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谢赫六法”在化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方法是教学价值观念的体现,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机的融合,对传承经典、创新教学形式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将化妆教学置于“谢赫六法”的传统艺术语境中,意在思考二者语境转换的可能性,探求“六法”思想与化妆教学的契合点,展开教学方法的构想。
  [关    键   词]  化妆教学;“谢赫六法”;语境转换;借鉴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84-02
   化妆课程作为高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课题。纵观当下,化妆课堂涵盖了示范教学、情境教学、竞赛教学、项目教学等各种方法,可谓与时俱进、锐意求新。然而,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传统的土壤,我们在努力探求新的教学途径的同时,不妨回望一下历史,在广博的传统艺术理论中吸收营养,找到传统艺术与当代教育的契合点,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阔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具有积极而独特的现实意义。
   熟悉中国美术史的人应该对“六法论”并不陌生,是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绘画创作与品评标准的重要理论,也称“谢赫六法”。以笔者多年从事绘画与化妆教学的体悟和思考,认为 “六法论”对当前化妆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一、“谢赫六法”的主旨思想在宏观上对化妆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作为传统美术理论的经典,“谢赫六法”对中国画的创作(特别是人物画)和美术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所谓“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从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到用笔刻画形象结构与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等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体现了“形神兼备”的中国绘画美学思想。 “谢赫六法”言简意赅,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思想对艺术的影响已然超越了绘画的范畴,广泛地辐射到其他的艺术门类,化妆造型也不例外。
   化妆是一门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专业,是化妆师运用特定的造型技巧和方法将自己的审美趣味创造性地反映在人物面部的过程,其中包括构思、造型、着色、深入刻画、整体调整等多个环节,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化妆师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功底。尽管化妆与绘画在创作目的、表现媒介、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在艺术审美和技术表现上却有着相似的创作要求和评价标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可以说化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绘画,成功的化妆造型应该是对人物由内而外的塑造,是形象的气质神韵和化妆技巧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化妆造型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高度契合了“六法论”的主旨思想,因此,化妆教学从“六法論”的视野出发,将“六法”理论引申、转换到教学实践中,对创新和构建兼具时代特点与人文特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具有可行的指导作用。
   二、“谢赫六法”在化妆教学中的语境转换和应用
   (一)以“气韵生动”为化妆教学的审美培养目标
   “气韵生动”是“六法论”的核心,也是其灵魂所在,意指刻画人物要把对象的精神面貌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气韵生动”置于“六法”之首,重在阐明绘画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的描绘,更关键的是对本质生命的把握,也就是“神”的体现。化妆也是如此,老一辈化妆艺术家王希钟在《影视化妆技巧》中说:“艺术形象的功用是造型—表情—达意,造型是手段,表情、达意是目的。”著名化妆师徐晶也曾在《生命的化妆》一书中强调“将化妆超越单纯漂亮的境界,追求生命的化妆,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可以说,努力贴近人的本质,塑造天人合一的、个性化的形象是化妆艺术的最高追求。因此,化妆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建立“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下:(1)指导学生进行化妆对象与创作形象的综合分析,找到二者在外部形象与气质风貌上的差异,围绕如何解决差异化的问题,确定化妆思路和造型方法,把握整体,做到“意在笔先”。(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熟悉化妆对象的五官形态、表情习惯、脾气性格等特点,了解其对创作形象的理解和看法,从中得到启发,获取刻画“神情”的形态依据。(3)培养学生的“形象共塑”意识,通过与化妆对象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其充分了解化妆师的创作意图,领会化妆造型所要表达的“神”之所在,从而借助外形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以“骨法用笔”为化妆教学的技法训练宗旨
