三等奖;在长安镇道德与法治学科优选课评比活动中,易宛增老师荣获二等奖,温丽婷老师荣获三等奖。
第三,聚焦教研联盟。加强与长安二小、实验小学等公办学校的教研帮扶,形成联盟合力,着力开展“1 N”的联盟教研模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如参加长安公办学校、优质民办学校教研研讨、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王长涛来校作作文专题讲座、承担滨海片区英语专题讲座、承担滨海片区道法视导活动等,促进区域内的教师交流,提高教研质量。
第四,聚焦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注重问题导向,聚焦课堂,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增强目标意识、文献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成果意识,切实强化教科研工作对于质量提升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努力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与科研潜力。李萍老师的课题《小学语文“美读”教学策略研究》获批为东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且达到预期效果,并顺利结题;江诗雄校长积极参加长安二小袁肖娟名校长工作室《学本评估视角下的课程改进研究》立项课题的学习研讨。
3.品智教师,砥砺奋进
遵循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着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成长体系、构建品智骨干教师为抓手,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队伍。
第一,着力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师招聘环节,注重教师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留住优秀人才,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申报市镇两级教龄津贴,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
第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五措并举,形成教师专业成长闭环。“一课三磨”,不仅打磨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也提升团队凝聚力。“素养大赛”,通过系列比赛、培训及校本研训,实现从“过关”到“过硬”的提升。“青蓝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新教师,快速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科教研”,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阅读撰写”,积极开展读书沙龙及课后学习反思,鼓励教研创新。
第三,建立教师成长体系。聚焦“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逐步建构了“一备二听三评四赛五引”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一“备”,备课设计夯根基。学校通过年级常态课巡查和业务资料检查等途径,对新、青年的备课进行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听”,听课跟进提素质。学校要求每一位新青年教师先听后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评”,评课研讨促改进。学校通过集体教研、联盟教研、观摩公开课等途径,剖析课堂,反复打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赛”,赛课比武展风采。学校开展新、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五“引”,引领成长重内涵。通过读书沙龙活动,促使新青年教师通过坚持阅读获得灵魂的持续补给和滋养。优先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外出观摩学习提高教育视野,开阔思路。
第四,构建教师发展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造就一支在教育科研、学科引领、专业水平和教学成绩等方面突出的教师梯队人才。根据《东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三大阶段:一是成长奠基期。锻造教师基本功,打造专业水平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的教师梯队,在学校优秀教师参评上予以体现;二是能力提升期。鼓励老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职位晋升和职称评定上具有巨大潜力;三是综合发展期。不断磨练自我,发挥专业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的评选,鼓励教师参与长安镇特聘人才竞选,施展自我才华。我校张士珍、谭秋丰、冯文杰等老师分别被评为“长安镇先进教育工作者”“长安镇优秀教师”“长安镇优秀班主任”等;廖爱云老师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韦文娟老师被评选为“东莞市优秀教研组长”。
4.品智少年,笃行致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努力培养具有意志坚韧、乐观向上、自主灵动、身心健康、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品智少年。
第一,打造多元活动平台。学校积极打造“6 2 N”的多元活动平台。“6”是指六大品牌项目,每年级承担一项目;“2”是指学校的两大活动体系架构,分别是春季学期的悦读文化节和秋季学期的科技体育节;“N”是指在这些基础上的“N”个实践平台,如元旦文艺汇演、缅怀革命先烈、各项赛事参赛、表演、展示等等内容,為孩子健康而又聪慧的人生奠基。
第二,构建特色学校社团。学校以“悦读经典”为中心,在完成基础课程和悦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团课程发展。截止目前,学校已完成了健美操、武术、茶道礼仪、创客科技、舞蹈、古诗词、儿童剧、书法、绘画等社团的建设。 第三,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齐开足学校体育课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建立健全家校联合机制,每周布置定量的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学生有序加强体育锻炼;举行体育艺术节,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爱锻炼的好习惯。
第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劳动的习惯。
第五,全面发展喜结硕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学科竞赛、科技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参加上级各项竞赛活动及评比成绩斐然。据统计,自2019年秋季至今,师生获奖达265人次。如健美操社团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联赛(东莞站),荣获省团体总分第三名、市团体总分一等奖;书法社团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汉字规范书写大赛,获硬笔书法小学组一等奖;儿童剧社团演绎的心理剧《小海云变“心”记》获东莞市校园心理剧比赛一等奖;古诗词代表队在长安镇莲溪诗词大会决赛中,荣獲特等奖,并代表长安镇参加滨海片区比赛;在长安镇英语口语大赛中,斩获5个特等奖,占特等奖数的半壁江山;法治小品大赛获镇特等奖;镇青少年科技创新创客大赛,有7项创造作品有分别荣获二、三等奖等。
第六,家校合力共育未来。学校以“家长志愿者护学岗”“父母学堂”“班亲活动”“东安文化大讲堂”四大模块为主导,构筑全方位的家校合作平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家教水平,形成强大合力,助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
道路对了,不会遥远。东安小学作为长安镇办学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航母”学校,为长安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为长安镇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东安小学的发展前景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特色创建落地开花,如何让规模如此大的学校品质发展,如何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等等,都希望得到专家组的指点,为东安小学的高质量发展提出高贵的意见与建议。
