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单元整组教学主题升华之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旨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以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整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单元整组教学主题升华的策略。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战争与儿童”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讲的是战争年代机智勇敢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战争场面虽然犹如发生在此时,但战场却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设想】1 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2 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3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4 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作品。
  【学习目标】1 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3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1 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2 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3 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生活等方面。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他们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的愿望。
  2 教学建议:
  (1)《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都是讲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战争中的小英雄》专题。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了解更多战争中的小英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很长,但是通俗易懂。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表达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自己解答。两篇课文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夜莺的歌声》中有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需要学生读进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可让学生把这类句子都找出来一起体会。这一课开头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接下来的学习可以更具有个性特点,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推荐文章有《撒尿小男孩》《鸡毛信》《马背上的小红军》《珍贵的教科书》等。推荐书目有:《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保卫延安》《小兵张嘎》《安妮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读之催人泪下。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教师可将这一课的教学和语文园地的“小小新闻发布会”结合起来,课前布置学生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地区的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和工作状况。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学本课时,要把“情”贯穿始终。开课,可设置情境,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配一些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情感。在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总是发生战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调动学生的自身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化情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诗鲜明地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希望全世界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激起学生对这些地区儿童的关注和同情,激起对战争的反对情绪,激发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以朗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情感,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可组织一些段落的配乐朗诵,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传达诗歌的情感、韵味。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小节或诗句,熟读成诵,并摘抄下来。学习这首诗歌的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读“阅读链接”的《儿童和平条约》,从不同的语言形式感受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3 拓展活动:本组课文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学生们走向另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的开始。本组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战争与和平这个重大的问题,学生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孩子们或许有一些自己的心声要通过多种形式表达。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让孩子们把学习的感受尽情抒发。可以唱一唱有关的歌曲,看一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可以演一演小英雄的故事,可以给仍处在战乱中的小朋友写封信,可以办一期以“战争与儿童”为主题的小报,可以做一个“战争与儿童”的专题采访……让学生在这些语文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教学反思】主题升华策略简单讲就是同一主题,层层感悟。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思想和主题虽相同,但写作的角度不同。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归纳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读文悟情、各有侧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题。
  我们认为此策略从“初步感知”到“侧重体验”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课内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按照教学内容通常分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因此,在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目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俨然是两种不太相关的教学,更有甚者,有学校在教师安排上,竟然分配一个班级两位语文教师,一位教阅读,一位教作文。然而,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阅读教学要深入,离不开习作教学的补充,习作教学想更有效,必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读”“写”相融,才会让“读”更深入,让“
作文教学流派纷呈,每位教师对作文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等,但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从“愿写”到“会写”似乎已成为公认的教学规律。笔者在教
以拟薄水铝石和三水铝石为原料,氟化铵为添加剂,采用固相法合成片状α-Al2O3的过程中,通过SEM、原子吸收光谱法、XRD、压汞法、BET法、吡啶红外吸附等手段研究了NaNO3添加量
朗读是品味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朗读的指导,让琅琅书声充盈课堂,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沉入文本,去“虚心涵泳”“