   “骨法用笔”是具体的绘画方法,一指刻画人物要从结构出发,用笔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形体,二是说明用笔的艺术性,依靠用笔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化妆作为造型艺术,运用绘画原理进行形象塑造是最基本、常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造型技巧、探索造型规律是化妆教学必需的过程和内容,其中用笔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线条、块面以及明暗、色彩只有准确、生动地用在结构上才能很好地体现化妆效果。“骨法用笔” 可以增强妆面的结构感、体积感,也是提高化妆造型准确度和艺术感的有效手段。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下:(1)通过解剖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头、面部生理结构,掌握骨骼生长的基本特点和肌肉运动的一般规律,具备基本的解剖知识。(2)结合骨骼妆、肌肉妆的教学进行用笔方法的训练,通过对凹凸结构变化的分析、刻画,使学生理解用笔的目的和作用,在线条的描绘勾勒和色彩的铺设晕染过程中强调形态轮廓和内在结构,注意结构之间的穿插、连接,避免表面化、无根据的用笔用色。(3)加强线条表现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线条节奏感的认识,结合不同妆面的练习,逐步掌握线条造型的特性,运用线条的虚实轻重、长短曲直、粗细强弱变化表现穿插起伏、抑扬顿挫的造型美感。(4)在技法训练的过程中,以把握结构、准确造型、生动用笔为宗旨,培养学生遵循造型规律、落笔严谨肯定的化妆思维和习惯。    (三)以“应物象形”为化妆教学的造型训练依据
   “应物象形”可以理解为形象的描绘要与反映的对象“形似”,“形”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无论是具象还是意象的表达,都需要通过“形”的刻画得以体现,绘画如此,化妆也一样。“形似”是“神似”的基础,比如肖像化妆,是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为依据,形象塑造力求还原真实的人物形象,突出特点就是“象”,化妆师通过真实、准确的外形塑造改变演员的神情、气质,以“形似”诱发“神似”,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再如模拟化妆,是模仿现实物象(动物、植物、非生物等)的形象特点,或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魔幻、神话形象的塑型,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和想象,但其依据还是客观的“象”;时尚创意化妆虽不写实,但造型元素往往是提取了客观物象中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对客观形象的创造性表现。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下:(1)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快速观察、记忆和把握物象特征的习惯,提高用简练、概括的线条进行形象表现的能力。(2)注重化妆基础技能的训练,通过五官刻画分步练习、妆面整合到整妆造型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写实化妆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夯实化妆造型的基础。(3)通过装饰图案、设计构成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观察视角和造型观念,培养学生从物象中提取造型元素并运用形式规律在对应与感应之中进行“超乎象外,得乎其中”的写意造型能力。(4)加强学生对绘画化妆、立体化妆(毛发、塑型)以及数码化妆(电脑多媒体成像)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化妆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完成多样、复杂的形象塑造。
   (四)以“随类赋彩”为化妆教学的色彩训练思路
   “随类赋彩”在绘画中是说着色的思路和方法,即施色赋彩应根据描绘对象和创作意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以此达到表现画境、画意的目的。色彩与化妆也一样,恰当的用色可以使造型更加准确生动,丰富视觉效果,增强形象的感染力。比如,在面部施以红润的底色会给人健康的感觉,而苍白的色彩常常用来表现虚弱和病容;利用冷色收缩暖色膨胀、浅色凸起深色凹陷的色彩视觉原理可以进行结构形态的塑造和修饰;运用色彩联想和心理感知的特性能够制造或典雅稳重、或明丽欢快等不同的妆容意境,起到营造、渲染妆容氛围的作用。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下:(1)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色彩基础知识,了解色彩在化妆中的作用和意义,具备利用色彩属性进行化妆色彩配置的基本能力。(2)进行客观色彩的模拟训练,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自然与客观环境中色彩的基本特点和表现规律,比如植物、动物色彩的构成和分类、人在不同情境下的面色变化等,将这些色彩提炼转化为写实性的妆面色彩。(3)进行色彩的写意虚拟训练,指导学生在色彩联想、心理感知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提取色彩元素,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设计妆面色彩。比如,运用红色系表现热烈奔放的情绪、白色表现纯粹和虚无的状态、金属色彩表现工业感等,实现对妆面主观色彩的自由表达。
   (五)以“经营位置”为化妆教学的形象布局训练要求
   “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章法、布局,也称“构图”。通过思考、推敲将画面结构安排布置达到最佳状态,是绘画创作的重要手段和常用技巧,一幅画作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美感往往集中体现在结构布局上。化妆也是同理,化妆是运用点、线、面、体各种形态与色彩元素完成形象塑造的,各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化妆风格的形成和造型意蕴的表达。比如,古典造型多采用平衡、对称式结构;相同的形态或色彩在不同的部位反复运用就会形成节奏感,产生韵律之美。合理而巧妙的结构布局是化妆造型趋于完美的重要因素。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下:(1)通过构成课教学训练学生对点、线、面、体造型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进行平面绘画、立体材料拼接等有针对性的结构布局练习,比如点的疏密大小排列、线条的长短曲直穿插、体的形状变化和空间组合等。(2)进行各局部之间形态比例变化的化妆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五官、发型及配饰等局部形态的比例安排和结构布局的基本规律。比如,眉毛与眼睛距离较近会给人深邃、紧张的感觉;两眼距离太远容易显得结构松散,缺少立体感;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气质的发型通常结构简洁、体量轻盈等。(3)进行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和结构布局变化的化妆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五官、发型及配饰各局部与脸型、头型的整体比例关系和组织构成的基本规律。比如,五官越小脸型显得越大、发型体量越大脸型显得越小等。