一、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第一,战略堡垒,争先创优。学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共东莞市长安东安小学党支部成立于2021年1月,支部书记由学校江诗雄校长担任,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进模范作用。党支部建立以来,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的创先争优活动;全面组织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第二,立德修身,潜心育人。党的引领,推动师生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尤其体现在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上。一方面,学校紧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系统学习,强化教师的思想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镇教育部门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其中,郑佳院老师荣获镇师德微视频制作大赛一等奖;韦文娟、薛春慧两名教师荣获二等奖;黄小华、张士珍等八名教师分别荣获镇师德征文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另一方面,学校持续化地开展“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心灵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江诗雄同志坚持每学期为少先队员授“思政教育第一课”;借助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廉洁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爱国、爱家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学校先后组织少先队员到将军山烈士陵园扫墓,去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参观等,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精准托管,特色发展
2016年9月,随着《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委托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我校乘着教育托管的春风,与长安镇第二小学隆重签约,有幸成为第一批托管试点学校,开启了“名校 民校”的发展新模式。托管三年,学校逐具名校“基因”,深受广大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多方彰显,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成长。
1.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在长安二小托管委员会的引领下,经过托管专家团队的充分论证,认为推动我校办学品质提升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也最符合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实际需要的杠杆就是阅读,于是学校确立了“悦读经典,点亮生命”的品牌特色,提出了“1 7”的发展模式(“1”就是“悦读经典,点亮生命”的品牌建设,“7”就是指学校七大品牌项目,分别是学校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引领、高效课堂建设、多元活动平台建设和家校合作共育),助推学校品质发展。目前,学校悦读特色建设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2.名师引领,梦想起航
在托管团队的帮助下,托管委员会成立了特色发展专家团队,有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闫德明教授、全国名校长刘俭国、江苏省特级教师辜伟节等,学校还聘请了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尹庆华老师为“悦读”特色课程指导专家,在专家组引领指导下,悦读课程得以有效开展,许多班级还出版了《悦读书吧》《班级书吧》等刊物。此外,学校还先后邀请了赵志祥、曹阳明、易志军等名师来校进行专题培训、学术研讨、课例展示等系列活动。
3.悦读育人,特色发展
学校把阅读放在学校的正中央,打通三间班级教室建设成为富有文学气息的现代化图书馆。积极打造“进馆阅读”“入室阅读”“候车阅读”“班级图书角”“书香家庭”等悦读文化,逐步形成“处处是读书之地,人人皆有书可读”的良好阅读氛围。此外,学校特色悦读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向国学经典致敬”的开学礼、世界读书日暨“千人诵读”、教师悦读分享会、毕业生赠书仪式、班级悦读分享课、学生阅读考级等。
三、品智教育,逐梦前行
品智教育是高品质、智慧型的教育,是长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追求。我校紧紧追随长安镇“品智发展,特色教育”的教育改革方向,尝试在品智课堂、品智教研、品智教师、品智少年等方面开拓新渠道。
1.品智课堂,匠心独运
坚持有教无类、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提升教师素养、突出多元评价,让师生享受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是我校品智课堂建设的终极目标。
第一,深入一个理念,聚焦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聚焦于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度教学。
第二,实施两大方案,夯实教师基础。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通过实施《东安小学“青蓝工程”结对方案》和《东安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执教能力。
第三,优化三大机制,全面托底提升。优化备课组机制,壮大科组长、年级备课组长队伍,鼓励通過集体备课,形成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授课新模式;优化教学效果监督机制,以绩效考评为切入口,强化教师的日常课堂监督考核,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态势;优化教师研训机制,加强校本主题研训,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研训模式,开展系列性、主体化的教师研训活动。 第四,开展四大活动,促进教师成长。开展教师素养大赛、新教师见面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校本课例研讨四大活动,分层次、分阶段、多角度、多元化,促使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品智教研,互研共享
教研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高效的教研,能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服务。学校在优化教研队伍、聚焦校本教研、聚焦教研联盟、聚焦课题研究上大胆创新。
第一,优化教研队伍。学校按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配足学科教研组长,优化年级教师队伍,根据教师的年龄、资历、专业水平等特点,形成一支团结进取、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教师梯队。
第二,聚焦校本教研。学校对科组教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以“同年级、同学科组共研共训”模式取代以往的集体教研,每周均固定两节研训时间,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对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等领域进行组内研讨,形成浓厚的教研互助氛围。其中韦文娟、王慧容、刘伟露三名教师在长镇小学英语微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谢文美老师制作的课件在东莞市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在东莞市民办教育协会论文评比活动中,谢文美老师荣获一等奖,黄丹老师荣获三等奖;在长安镇道德与法治学科优选课评比活动中,易宛增老师荣获二等奖,温丽婷老师荣获三等奖。
