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画卷。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面临消亡乃至失落,一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失传。抢救与保护这些体育文化遗产,有助于唤醒民族文化复兴意识,丰富现代体育的内涵,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
  (一)性格鲜明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蕴涵积累着本民族人民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风情。由于特定的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体育多趋向于体力积蓄与自然较量的文化内涵。由于贵州省少数民族分布不集中,地理环境和气候有相对差异,各民族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不一、形式多样、各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二)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竞技类体育项目
  这一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出现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目前,被列入竞赛项目的主要有:射弩、抢花炮、高脚竞速、押加、摔跤、打陀螺、蹴球、赛龙舟、珍珠球等。这些项目通过进入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比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和传承下来。
  2.表演性体育项目
  这一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以大型聚会或者表演方式得到体现。然而这些数量较多、失传风险较高的被民族学、文化学等相关学者誉为“民族活化石”的表演性传统体育项目,如飞石锁、顶杠、舞龙、跳绳、跳竹竿、舞狮、拔河、爬杆、上刀梯、打手毽、斗鸡赛、爬山、打棍等,因缺乏竞技性和完善的比赛规则而无法进入到大型的体育赛事中去,只有少数民族节庆日时才有所展示,面临着失传乃至绝迹的风险。
  (三)良好的健身性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现出良好的健身价值,一方面具有勇武有力,龙腾虎跃的拼搏;另一方面又有精致细腻,从容镇定的斗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能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还能锻炼人的体力、灵巧、柔韧等能力。即使在现代,这些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也不逊于来自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
  三、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一)要有计划、有步骤建立和完善一批民族体育项目基地
  建立具备运动训练和培养民族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地模式。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和鼓励民族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和民族地区体育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教学相渗透
  贵州省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要将少数民族引入高校,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不仅从体育历史和民族特征的角度,还要从它的教育规律,文化内涵和时代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并对繁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以便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过程中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校体育的目标,有选择的加以利用。
  (三)加强旅游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旅游作为一种人类活动行为,既可以促进人际交往,又可以推动经济流通,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与互动而实现文化传承。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抢救式保存,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发现之旅”;结合传习机构和学校教育传承,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修学之旅”;结合节日傳承,可开展民间赛事活动,如贵州省台江县每年端午节举办龙舟赛事、吹芦笙、椎牛、荡秋千等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
  (四)政府应加强宣传及保护
  政府立法部门要建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和保护制度,实行多部门、立体化保护措施,落实保护与传承单位,并给予必要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和奖励。应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专业管理人才。体育局、民委、文化局应有专人管理和负责民族传统体育事宜的机构,充分调动、整合并发挥民间体育协会等群众体育团体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实现各方的有效协调与支持。
  四、结束语
  贵州省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广泛分布,由于地理特征阻碍了文化间的有效交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类型,随着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及紧密,使得灿烂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受到变异或消失的威胁,而少数民族体育在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增强少数民族身体素质、增进团结、增强自信心及自豪感等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金项目:课题由贵州省民委、贵州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杨元英等.全球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2] 刘刚.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3] 冯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8.29(3).
其他文献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使广大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关系民族未来的头等大事。为此,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经过几年来的开展,各地区、各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也可谓是
伴随着连云港高级中学新校区的搬迁和四星高中现场评估活动的推进,为配合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和“2+1工程”的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带动学生课后、校外体育锻炼。我校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首次尝试从高一年级起,实施全员普及推广棒垒球运动,具体内容是软式垒球运动。  一、对我校开展棒垒球运动情况的回顾  我校开展棒垒球运功已经十年有余了,我校棒垒球队即连云港市棒垒球队是连云港市唯一的一支
群众体育是整个体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没有群众体育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体育素质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讲,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民身体素质的水平。  一、统筹城乡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向所在,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整体、共同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能称为真正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
一、前言  长期以来,妇女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中的弱势群体,虽然学者们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有关妇女体育的研究还较少,对城镇妇女体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吉利区虽然是洛阳市经济状况不错的行政区,但在以农村为主的城镇,不管是体育的硬件设施,还是体育活动项目的多样化而言,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  二、吉利区城镇妇女体育开展概况  (一)城镇概念的界定  城镇是指以非農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休闲体育视域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休闲体育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高校篮球教学体育成效的提升三个方面分析了休闲体育与高校篮球教学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据此提出了将休闲体育与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有效
抖空竹运动历史悠久,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笔者总结前人经验,加上本人长期潜心钻研、悉心揣摩,把空竹运动的基本理论概括为以念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招武相连、动静
一、前言  学校武术是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载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曾说:“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强国强种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效实施途径[1]。”其中在中学阶段是发展学校武术的关键环节,因为中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对中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及技术动作的成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传统文化的“国粹”,武术文化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反哺意义。时至今日,武术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实用的健身、防身价值日渐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由于武术自身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武术文化的传播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解决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局限性,探索武术文化传播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使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武术迈向世界的步伐。  一、影响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