   (六)以“传移模写”为化妆教学的综合训练方法
   六法之最后一法“传移模写”,是对绘画构思、心象的外化和落实,“传移”是目的,“模写”是手段和方法,还可以理解为运用模写临摹的方式去研究、体验优秀的作品,學习其风格和表现技法,融会贯通,转化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此法用于化妆教学,有助于对学生创作构思、技法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择善而从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和学习成效的提高。教学思路和方法如下:(1)选择不同风格类型的化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图文资料的记录整理,逐步形成认知积累。比如,老年妆在结构塑造和皱纹刻画上的基本规律;新娘妆在色彩运用、发式造型和饰品搭配上的特点等。(2)进行妆面的临摹训练,根据阶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化妆范本,让学生通过多次临摹进行体会、记忆,进而默画出妆面效果。临摹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妆效果的直观感受,摹仿妆面用笔用色的方法,快速掌握某一类化妆在面部形态和色彩表现上的基本规律。(3)指导学生参照经典化妆案例,模拟其化妆风格和表现技法,借鉴转化到自己的化妆实践中。比如经典音乐剧《猫》、电影《阿凡达》的化妆对学习和创作仿生类的造型都是很好的参考案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对化妆教学展开粗浅构想,真正将“六法”思想融入课堂,使二者在当代教育的语境下产生共鸣,取得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细化、落实。学习、借鉴传统只是手段,吸收、突破由此而产生新思维、新观念才是目的所在,也是寻求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刚.谢赫“六法”义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2]徐家华.化妆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周生力.形象设计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王希钟.影视化装技巧[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5]徐晶.生命的化妆[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采用大学生家庭责任心问卷与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研究大学生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心的关系。结果显示,情感性与婚姻性的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规划都存在显著正相关,面子性的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认知、责任规划呈显著负相关,功利性的恋爱动机与责任认知显著负相关。  [关 键 词] 大学生;恋爱动机;家庭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大众化、创新化、结构化推进,不断满足全国人民多元化的素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因素之一,学校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演变,为满足社会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现代职业本科教育也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投入社会工作之中。而现代职业本科教育理念对于职业大学学生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大学学生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职业大学的管理模式同样也应与时俱进,不断
[摘 要]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新阶段功能的增强和应用的发展,逐渐出现的“互联网+”传统行业不仅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激烈,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如何应用新形势下的“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解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培养优秀研究生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关注的焦点。以此问题进行初步讨论,首先分析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现状,接着阐述
[摘 要]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性强、适用范围广,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融通。从课程融合、课程体系构建、考核模式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四个方面探究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课程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在油画专业方面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对油画专业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最终找到最适合学生,同时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油画写生的练习。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学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校转变教育教学方法。然而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知识学习型教学模式,将该类教学模式应用到语言教育与学习中,无法体现应用价值。分析实践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此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实践型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