第三,聚焦教研联盟。加强与长安二小、实验小学等公办学校的教研帮扶,形成联盟合力,着力开展“1 N”的联盟教研模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如参加长安公办学校、优质民办学校教研研讨、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王长涛来校作作文专题讲座、承担滨海片区英语专题讲座、承担滨海片区道法视导活动等,促进区域内的教师交流,提高教研质量。
第四,聚焦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注重问题导向,聚焦课堂,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增强目标意识、文献意识、规范意识、团队意识、成果意识,切实强化教科研工作对于质量提升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努力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与科研潜力。李萍老师的课题《小学语文“美读”教学策略研究》获批为东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且达到预期效果,并顺利结题;江诗雄校长积极参加长安二小袁肖娟名校长工作室《学本评估视角下的课程改进研究》立项课题的学习研讨。
3.品智教师,砥砺奋进
遵循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着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成长体系、构建品智骨干教师为抓手,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队伍。
第一,着力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师招聘环节,注重教师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留住优秀人才,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申报市镇两级教龄津贴,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
第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五措并举,形成教师专业成长闭环。“一课三磨”,不仅打磨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也提升团队凝聚力。“素养大赛”,通过系列比赛、培训及校本研训,实现从“过关”到“过硬”的提升。“青蓝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新教师,快速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学科教研”,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阅读撰写”,积极开展读书沙龙及课后学习反思,鼓励教研创新。
第三,建立教师成长体系。聚焦“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逐步建构了“一备二听三评四赛五引”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一“备”,备课设计夯根基。学校通过年级常态课巡查和业务资料检查等途径,对新、青年的备课进行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听”,听课跟进提素质。学校要求每一位新青年教师先听后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评”,评课研讨促改进。学校通过集体教研、联盟教研、观摩公开课等途径,剖析课堂,反复打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赛”,赛课比武展风采。学校开展新、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五“引”,引领成长重内涵。通过读书沙龙活动,促使新青年教师通过坚持阅读获得灵魂的持续补给和滋养。优先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通过外出观摩学习提高教育视野,开阔思路。
第四,构建教师发展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造就一支在教育科研、学科引领、专业水平和教学成绩等方面突出的教师梯队人才。根据《东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三大阶段:一是成长奠基期。锻造教师基本功,打造专业水平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的教师梯队,在学校优秀教师参评上予以体现;二是能力提升期。鼓励老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职位晋升和职称评定上具有巨大潜力;三是综合发展期。不断磨练自我,发挥专业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的评选,鼓励教师参与长安镇特聘人才竞选,施展自我才华。我校张士珍、谭秋丰、冯文杰等老师分别被评为“长安镇先进教育工作者”“长安镇优秀教师”“长安镇优秀班主任”等;廖爱云老师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师”;韦文娟老师被评选为“东莞市优秀教研组长”。
4.品智少年,笃行致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努力培养具有意志坚韧、乐观向上、自主灵动、身心健康、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品智少年。
第一,打造多元活动平台。学校积极打造“6 2 N”的多元活动平台。“6”是指六大品牌项目,每年级承担一项目;“2”是指学校的两大活动体系架构,分别是春季学期的悦读文化节和秋季学期的科技体育节;“N”是指在这些基础上的“N”个实践平台,如元旦文艺汇演、缅怀革命先烈、各项赛事参赛、表演、展示等等内容,為孩子健康而又聪慧的人生奠基。
第二,构建特色学校社团。学校以“悦读经典”为中心,在完成基础课程和悦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团课程发展。截止目前,学校已完成了健美操、武术、茶道礼仪、创客科技、舞蹈、古诗词、儿童剧、书法、绘画等社团的建设。 第三,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齐开足学校体育课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建立健全家校联合机制,每周布置定量的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学生有序加强体育锻炼;举行体育艺术节,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体育运动,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爱锻炼的好习惯。
第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劳动的习惯。
第五,全面发展喜结硕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学科竞赛、科技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参加上级各项竞赛活动及评比成绩斐然。据统计,自2019年秋季至今,师生获奖达265人次。如健美操社团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联赛(东莞站),荣获省团体总分第三名、市团体总分一等奖;书法社团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汉字规范书写大赛,获硬笔书法小学组一等奖;儿童剧社团演绎的心理剧《小海云变“心”记》获东莞市校园心理剧比赛一等奖;古诗词代表队在长安镇莲溪诗词大会决赛中,荣獲特等奖,并代表长安镇参加滨海片区比赛;在长安镇英语口语大赛中,斩获5个特等奖,占特等奖数的半壁江山;法治小品大赛获镇特等奖;镇青少年科技创新创客大赛,有7项创造作品有分别荣获二、三等奖等。
第六,家校合力共育未来。学校以“家长志愿者护学岗”“父母学堂”“班亲活动”“东安文化大讲堂”四大模块为主导,构筑全方位的家校合作平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家教水平,形成强大合力,助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
道路对了,不会遥远。东安小学作为长安镇办学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的“航母”学校,为长安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为长安镇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东安小学的发展前景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特色创建落地开花,如何让规模如此大的学校品质发展,如何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等等,都希望得到专家组的指点,为东安小学的高质量发展提出高贵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